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唐人绝句精华,见刘永济“潮流不能荡,风气不能移”

 陶鹿在读书 2024-05-15

晚年的刘永济先生,曾回忆他在清华求学期间和同窗陈寅恪打赌的一件事,两人看一页古书,只看一遍,看完默写。最终陈寅恪一字不差,刘先生错了两字。身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一代宗师,刘永济始终以一种“潮流不能荡,风气不能移”的姿态立志用学术和文学的力量创造世界。

刘永济在读书札记《默示录》中提出“用古典文学理论来检查古典文学作品和作品”的看法,先生十分反对生搬硬套西方文学理论体系来评价中国古典文学,虽与主流思想有分歧,但这是他对中国文学发展轨迹的清晰认识与判断,更是中国文学发展大环境所决定的。

在《唐人绝句精华》开头“缘起”中,刘永济写到王世贞的《唐人万首绝句选》一书流行时间长远,但是王世贞重点提倡神韵说,由思想深处阶级立场决定,清朝文人的幻灭躲祸心态是特殊时代的产物,脱离了社会现实,淡化当时文人的政治反抗情绪,“神韵说”才大行其道。所以刘永济编纂《唐人绝句精华》是为弥补不足。

全书共选择788首,虽然比王氏版本少,但内容充实。绝句体裁虽小,但诗家认为难工,尤其李唐一代蔚为大观,诗人们艺术手段高,概括能力强,所以刘永济也有他的十大选取舍弃标准,神韵之说用在解释绝句十分合体,同时在传统诗学中也选取与神韵之说不一致作品进进行解读,这其中刘先生选取了大量的杜甫诗歌。

在《唐人绝句精华》中,杜甫绝句选取量远远大于同时代诗人,田园诗派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诗仙李白等远不可及。很多诗家更推崇杜甫的律诗,杜甫律诗扩大了诗歌表现范围,用组诗拓宽了诗歌的表现力,《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二三年级的小学生看到杜甫的《绝句》一定会吟诵出声,“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是老杜诗歌中的清丽小像。刘永济在评释中写:甫所画为花卉禽鱼,与维之山水风月异。至其体察物象之敏锐与胸怀之恬适,以及融情入景之妙,则无不同。

一个“异”字就高度概括了王维与杜甫写诗心境与观察角度之不同,一个是文人之风雅,一个是亲近之生活。

除了写景,杜甫绝句中还有抒情,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与好友相见物是人非的悲凉,刘永济评价此诗“二十八字中,于今昔盛衰之感,与彼此飘流转徙之苦、会合之难,都无一字明说......谁说杜甫绝句不如昌龄、太白。”

读此书,除了感受绝句中的玄妙,更能感受先生的快言快语与一语中的。杜甫绝句中的风格变化,抒情议论写实写景丰富多样,绝句中的精妙之处都被先生一一点到。

刘永济的大家风范让这本《唐人绝句精华》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文本上的力量,更有着中国文化多层面的博大精深。

无论是诗人的人生轨迹,对应着大唐王朝的兴衰,还是对诗歌中的具体知识比如边塞诗歌的传承,诗歌内容如游侠的解释,都让这本书充满浓厚的学术价值。同时,先生在解释诗歌中也不仅仅发一家之言,而是引用多重历史评说,从而更加清晰展现诗歌内容的真实,不穿凿附会,更避免过度刁钻。

本书阅读,可与顾随先生作品同步,因为字字珠玉,文页之间片片生花,诸多先生注释格局大开,气象峥嵘,个人情感也是喷涌而发,常常寥寥数笔见诗歌之心。这样的大家作品打破了诗歌与作者、读者的界限,方能生机勃勃千年不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