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相与天干化五运

 qk缘园 2024-05-15 发布于广东

月相盈亏有节,周而复始,具有晦朔弦望的周期变化,这是很重要的自然规律,也被先民所重视。自《黄帝内经》时期,先民便已经认识到月体变化对生命存在影响,认为月相变化同人体气血之间具有相同节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治疗原则。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云:“月始生则血气始精”。



图片

图片




先民将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1个月的长度,制定了历月,如《后汉书·律志下》云:“晦朔合离,斗见移辰,谓之月”。月相周期变化中具有晦朔、上弦、望月、下弦四特征点,反映的是月相变化的转折点。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间的方位关系,每月晨昏观察到的月相不同,上半月与下半月月相盈缩方向相反,上半月月体首见于黄昏,月体出现的方位自西向东迁移,月相由朔到上弦再到望,下半月月体首见于清晨,月体出现的方位同样是自西向东,即既望月出现在西方,下弦月出现于南方,晦月见于东方,其变化直观图见晨昏观月图。

图片

晨昏观月图

图片

由于日月视运动的空间方位不同,以十天干作为坐标系标度月相方位,即甲乙为东、丙丁为南,戊己为中,庚辛为西、壬癸为北。晨昏观月图提示月相四特征点中十五望月与三十晦月,最先见于东方,而上弦、下弦见于南方,《周易参同契》结合易象思维绘制了月体纳甲图,标定望月为甲、晦月为乙、下弦为丙、上弦为丁,此即四特征点,将见于西方的初一朔月归为震,属晦朔月范畴,十六既望月归为巽,属望月范畴,为阴阳消长转化的起始点,如其载:“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坎离则代表日月本体,先贤认为日月为阳气、阴精之宗,并以自然界更加具体的水火之象推而论之,如《淮南子·天文训》论述道:“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灵枢·阴阳系日月》亦论述道:“月生于水……日主火”。古人坐地观象,月体只运行于南天,故属于壬癸的北方并无月相变化,戊己位居中央,指代脚下的大地。

图片

图片

月体纳甲图

月体纳甲图是易象与月相的结合,根据易学象成数生的方法,以数代象。以特征点始点晦朔月为起点,遵天道左旋之理,自晦朔乙、望月甲、上弦丁、下弦丙标记四特征点为1、2、3、4。由于月行有徐疾,月距有远近,四特征点时间间隔不同,晦朔月1需经过8日而成上弦月3,故8为上弦月所成之数,故将3与8相并,以下类推;上弦月3至望月2需7日,故将2与7相并,由此而成前半月15日。满月之后本是一阴生,但由于既望月仍为满月,月亏的日期往后推演了1日,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也顺延1日,因此望月2至下弦月4需9日,下弦月4至晦朔月1仅需6日,正如《周易参同契》所云:“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即为月相变化时间表。因此1、2、3、4实际为月生之数,而6、7、8、9则为月成之数。按照时间顺序,以天道右旋依次排列四特征点,可得到图3,这种象数排列即是河图之数,因此河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月球的运动变化。

 图片

月相河图




河图五行与生克五行



河图体现了古人对时空的观察,展示了四方四季与中央的关系,以天数为阳,地数为阴,认为一六属水居北方,二七属火居南方,三八属木居东方,四九属金居西方,五十属土居中央。河图体现了中土五行的特点,其中上、下、左、右、中,分别与火、水、木、金、土五行有关。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德流气薄;万物芸芸,生生不息。中土五行将土放于特殊地位,使土具有调控四方的作用,强调了土的重要性。同时河图的中土五行模式也是十天干一般的五行配属模式,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而较为常见的生克五行模式将五行放于平等的对比关系中,这使五行具备了自我运动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终而复始,共同维持着世界的平衡协调。两种模式之间虽有差别,但又相辅相成。生克五行强调的是五行的生克制化是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基本动力,打破这种相互关系则会带来疾病和灾害。而中土五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土行对五行的运动规律做了阐释,因此中土五行旨在说明五行之间的运动模式,生克五行则可有效地说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




天干合化的月相背景



图片

运气理论的发生以干支纪年为方法基础,其贯穿于运气理论的各个层面。古人观测天象最初目的是以天体运行为指标制定历法,如《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干支纪年便是先民对日月精确观测所总结出的纪年方法,在天体运行中,月相变化是最易观测的天文现象,其与干支纪年和运气学说的形成密不可分。《史记·历书》记载:“太初元年……夜半朔旦冬至”,冬月甲子日,冬至夜半为一年之始,又与新月重合,也说明了月体运行同纪年有关,故《史记·索隐》注释道:“天元之始,于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此则甲寅之年,天道之首”,所以只有研究月亮运动对日地的影响,干支的理论基础才具备实际意义,这亦直接影响了“天干合化五运”的理论。

传统哲学以数测象的理念在中国古代得到了广泛运用,受古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同一客体在同一时空下可反映不同事物和现象的属性。灵活运用干支的哲学属性,将月球运动和河图置于更高一级的周期运动中进行推理,可以得出新的规律。

日月每过4年积余化整1次,相位复原,但需5年日月初始出发点才能复位,故在60年中含有12个日月位置相同周期,将其附会于六十甲子历中可以发现,由于日月复原每隔5年出现1次,每逢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年日月相对位置是一致的,日月对地球的影响也就存在共性。60年中的月相变化是复杂的,但在整体思维指导下,古人推行大而化之,执简驭繁的原则,这种大规律会缩影到下一层次的小规律中。晦朔月在月相当中合二为一,实际具有起点和终点两个不同属性,晦朔相合是一月的晦月和下月的朔月相合,而月亮在一个封闭的朔望月周期之中,即月亮在单独的一个晦朔月周期中的变化,经由朔、上弦、望、下弦、晦5个特定变化,在1年的12个月中同样出现了60次相应变化,每经5个月相变化朔合1次,形成1个封闭的朔望月周期。将这60次朔望变化附会于甲子循环可知逢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可得相同的月相变化,如封闭朔望月周期表。

图片

封闭朔望月周期表

序号

上弦

下弦

1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2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

……

……

……

……

……

11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12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图片

中国古代的天文数据均是以地球为观测点得到的,观测的结果是天体的视运动,从而得出日月自动向西的左旋运动,故《易经·说卦传》曰“天道左旋”。中国先民在早期就已认识到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体运转和日光照射所产生的,正如《周髀算经》云:“故日照月,月光乃出”,可见先贤对月相观测是具备客观性的。以地球作为相对静止的参考系,月球以顺时针左旋在天球上旋转,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月相。以古天文而言,有子午卯酉四象划分法,太阳位于正上(南)方午位,望月是太阳照亮整个面向地球的月体,晦朔月是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相对位置之间,面向地球的一面接收不到日光照射而产生的,即《灵宪》所云:“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将日地月相对位置关系下的月相变化同河图相结合,即可得到图4以太阳于午位,封闭朔望月周期中的上弦月乙庚位于河图金位,望月丙辛位于水位,下弦月丁壬位于木位,以五行相生规律,晦月戊癸位于火位,朔月甲己位于土位,自此十天干同五行之间产生了新的配属关系,即天干合化五运的天文学背景。该配属有异于传统天干五行配属,是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在月球原始点复位周期和月相封闭周期中两两相合而产生的。

图片

日地月相对位置月相图



古人基于特殊的思维模式,构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并将该命题引用到中医学当中,使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诸多学科能够在中医学中发挥作用,天干合化五运理论基础必定和天文学有关。先民对自然界的观测是客观有序的,对自然界规律变化尤其注重。因此通过月相变化,结合古代天文学知识以及易象知识,可以更加合理的揭示天干合化五运的中医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庆岩,张庆祥.从月相解读“天干合化五运”的天文学背景[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33(5):1691-1694.

[2] 马文辉.古天文历法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 2006-8-31(005)

[3] 任海燕.“中土五行”理论及应用[N].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38(6):536-537

[4]任海燕.五行五时说中的生克五行与中土五行比较[N].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12):805-807,824

[5]潘秋平.《淮南子》与运气学说[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 348-34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