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旧京~棚铺也有组织

 俗文化研究院 2024-05-15 发布于河北

在1933年,棚行成立了北京棚彩同业公会。1945年,共有入会的棚铺125家,其中包括彩子铺四家。办公处设在西单舍饭寺胡同里的一个小庙内,这个庙供奉的是鲁班祖师爷。每年的五月和腊月都要择吉日祭祀祖师爷两次。

过去,在北京常见大小棚铺门前,都有一根高大圆滑的桩子,经常会看到有十二三岁的男童,在哪里爬杆练功夫,这都是再练腰腿上的劲儿。这些小孩都是棚铺的学徒,练这些,是为了以后上棚架子好搭棚干活。

和许多行业一样,棚匠也要拜师学徒,也得熬上三年零一节才能挣工资,养家糊口。

不过这一行拜师也分两种,一种是子孙行拜师(就是家里祖辈都是干这个的),因为,子孙行的家里都有家谱,他拜完师,也要记入家谱,家谱要供在祖师爷神龛的两旁,每年的正月初一,都要由家长领着子弟到庙里来祭拜。

子孙行的出师以后,凡是行内有活,不管是那个棚铺的活,只要是子孙行,只要上前搭把手,都有份分钱。哪怕没有通知到这个人,如果被此人遇到,哪怕活已经马上就干完了,只要此人伸了一把手帮忙,你就得同样分钱。不是子孙行的棚匠,只能在口子上等,等人来约。

棚铺的利润分配,一般都是棚子搭好了,大家先分棚价的30%,拆棚的时候,再分棚价的20%,总共分全价的一半,另一半就是棚铺的了,当然,这中间也包括材料的损耗,棚铺的经营管理的费用,捐税等等。

北京的棚匠有个外号,叫钻天猴,这个外号还是西太后赐的呢。

原来,过去的棚匠在紫禁城干活是不避大内亲贵的,这是有圣旨的。而且西太后还特别爱看棚匠搭席棚。有一天,棚匠们正干的起劲,西太后忽然来了,而且看棚匠们在架子的最高处干的热火朝天的,就感慨了一句,这哪是棚匠呀,这不都是钻天猴吗。棚匠们听见了,齐声谢赏。赶上西太后也高兴,每人就赏了一锭银子。这就是棚匠的外号,钻天猴的来历。

北京的棚铺,我们就说这么多了,明天开始,我们再聊点别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