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销能与产能

 珍谋钧略 2024-05-15 发布于河北

在运营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企业描述是产能达到若干吨、千升等单位,却很少见到“销能”这个词汇。有意思的是在百度词条很容易查到“产能”,却查不到“销能”。

产能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销能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阶段,动用全部营销资源与目标顾客成交价值的能力。

规范的表达产能的单位应该是重量、体积、包装单位(标准箱)等,而销能的单位是货币单位,比如亿元。按照传统管理分类,一般企业按照功能分为“产、销、人、发、财”五大板块在产品时代,生产能力被放在第一位似乎无可厚非,但这样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以国内某个产业为例:国内所有企业的年产能合计是整个世界需求量的6倍,而国内的高端市场仍然被国际巨头垄断,这就涉及到一个专业词汇——产能利用率,即实际产出与生产能力的比值。很显然,该产业的综合产能利用率应该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产能到底还有多大意义?

产能的载体似乎是看得见的实体,土地、厂房、设备、工艺流程等基本上是真金白银的堆砌,所谓先进不过是先期投入高,未来产业升级的时候“包袱”更重而已。在产能利用率底下的前提,产能的本质是虚的,没有销能的支撑,产能只意味着成本。

产能对头部企业的意义产能对头部企业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在于规模采购、模块生产、换线次数少、投产批次大、工人熟练度高带来的综合成本优势,这样的优势就是波特战略里面的精髓——低成本战略,让头部企业有更多的资源阻击追随者。

产能对追随者而言是负担追随者能够采取的战略通常是差异化,有价值的差异化能够赢得顾客,但是在还没有成为头部企业之前,差异化不可能和低成本同时发挥作用。“精”“准”“绝”这样的产品特征与产能关系不大

产能的最佳表现应该是企业研发能力的外延,即实现顾客价值的设计路径转化为生产路径。没有研发背书的产能就像被猫咬到的尿泡,一场空而已。销能的载体除了团队之外似乎是虚的,但其带来的销售额却是真金白银。如果企业内部产销关系描述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话,销能是皮,产能是毛。这也很好理解,这是一个资本时代,只要能用钱买来的,成本都是最低的,销能则是必须投资但回报不确定的存在。

我不得不提到可口可乐、耐克鞋、甚至苹果手机,这些产品背后都是销能在支撑,产能则是外包的。 即使是头部顶尖企业,销能的价值如何被看待的呢?

销能的构成包括品牌、团队规模与素质、营销模式、销售技巧、流程。上述要素,笔者在以往的公众号文章中均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言。单从产能、销能的人力构成看,越成熟的企业、越先进的设备比例越高,1:4~1:8的数据是常见的。
2014年,笔者受邀访问一家河北化工企业,在以往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该企业存在的营销关键问题。当年销售额不足三亿,我去的当天,企业老板正在陪着当地领导参观建设中的百亿规模的厂房,会谈时老板自豪地讲,100亿就在眼前!我问到,您有从3亿走到10亿的具体规划吗?特别是营销方面如何实现对未来产能的支撑?10年过去了,不断传来的是企业“重整”消息。一晃十年过去了,10亿仍然是这个企业的“门槛”,而曾经辉煌的厂房恐怕已经破旧了吧!
言及于此,笔者不再批评国内企业热衷看得见的固定资产投入,却也不愿意看到没有销能支撑的产能最终成为企业运营甩不掉的包袱,更重要的是资源错位投放带来的机会损失。

营销系统打造咨询

扫码添加微信联系

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组织战略那点儿事

总是忘了目标顾客

走,去现场

先做实产品

销售费用投向哪里

本文由珍谋钧略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原创首发,注明来源视为授权转载。

作者 | 李瑞波珍谋钧略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创始合伙人、首席战略咨询师;5S营销系统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南开大学EDP、浙江大学EDP 特聘教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心专家。

曾任顶新集团(康师傅)首位大陆籍营业部长、曼可顿(比利时)国际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光明乳业地区部总经理、荷兰喜力啤酒(Heineken)中国北区总经理。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领先的理论体系,扎实的实战经验。

擅长领域:公司战略系统诊断及流程再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