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隐遗密》九真要第二十章:常物承天亖之則時變一(2)

 金星jⅹ 2024-05-15 发布于山东

1

huǒzhīshǔjiēérxìnɡlèizhěhuǒshuǐtónɡàiérqínɡshuǐzhīshǔjiēxiánérwèilèizhěshuǐtónɡqínɡérhuàxínɡxìnɡzhīshǔjiēɡānérqínɡlèizhětónɡdàoéryònɡxìnɡtónɡzhīshǔjiēsuānérwèizhějīntónɡérbāoxìnɡlèijīnzhīshǔjiēxīnérqínɡshǔzhějīnhuǒtónɡérqiānxìnɡwèi

(1)鹹(xián) :“咸”的繁体。

《尚书·洪范》中对五行有明确的描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黄帝内经》“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不仅指出了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还明确了五味与五脏的关联。《素问·至真要大论》“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说明了五味进入人体后,会根据各自的性质和作用,选择性地影响相应的脏腑。《神农本草经》中也提到了五味与药物性质的关系,如“酸主收敛,苦主泄降,甘主补益,辛主发散,咸主软坚”。

释译:

火的属性是苦味,但并非所有与火相关的物质都是单一的苦味。火与水在某种层面上有共同的特性,它们的性质是容易变化,从而使得它们之前的相互影响、转换并不一致。

水的属性是咸味,但并非所有与水相关的物质都是单一的咸味。水和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它们在功能上相似,但其特性并不完全一致。

土的属性是甜味,但并非所有与土相关的物质都是单一的甜味。土与木在生长循环中紧密相连,它们在作用上相通,但在本性上却有差异。

木的属性是酸味,但并非所有与木相关的物质都是单一的酸味。木与金在自然界中通过一定过程相互影响,木与金有相同的特性相互对立的关系,性质各异。

金的属性是辛味,但并非所有与金相关的物质都是单一的辛味。金与火在某种程度上有共同谦逊的品质,但都是谦逊的,但在性质与味道上保持各自的独特性。

2

yuēhuǒzhīyǒushuǐróuzhīxìnɡhánzhěhuǒzhīyǒuhòuzhīàizhěhuǒzhīyǒuzhīqínɡzhěhuǒzhīyǒujīnɡézhīsànzhěhuǒwèizhěxiāohuàwànyǒuqínɡchūɡēnběnyònɡzhīyǒushǐzhì

火具有上升、热烈、明亮等特性。火行与心经相应,苦味主要作用于心。苦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通便等特性,可以调和心的功能,治疗心火旺盛、烦躁失眠、口舌生疮等病症。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其病发惊骇,其味苦,其类火。”描述了火行与苦味的关系,以及苦味与心脏的对应关系。‌《素问·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概括了苦味与火行相对应,具有坚燥的特性。‌《素问·至真要大论》“火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咸”强调了火行对应的苦味具有泻下的作用,而咸味则具有补益的作用。

释译:

火虽然有强烈的热情和热烈的特性,但它也具备水的柔和性质。当火与水结合时,它表现出苦寒的特性。

火与土有着深厚的联系,土能够给予火以滋养和支撑。火得到土的厚爱,就具有了苦补的特性。

火与木有着紧密的关系,木能够助火燃烧。然而,当火过于旺盛时,它会烧得木头鬱郁,产生出苦涩的味道。

火与金在相克之中又有相生的关系。金能够制约火的过度燃烧,同时火也能够熔化金。火具有金的革新之意,能够驱散和改变事物,但同时也带有苦涩和消散的特性。

火的味道主要是苦的,这是因为火具有消除和转化的能力。它能够通过燃烧和热能,将物质消除并转化为其他形态。

万物都有自己的特性,这些特性来源于它们的本质。在使用火或其他元素时,我们应该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和原则,才能发挥出它们最大的效用和效果。

3

shuǐzhīyǒuhuǒzhīxiánzàozhěshuǐzhōnɡyǒuzhīyònɡxiánqīnɡzhěshuǐzhōnɡyǒujīnyánɡzhīzhìxiánsànzhěshuǐzhōnɡyǒushēnɡzhīɡōnɡxiánzhěshuǐwèizhěxiánrùnwǎnɡshēnɡchénɡshǐtónɡhuàdònɡér

(1)悳(dé) :同“德”。

水行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水行与肾经相应,咸味主要作用于肾。咸味药物具有软坚散结、滋阴潜阳等作用,能够调和肾的功能,治疗肾虚、水肿、痰核等病症。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耳,藏精于肾。其病发惊骇,其味咸,其类水。”描述了水行与咸味的关系,以及咸味与肾脏的对应关系。‌《素问·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最早概括了咸味与水行相对应,具有软坚的特性。‌《素问·至真要大论》“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进一步强调了水行对应的咸味具有泻下的作用,而苦味则具有补益的作用。

释译:

水里蕴含着火的温暖特质,水吸收了火的特质后,产生了既咸又带有干燥性质的状态。

水与木的结合体现了生命孕育的功能,水具有滋养的作用,这样的水既有咸味又清澈。

水与金的相互作用带来了清洁与净化的作用,金属在水中能够清除杂质,使得水质变得咸而疏散。

水与土的融合滋养肥沃的土地,使土地得以生长万物,这样的水具有咸而有利的性质。

水的味道是咸的,并且是滋润的,有利于生命和生长。水的味道是咸的,并且是滋润的,有利于生命和生长,与五行中的其他元素(金、木、火、土)相互作用和转化,同时不断地运动和变化,永不停止。

4

zhīyǒuhuǒzhīàiɡānwēnzhězhīyǒushuǐxiùzhīɡānqīnɡzhězhīyǒuzhìzhīɡānzhězhīyǒujīnyánɡzhīqínɡɡānshūzhěwèizhěɡānzhōushēnɡzhīyùnzhīzhǎnɡzhīzhīzhīwànhuàyóuzhònɡshēnɡ

(1)猶(yóu) :“犹”的繁体。

(2)衆(zhònɡ):“众”的繁体。

土行具有生长、化育、承载的特性。土行与脾经相应,甘味主要作用于脾。甘味药物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能够调和脾的功能,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劳倦内伤等病症。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其病发惊骇,其味甘,其类土。”描述了土行与甘味的关系,以及甘味与脾脏的对应关系。‌《素问·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概括了甘味与土行相对应,具有缓和的特性。‌《素问·至真要大论》“土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酸。”进一步强调了土行对应的甘味具有泻下的作用,而酸味则具有补益的作用。

释译:

土中蕴含了火的温暖与活力,形成了甘甜且温和的特性。

土与水的结合则赋予了它清新秀丽的气息,使得土质甘甜而清纯。

土中包含了木的营养和能量的滞留与积累之意,使得土质甘甜且有益于生物的成长。

土与金的相互影响则带来了疏松的特性,土质因此而甘甜且疏松透气,利于根系伸展和排水。

土的基本味道是甘甜,它既周全又广泛分布,滋养着一切生物。土负责生育万物,并维持生命过程的运转,掌握着生命的支持系统,支撑着万物的存在。万物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土密切相关,土滋养和支持着众生。

5

zhīyǒuhuǒyánzhīqínɡsuānzhězhīyǒushuǐzhīsuānxiàzhězhīyǒuzhīàisuānzhězhīyǒujīnsànzhīxìnɡsuānzhěwèizhěsuānshōutónɡ

(1)澀(sè):见“涩”。

(2)補(bǔ):“补”的繁体。

木行代表着生长、升发的特性。酸味在五味中归属于木行,被认为能够促进肝气的疏泄,有助于肝的生理功能,如调畅气机、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等。木行与肝经相应,酸味也主要作用于肝。酸味可以收敛肝气,使之不过于疏泄,从而起到调和肝的功能的作用。

《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描述了木行与酸味的关系,以及酸味与肝脏的对应关系。《素问·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是对五味属性和作用的最早概括,其中酸味与木行相对应,具有收敛的特性。《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强调了木行对应的酸味具有泻下的作用,而辛味则具有补益的作用。

释译:

木中包含了火的热烈和上升特性,这种结合使得木表现出酸涩的性质。

木与水的相互作用,具有向下渗透、滋养的特性,让木带有酸味的同时,也具有向下延伸、巩固根基的作用。

木得益于土的滋养与承载,土的厚德之爱让木的酸味中带有补充和滋养的意味。

金的特性促使木发生变革,这种过程虽然可能带来酸痛(如修剪枝叶),但最终有利于木的健康与生长。

木的本味是酸的,具有收敛的作用。上述各种元素与“木”结合的酸味,其收敛的特性是相同的。

6

jīnzhīyǒuhuǒzhīxìnɡxīnzhějīnzhīyǒushuǐrùnzhīàixīnzhějīnzhīyǒuhòuzhīqínɡxīnzhějīnzhīyǒushūzhīxīnsànzhějīnwèizhěxuānpínɡ

金行具有变革、肃杀的特性。辛味主要入肺经,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能够解表散寒、通阳散寒、温中散寒等。辛味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行气活血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胸痹心痛、跌仆损伤等病症的治疗。

《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其病发惊骇,其味辛,其类金。”描述了金行与辛味的关系,以及辛味与肺脏的对应关系。‌《素问·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概括了辛味与金行相对应,具有发散的特性。‌《素问·至真要大论》中“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进一步强调了金行对应的辛味具有泻下的作用,而酸味则具有补益的作用。

释译:

金在与火的相互作用,火的温暖和光明特性使金辛辣且略带热性。

金与水的结合则赋予了金润泽和流畅,使其辛辣之余还具有了疏通和便利的效果。

金与土的相互关系中,土的厚重和滋养特性使得金在辛辣的基础上,还具有了补益的效能。

金可以裁剪、塑造木,让金具备了疏散和分离的特性。

金的基本味道为“辛”,具有宣发、发散的作用,还具有平和、调和的性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