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你放个屁,我都知道你有病没病!

 昊天正气 2024-05-15 发布于河南
放屁!
老话说人有三急,尤其是像放屁这种事,怎么可能忍得住。偶尔放屁属于生理性现象,并无大碍,虽说在某些场合放屁颇为尴尬,但它却能透露出身体健康方面的信息。
可如果出现放屁失调、屁多或是长时间都不放屁,意味着身体出现了问题。《黄帝内经》有言:“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亦是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功能正常,方可确保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气血的充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气机的升降有序乃是消化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排气(即屁)的频率、气味、响声等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反映脾胃的运化状态。
中医将放屁称作“矢气”,且有云“气通则肠鸣,便通一身轻,表解精神爽,阴阳静则明也平”的说法,正常放屁能使人肠胃调和、气血安宁。放屁是人体泄浊的一种表现,是气运行的结果,通过放屁,五脏六腑所产生的浊气便能被排出体外。


















01
恶臭味的热屁
放屁时能明显感觉到有股热气涌出,肛门周边都是热乎乎的,声音大且奇臭无比。放这种热屁的人通常腹部发胀,胃口欠佳,嘴巴还会发苦,有的人还易长痘痘。这或许是脾胃湿热的表现。

湿气与热气在脾胃中郁结,就会影响消化功能,从而产生恶臭味的屁。此时,需要祛湿清热,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食物。


02
酸腐味的屁
是肠道菌群失衡的信号。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消化功能,产生酸腐味的屁。此时,需要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适当补充益生菌,以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03
屁声响亮且频繁
放屁的声音极为响亮,简直如同打雷一般。要是身旁有人,突然放出这么一声响屁,那真是尴尬到了极点。这类人常常会觉得腹中有气排不出来,唯有在打嗝或是放屁之后,才才会有所缓解。

这是肠道燥热的表现。肠道燥热会致使气体增多,屁声大且频繁。此时,需要清热润燥,增加水分摄入,同时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食物。
04
无声的寒屁
这种屁不响也不臭,感觉没什么力度。这类人通常较为怕冷,手脚发凉,不喜寒凉之物,腹部总感觉凉凉的,稍微食用点寒凉食物就容易腹泻或是吐清水。

这或许是脾胃气虚的表现。脾胃气虚会影响肠道蠕动,导致无声的屁。此时,需要补中益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健康。

如果,是放屁增多,那可能与肝郁气滞、脾胃消化不良、肠道郁热或中气不足有关,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01

胃积闷屁

因脾胃消化不良而导致经常放屁,被称为胃积屁闷。因摄入过多食物或脾胃虚弱难以消化食物,从而出现胃胀、闷屁等症状。需要消食化滞,可参考保和丸等消食导滞的药物,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胃胀、闷屁等症状。
02

肠积屁堵

肠积屁堵是指因肠道郁热而导致经常放屁,且屁臭、声音大,并伴有灼热感。需要清胃泻火,可参考黄连清胃丸等清热解毒的药物,清除肠道郁热,缓解肠积屁堵的症状。
03

气虚少屁


气虚屁少是指因中气不足而导致经常放屁,但屁少、肚子胀等症状随之而来。因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中气不足,使得腹中有气却无法排出需要补中益气参考补中益气丸等补益剂,补中益气,缓解气虚少屁的症状。

讲到这,肯定有人要说了,那我平常就没屁,肚子稍微胀,但放不出来屁,是不是身体更健康?

其实,没屁可要比多屁更危险!

长时间放不出屁,很可能是因为肠道某处“封锁”不通,多见于肠梗阻、肠扭转,或是因为肠麻痹而不能驱动气体排出。

所以,如果长时间没屁,同时伴有出现“痛、吐、胀、闭(肛门无排气、排便)”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以下是一些预防放屁过多,或气味难闻的建议:

1.饮食调整:避免过度摄入以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油炸、辛辣和生冷食物。

2.适当运动:适当运动锻炼,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肠胃蠕动功能。

3.避免久坐:长时间久坐容易导致肠胃蠕动减缓,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小时起身活动一次,或采用站立式工作方式。

4.保持心情愉悦:情绪波动容易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应保持心情愉悦、稳定,避免过度焦虑、紧张。

5.注意保暖:腹部受凉容易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应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

总之,经常放屁可能是病态表现之一,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诊治。

*重要提示*
各位家人朋友!
微信又改版啦!
想要每天及时看到中医养生知识文章?
快给【杜二叔说经方】设个星标吧!
(1)点击下方名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