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筋锚固板如何施工?

 650411 2024-05-15 发布于云南

植筋深度不够时锚固大样的补充中,有同行留言,提出了关于端板如何施工的问题。

问题如下:

这种做法的问题是,钢筋和端板什么时候焊接?如果提前焊,则钢筋只能从左侧进入,钢筋穿过植筋胶的总长度过大,植筋胶有没有后续补注的手段?如果植筋后再焊,焊接对植筋胶的损伤必然出现,怎么评估?

为何会选中这个问题单独写一篇文章?

首先是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有疑问,笔者试着进行分析,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其次是留言的同行对笔者文章有多次点赞,在这也感谢支持,后期对于同行的提问,笔者会选感兴趣的问题回复,写成文章。

图片

如果植筋后再焊,焊接对植筋胶的损伤必然出现,怎么评估?

对于个问题,笔者的观点是:不能植筋后再焊,焊接产生的高温会烧毁植筋胶。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第15.3.6条:植筋时,其钢筋宜先焊后种植;当有困难而必须后焊时,其焊点距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且应采用冰水浸渍的湿毛巾多层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

端板紧贴混凝土基材,焊点直接接触植筋胶,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15d,若非要焊接,肯定会烧毁植筋胶,焊接好后烧毁的植筋胶如何补充?

植筋胶相对粘稠,流动性并不是很强,据笔者了解,无法进行补注,有了解的同行可以留言补充。

提前焊,则钢筋只能从左侧进入,钢筋穿过植筋胶的总长度过大,植筋胶有没有后续补注的手段?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介绍一下纵筋在支座范围外的连接要求,以机械连接为例。

图片

机械连接相关规定: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8.4.1条: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受力钢筋上宜少设接头。在结构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连接接头。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8.4.7条:纵向受力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机械连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但对板、墙、柱及预制构件的拼接处,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机械连接套筒的保护层厚度宜满足有关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机械连接套筒的横向净间距不宜小于25mm;套筒处箍筋的间距仍应满足相应的构造要求。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构件中的机械连接接头,除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外,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3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第4.0.3条:

图片

图片

次梁植筋端板施工

次梁端部一般按铰接设计,为减小钢筋长度,纵筋在支座范围外的连接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最低要求:采用Ⅰ级接头时,支座范围外100%搭接。

以下图为例,接头中心距离梁边200mm,为减小钢筋长度,接头仅两两错开100mm,未全部错开。

图片

假设次梁纵筋直径为20mm,梁宽250mm,则纵筋穿透主梁的长度最短为450mm,最长为550mm。

图片

假设端部钢板互不影响(若是一整块钢板,则需要整体施工),单根钢筋植筋施工工艺如下:

第一步:在主梁上钻孔、清孔,制作好钢板以及钢筋丝头,钢筋与钢板塞焊。

第二步:新增梁一侧采用硬纸板封堵,从另一侧注入植筋胶。

第三步:钢筋丝头采用塑料帽头保护,从未封堵一侧插入,穿透硬纸板,确保植筋胶没有从封堵侧溢出。

图片

框架梁植筋端板施工

框架梁在支座范围外的连接宜避开梁端加密区,若无法避开,可采用Ⅰ级接头,接头面积不应大于50%。

以下图为例,接头中心距离梁边200mm,为尽量减小钢筋长度,同一连接区段接头未错开,保证连接区段内的接头面积不大于50%。

图片

假设纵筋直径为20mm,墙厚250mm,则纵筋穿透主梁的长度最短为450mm,最长为1150mm。

图片

施工工艺与次梁相同,但是最长钢筋达到1150mm,穿透过程会不会造成植筋胶损失,这个没有具体经验,穿透后笔者所了解的也无法对植筋胶进行补注。

采用端部焊接钢板,存在一定的施工难度,笔者在新增次梁端部植筋锚固分析(续)中介绍了端部采用螺纹连接锚固板的做法。

这种做法不用焊接,所以纵筋在支座范围外的连接完全可以按照规范要求,并且相对端部焊接钢板的做法,更能保证孔内植筋胶的饱满。

还有一种做法是采用钢板+螺帽的方式,但钢板的厚度取多厚,需要进行计算,规范没有具体的计算依据,大家仅仅是根据经验,取多厚的都有。

针对钢板+螺帽这种方式,钢板的厚度如何计算,笔者会写一篇文章进行分析。

螺纹连接锚固板的做法如下: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