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小伯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4-05-15 发布于天津

小伯

曾经叱咤领风云,猛力终还有几分。

本可庸常夸烈武,偏能自大诩鸿文。

逢机小伯成朝要,转瞬骄阳作夕曛。

竟是南柯梦重演,何来冀北一空群?

【资料】这首诗作于2024年5月10日。

诗的意思是:曾经金声叱咤引领过风云,要说猛力终还是有那么几分。本可以寻寻常常地夸一夸烈武,偏偏就能够非常自大地矜诩鸿文。逢上机遇小伯成了朝要,转瞬之间骄阳就变成了夕曛。居然是南柯一梦又在重演,哪来的横过冀北便是一派空群?

首联中的“猛力”,指勇猛之力。见清代诗人黄节的《东里过国大夫祠感怀》诗:“田畴子弟风味昔,遗庙荒山秋未残。公极爱民犹拟杀,政无猛力敢言宽。权衡两敌严非类,左右中原实大难。今日外交宜内治,断碑犹记赭衣冠。”

颔联中的“烈武”,指赫赫武功。见宋代诗人秦观的《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其一:“东朝制诏九年称,烈武功高後世兴。坐举不周天柱正,亲扶阳谷日车升。班行尚想延和殿,羽卫俄趋永厚陵。洛水嵩峰霄汉外,百官西望涕难胜。”

这一联中的“鸿文”,指鸿雁群飞时形成的文字之状。见汉代诗人扬雄的《太玄·文》:“次六:鸿文无范,恣于川。”宋人司马光集注:“谓鸿鴈之飞,偶有文字之象,而无法也,遇川则自恣而已。”亦指巨著,大作。见明代诗人倪长圩的《秋日过张子读易居喜遇顾徐二子》诗:“一棹迎秋傍晚凉,疏窗灯火旧书堂。穷愁久识张平子,著述重逢顾野王。江上蒹葭方浥露,洲前鸿雁正经霜。南州孺子闻名久,知有鸿文石室藏。”又见清代诗人方士淦的《覃溪老人归道山已久顷闻其家计萧条为之慨然》诗:“天与遐年道诣酣,灵光颓去竟何堪。帔寒谁恤任公子,笔记人怀老学庵。早有鸿文惊海外,空余牛斗烛江南。芳邻追溯逾三纪,曾仰苏斋供佛龛。”

颈联中的“小伯”,是古代公卿都邑内的大夫、士和邑宰的统称。这里指地位不高的官吏。见《书·立政》:“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孔传:“小臣犹皆慎择其人,况大都小邑之长……可以非其任乎!”孔颖达疏:“(小伯)大都邑之小长,谓公卿都邑之内大夫、士及邑宰之属。”

这一联中的“朝要”,指朝廷显要。见《敦煌曲子词·倾杯乐》:“纵然选得,一时朝要,荣华争稳便。”

这一联中的“夕曛”,指落日的余晖。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题道静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州刺史…写真存焉》诗:“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壶中别有仙家日,岭上犹多隐士云。徒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元君。自怜筑室灵山下,独望朝岚与夕曛。”又见元代诗人吴当的《辛丑元日夜坐试笔》诗:“扶桑晓色压春云,江上香炉留夕曛。坐来白日有佳兴,雪后青山无垢氛。蛰龙三冬成久卧,鸣鸟百年今不闻。遗经独在共谁语,太乙吹藜来夜分。”

尾联中的“空群”,典出唐代诗人韩愈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羣遂空。”后因以“空羣”比喻人才被选拔一空。用典见宋代诗人李石的《天彭得解》诗:“一第枫宸岁月深,槐花杯酒喜同斟。真成冀北空群马,便作双南满地金。计上八人才子数,笔端四海状元心。蜀天九万看鹏运,侧耳潮头驾捷音。”又见宋代诗人陆游的《得陈阜卿先生手帖》诗:“冀北当年浩莫分,斯人一顾每空群。国家科第与风汉,天下英雄惟使君。后进何人知大老,横流无地寄斯文。自怜衰钝辜真赏,犹窃虚名海内闻。”还见李升华七律诗《咏己》:“秣马何曾息骏奔,归休始得弃空群。非因旧梦能收手,哪有新生可吐文。履迹存心思千次,墨痕染木入三分。余年每字循风骨,可似嶙峋抱节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