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经两周“抗争”,而今走出“灰暗”!

 尚廉心语 2024-05-15 发布于江苏

养育孩子的最大焦虑与无奈,莫过于他被“病魔”缠身。而这,似乎又是稚嫩生命谁也避不开的“磨难”!

自本月上旬以来,即五一放假后近两周的时间,孙子遭受了他出世以来最大一次病痛折磨:低烧不退,咳嗽不止。

犹记经五天医治,“没见大转变、未闻新起色”,出乎了家人的认知预估。其时若用病在孩子身,痛在家长心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无辜孩子让人怜,可叹家长更心焦!”这是伴其身边亲人之感言。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天要打两三次电话,询问儿子的状况。知悉孩子患病的几个至亲,也都纷纷表示牵挂与关切。

在家中打吊针(2024.5.10)

“吊水破天荒,病假超一周。孩子有小恙,家中无乐趣。”回首经历的这“灰暗”时日,一幕幕场景、一个个细节,仿佛又现眼前。如临其境,催人泪下。

那枚针,五天未拔


为打吊针,为免受针刺之痛,也为减少护士的麻烦,现常将针“埋”在患者手腕,暂不拔除。

一连五天,孩子都“带针”生活。这对好动的小男孩显然很不适应,特别是穿衣、脱衣、洗手、洗脸、洗澡等都极不方便。

左手腕预埋一枚针

懂事的他硬是坚持下来了!只是到第5天挂水时,发现局部有异常的红肿,才不得不暂时取出。接下来几天吊水,又重新扎针,直到昨天去上学,那枚针仍“戴”在手腕,因为吊水尚未结束。

据说,给孩子第二次扎针时,他比此前表现得更勇敢与沉稳,毫不畏惧,大方自然的把手伸过去。

那种情景,旁人皆为之动容,作为家长能不心生感慨?

喝药剂,从此勿拒


记得幼时给他喂药,好话说尽,条件从优,到时还是变卦“不从”。无奈采取强制手段——“灌”,药剂浪费是必然的。

这次吃药,不再拒绝,无需强制,告诉他吃了药,病就能很好起来。不管味苦味甜,还是量多量少,懂事的孩子“一饮而尽”,绝无一点浪费,更无讲条件提要求之说

然而,一天又一天,药没少吃,“罪”没少受,病却依然。那种情景,怎不令家长心酸与惆怅?

请病假,千万别忘

出生七年来,虽有过病患,但医治从没打过吊针。原以为经吊水三天的治疗,第四天即周三能痊愈去上学了,开始只请了两天假。然而现实难以如愿,“咳嗽没去除,时而还低烧”。

既如此,得续假。“快问下妈妈,跟老师请假,可别忘了!”星期三早上,他突然想起对我说。

“放心吧,妈妈不会忘的!”我安慰道。

星期四,又想到校园生活。“今天是我们值日,老师要请值日班长代替我了!”看来,人虽在家养病,但心已飞到学校了!

新一周到来,无奈跟孩子说,未曾痊愈,还得续假,争取尽快康复,早日返校,懂事的孩子默默认可。

那种情景,家长不禁眼中噙泪,我们有没有尽到守护之责?怎么感觉心里愧对孩子啊!

打吊针、做雾化 (2024.5)

食美味,心中不念

还是五一放假前的四月下旬,孙子就提出“吃烤鸭”,因故未如愿。

世人言,生病时吃点他喜爱的美食,能加速病情好转。那天我问他:“想不想吃烤鸭?”

“还是等病好了,再吃吧!”估计是口味不香。

想到前些日子放晚学后,孙子常要“烧饼”。于是又问:“你最爱吃皇家桥烧饼,我去给你买回来?”

“奶奶说,那烧饼油太多、又贵,就不买了!”孩子说这样的话,顿感他变得懂事、日渐成熟。

那种情景,家长如何不感动,焉能不心疼?

以听书,消解无聊

这些天,因病困在家中(最初挂水在医院,后待家里由母亲做),不能去上学,闲暇时间太多了,怎么打发无聊与寂寞呢?

偏爱中国历史的他,就以听书来排解无聊。网上新近推出《如果历史是一群喵》之音频,以一个个童话故事来演绎三千年的华夏历史,孙子百听不厌,沉浸其中。

上课免了,作业少了(也做了些老师发的家庭作业)。大把大把的时间让他过足了历史的“瘾”!经这段时日的“自学”,我想,中国历史的脉络体系会更加完善,或新的提升与突破。

那种情景,家长除了怜爱与欣慰,还增添了一份使命与担当!

童年时代是纯真的、难忘的,可孩子童年不一定都是快乐和幸福,也会有酸楚与苦涩。愿“灰暗”从此离去,期“灿烂”随之到来

今撰文——为留下这段不寻常的记忆。作一首“鹧鸪天”词,赠爱孙。


两周时日不短暂,
经历体验存心间。
强身健体乃根本,
风雨人生路漫漫。

怀抱负,敢挑战。
勇往直前莫畏难。
品行学识俱长进,
一展身手出平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