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棵桑树六味药,人间圣果赛人参

 xyz3i 2024-05-15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棵桑树六味药

人间圣果赛人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说中,早在轩辕黄帝时候,他的元妃嫘祖就首创了“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 《诗经·小雅·小弁》中也有:“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句子。这是我们常把故乡叫做桑梓的见证,也足见蚕桑之事在中国农业中的重要性。

细说起来,桑树全身都是宝贝。它叶子可以养蚕,果子可以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制造器具,树皮还可以用来造纸。比如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在古代的时候,老祖宗要装裱、制伞、做扇子、包中药,都是上好的材料。

除了农桑之事,桑叶、桑白皮、桑葚都是好中药,就跟它攀上亲戚的桑寄生和桑螵蛸也是两味著名的中药。

图片

桑叶

 桑叶➡

SANGYE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桑叶简介: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桑叶,喂蚕要嫩,入药宜老。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煎服,5~10g。

图片

桑白皮

图片
图片
图片

桑白皮

图片

桑白皮简介:桑白皮,别名叫做桑根皮等。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本品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窄不一,厚1~4mm。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桑白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桑枝

图片
图片

桑枝

图片

桑枝简介:桑枝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本品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的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0.2~0.5cm,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有着 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的功效。

性味归经:微苦,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图片
图片
图片

桑螵蛸

图片
图片

桑螵蛸简介:本品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深秋至次春采收,除去杂质,蒸至虫卵死后,干燥。呈块形,半圆柱形或类圆柱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由多数膜片状物体或海绵样泡沫物体粘合而成。表面黄褐色或黄褐色。附着树枝的一面略平坦,或有一条凹槽,另一面有一条鳞片状紧密排列的凸起脊,或凸起不甚明显。体轻松有韧性(软体)、或坚结(硬体)。易横向断裂,断面中部有多数放射状排列的卵室,每室有卵一枚,卵呈棒状,黄棕色,外围有一层海绵状厚鞘层,或硬鞘状薄层。气微腥,味淡。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煎服,5~10g。

图片

图片

桑寄生

 桑寄生➡

SANGJISHENG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桑寄生简介: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茎枝呈圆柱形,长3~4cm,直径0。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长3~8cm,宽2~5cm;表面黄褐色,幼叶被细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革质。无臭,味涩。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桑葚

图片
图片
图片

桑葚

图片

桑葚简介:桑葚,即桑树的果实,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属于聚花果。桑树雌雄异株,雄花为柔荑花序,现在展示的是桑树雄花给雌花授粉的过程。桑葚成熟后呈长圆形,长1-2cm,直径5-8mm。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圆形,稍扁,长约2mm,宽约1mm,外具肉质花被片4枚。气微,味微酸而甜。以个大、肉厚、包紫红、糖性大者为佳。

性味归经:甘、酸,寒。归心、肝、shen肺经。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桑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桑树全身都是宝

图片
桑叶性味酸寒,尤其还是霜打的桑叶。敛汗、止咳、补肺的作用更好一些。为什么桑叶能够平抑肝火?正因为酸泻肝的原因嘛,所以觉得自己肝火大的,用桑叶来泡水或者煮点儿粥,也是蛮好的。偶一为之即可,千万不能天天喝,寒凉的东西容易伤胃。
另外,桑叶的寒凉特质对于风热感冒的早期发热、嗓子疼也有很好的作用,用桑叶泡水趁热喝,可以很快的缓解风热感冒的症状。
桑白皮,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 原名“桑根白皮”。在《玄隐遗密》中,它是写成“槡”。《神农本草经》讲到,桑白皮性味甘寒,主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图片

最后,说说桑葚。它也是甘寒的一类,作用有:补血滋阴、生津润燥,适宜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便秘、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等等。但不管怎么说,它也是寒凉的,好吃也不可贪嘴(糖尿病病人不要超过20颗)。
早在2千多年前,桑葚就已是我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历代医家也极其推崇,在民间更是有“人间圣果”、“补血果”之称。
据《本草纲目》记载:“桑葚,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
历代医家认为,桑葚乃是桑的精华所结,味甘性寒,入心、肝、肾三经,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是滋阴、补血、生津、润燥、通便的佳品,药用价值极高,宜滋补养生,改善体虚和亚健康。
从营养学角度看,桑葚富含活性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矿物质、白藜芦醇、花青素等成份。它的营养价值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被喻为“21世纪最佳的保健果品”。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

图片图片感恩分享图片点个在看,好运不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