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有痕,母爱无垠】/ 默涵

 泾渭文苑 2024-05-15 发布于陕西

岁月有痕,母爱无垠

默涵

        今天是母亲节,举国上下都在感恩母亲的时候,我也想起了我年迈的老母亲,母亲的种种尽浮眼前…

        以前所有劳动基本都是靠人力所为,母亲说她们小时候很苦,没钱读书,一家几个孩子,只有男孩子才能走进学堂,女孩很小就帮助家里做家务,带弟妹,稍有点力气就出工挣工分来养家糊口。

         那个时候中国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国力不强,文化落后,解决温饱成了人们唯一奋斗目标,一家人常常穿衣都成了问题,鞋子衣裤破了又补,补了又穿,甚至一条裤子在家人身上轮流穿。农民的生活都是靠下地干活挣工分来维持,如果一家人无强劳力,又人口众多,那日子过的是苦不堪言。

         母亲姐弟五人,只有唯一的舅舅和小姨上过学,母亲没进过学堂,却因聪明能干,个头高挑,身体强健,十四岁就当上了妇女队长,下地干活,肩挑百斤,开渠修坝,在公社也是劳动楷模,工分挣的不比男人少,大字不识几个,毛泽东语录却背的滚瓜烂熟,又加上做一手好女工,当时的母亲是众人公认的能人,这一点,在我幼时候深有体会。

         印象中,总觉得母亲是个超人,永远没有闲过,因父亲常年工作在外,所有里里外外的重担都落母亲一个人身上,白天忙家里分下来的八九亩责任田,晚上在灯下纺纱,刺绣,做鞋子做衣服,碰上下雨天就坐在织布机前织布,以前所有衣布,都是母亲下雨天的劳动成果,母亲织的床单配的花样好看,常常被村里的女人们叫去帮她们漂浆经染,不管多忙,谁请她都没推辞过,所以母亲的人缘极好。

         除了管我们一家五口穿戴,也要常常帮舅舅与姨家做鞋衣,母亲做的小孩鞋很漂亮,各种形状的动物鞋配上手工刺绣,真是吸人眼球,赞美不绝,我们身上所有衣服,都是母亲买布回来自己裁剪,自己手工缝制,冬天的棉衣太厚无法在缝纫机上踩,都是用手一针针缝起来的。那些岁月,半夜朦胧中常听见纺车嗡嗡声,拉鞋底抽绳子的吱吱声,或踩缝纫机踏踏声,加杂母亲灯下吟唱的小调,组成幼时的摇蓝曲,陪伴我们度过无数个枯燥且又幸福的夜晚。

        母亲喜欢把毛泽东语录以歌唱的形式背出来,白求恩这篇文章我很小就听母亲唱了无数遍,觉得太了不起,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怎么就把这么多的文章背的这么流利且感情丰富,那种洋溢出来的神情,是文章思想注入灵魂的一种表现,是我们在课堂上那种单调的背书所无法比拟的,那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与放松,是一种惬意的陶醉,现在想想,也许这也是母亲用来缓解压力,洗涤疲惫的一种方式吧。

         最苦的是地里的农活,在那个落后的年代,种庄稼全凭体力所为,爷爷奶奶早逝,八九亩的土地都是母亲用锄头或人拉犁耕种。那时没有农药不打除草剂,所有杂草都是双手一根根清除的,拔完一遍又长,长了又拔。地里的有机肥也是家里牲畜所堆积起来的糞便,然后用木板车一车车拉地里面去,我们村外有一条大坡,是要去地里的必经之路,母亲拉糞土去地里的时候要上坡都很辛苦,每次都看见她弯着腰,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肩上的绊绳上,一步步的咬牙往上拉,气喘吁吁的上完坡额头渗出一层密密的汗水,我们如果放假就会帮她在后面用力推车,这样母亲就比较轻松一点,回来时也要装满满一车黄土回来,母亲从不让车空回,她说做事要有划算,这样比专门去完成一件事会节省很多时间,地太远,最大面积的一块距家有三里多路,可想而知,那一车车粪土流了母亲多少汗水。

        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手拉犁耙的样子,以前没有牛,就用锄头挖,或请别人家的耕牛来耕,后来有了一种农工具叫手拉犁,整个过程都是双手拉着一根二三米长的铁犁,犁头很重,放入干硬的泥土里,人双手拉着铁犁柄,一步步往后退,凭双臂的力气充当了耕牛的角色,我小时候拉过,常累的上气不接下气,这个时候母亲除了加油打气就是不忘现场教育,说不想这么累就好好读书,脱离农村。

         母亲双手拉犁就是好几年,最后因农忙时耕牛很难请,别人家忙的时候就不会帮你家耕,母亲考虑后打算买一头耕牛自己耕,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母亲的劳动量,毕竟饲养一头牛也是很辛苦的事,但为了配合农忙,不误播种,不得已而为之。

         耕牛是一头刚长成的牛犊,年轻力壮,从未下过地干过活,母亲也是从来没有与牛偕作耕种过,那天下午,我看到了母亲笫一次感到无能为力,牛的任性,与她毫无经验的扶犁,最终成了整片地头最不协调的一幕。牛时快时慢,时卧犁不走,母亲手扬牛鞭,可从未真正抽在牛身上,牛就这样拉着母亲在地里乱蹦,母亲扶着犁时而小跑,时而寸步不前,耕的地弯弯扭扭,嘴里不停骂着牛,说不听话就不给你吃或杀你吃肉之类的话,也让我现场观摩了对牛弹琴的无奈。

        看着母亲一脸的汗水与愤怒的表情,站在地头的我吓的不敢吭声,最后母亲终于舍得用鞭抽在牛身上并警告它好好走,不知是牛真的折腾累了,还是惧怕被鞭抽打,终于乖乖的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耕着地,母亲也长长松了一口气,傍晚,夕阳的霞光染红了整片土地,也染红了此刻的母亲,母亲全身闪着金色的光芒,好美!好美!我环视了一下一望无垠的这片黄土地,目所能及的所有牵牛耕地的都是男人,唯独母亲手扶犁耙耕作的模样,成了整片土地夕阳下最美的一道风景,这幅画面不管什么时候出现在我脑海中,母亲都是全身散发着金色光芒,美的耀眼。

          母亲一生不吃肉,沾晕星就大病不起,上吐下泻,所以常年吃斋,母亲信仰道教文化,常常去道观上香祈福,添点香油钱,家里也有供奉,这也是她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母亲又懂推拿接骨,经常有人找她医治,几十年来,不管多忙都先帮病人推拿,从不收钱,有好几位医生想与母亲合作让她帮忙坐诊开跌打科,都被母亲婉拒,她说有人找她是举手之劳帮个忙而已,再说家里忙,不可能天天坐诊,一些有心人常在康复后买一些水果礼品什么的来感谢,我们也是托了母亲的福,在那个不太富裕的年代,却常常能吃到别人家舍不得买来吃的水果点心。

        因母亲能干,从没让我们姐弟四人缺吃少穿过,她用那坚实的肩膀,灵巧的双手托起每个日出日落,扶养我们成人。一生拆建房屋六次,一砖一瓦,包含垫地基的土都是母亲一板车一板车拉回来的,整个过程都是她一手操办,现在想想,有多少女人能像母亲那样里外撑起一片天的,大着肚子生孩子前一刻还在地里干活,也就明白了母亲为什么说嫁给父亲是她最大的错误,因无所依靠,母亲必须坚强,其中辛酸,别人怎能体会,可就算再辛苦,我没看见母亲流过泪,在我心中,母亲就是神,无所不能。

        父亲后来退休,因身体原因不能帮母亲分担什么,却成了母亲时刻必须照顾的人。所幸母亲人缘好,每次家中有事子女不在身边时,都是亲邻鼎力相助,这也是母亲一生无私付出与人品所积累的福报。

         现在母亲已七十四岁有余,身体大不如前,可父亲与家中那几亩地她依然照顾的很好,也许是因为老了的原因,或是因子女都不在身边孤独的原因,每次遇到家中每个人有点事,她总牵挂担心,电话那头总能听见她语音的沙哑声,终于我明白了一句话就是:没有把自己照顾好也是一种最大的不孝。父母可以吃再大的苦都不觉得累,却无法接受子女受丁点的委屈,那种心痛心急的感觉会把所有的坚强都吞噬掉。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勤劳大方,坚强开朗,善良大气的女人,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我们都是在母亲的羽衣下成长,她用娇弱的身躯为我们遮风挡雨,呕心沥血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愿我的母亲余生安康,也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老有所依,福禄绵长!

        2024.05.12 修改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默涵,乾县梁村镇西阳坊村人,喜爱文学,诗词,散文,朗诵,诗歌,爱大自然,喜欢一切纯朴的美,常以文字记录生活之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