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胜华|煤油灯

 120035948@qq.com 2024-05-15 发布于江西
 煤油灯
文/邓胜华

             

八九十年代的赣西北农村,每家每户都会有一盏煤油灯。后来随着白炽灯的普及,它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连在红白喜事中的地位,也被高贵的蜡烛给取而代之。

煤油灯,这一历史时代的产物,成为了又一代人的追忆。

读初中时,全乡用的是樟树岭水库发的电。它有一个当时所有小型发电站的通病:电压不稳而且经常停电。老师就要求我们都带盏煤油灯去学校。

农村人家里一般都是只有一盏的,如果带去学校了,家里就没有的用了。这时农村人勤俭节约的美德就可以充分发挥了。

在学校的垃圾堆里精挑细选了一个用过的墨水瓶,清洗干净,放在教室走廊栏杆上凉干。用剪刀在瓶盖上小心地挖个孔,拿出家里带来的䓍珊瑚牙膏盒,沿着边缘剪开铁皮,刮干净里面残留的牙膏,轻轻用剪刀压平,然后包着带来的棉纱,卷起来,再顺着瓶盖孔插进去,剪平露在外面的棉纱。这样一盏简易实用的煤油灯,就做成了。

划上火柴,点燃煤油浸透的灯芯,淡黄的火焰立刻窜出来,黑色的烟雾,伴随着空气中的微风,徐徐摆动,像一位婀娜的少女,舞动着美妙的身姿。

三年的初中生涯,我不知打碎了几盏灯,也不知做了几盏灯。但那淡黄的灯光,却一直在漆黑的夜空中,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