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电交易迎来“井喷式”增长,哪些企业是主要买家?

 老_杨_ 2024-05-15 发布于河北

🎧听全文↓

环球零碳

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图片

摘要:

绿电交易量跨越式增长的背后,是绿电供给的蓬勃发展和绿电消费和需求的水涨船高。在市场机制和衔接机制打通后,绿电交易量还将迈上新的台阶。

撰文 | Penn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063篇原创

近期,国家能源局先后发布了《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征求意见稿)》,让绿电、绿证市场再度泛起波澜。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绿电交易定义:绿电是指风电(含分散式和海风)、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初期参与的发电侧主体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

而在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就曾联合发布文件,将绿色电力证书核发范围从陆上风电和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扩展到所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

近期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则是在此前文件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和规范。政策、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我国绿电交易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随着今年2月初《内蒙古电力市场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方案》获批,目前,我国已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蒙西电网3个绿电交易试点。

据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披露,2023年全年核发绿证约1.76亿个,绿电交易电量累计达到611亿千瓦时,这两项数据分别是2022年的7.8倍和10.5倍。在绿电交易量逐年大幅攀升的背后,我国绿电供给与需求如何,哪些企业是主要买家,又存在哪些挑战?

图片

图说:2023 年全国绿电交易量同比大幅增加

来源:中电联、华泰研究

01

绿电供给蓬勃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我国可再生能源迎来了新一轮爆发式增长。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发电量的不断提升,我国的能源结构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0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八成以上。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3万亿千瓦时,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

图片

图说:我国绿电装机容量变化(GW)

来源:iFinD,兴业证券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国全年新增风电 75.9GW,光伏 216.9GW,均创历史新高。因此截止2023年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达 10.5 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从 2022年的 29.6%提升至 36.0%。

而这一数字,在2024年一季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4月29日举行的国家能源局2024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

图片

图说:我国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占比

来源:国家能源局,中信建投证券

潘慧敏介绍,“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5.85亿千瓦,同比增长26%,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2.9%。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之和突破11亿千瓦。”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57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4.19亿千瓦,海上风电3803万千瓦;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59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3.7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2.8亿千瓦。

此外,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23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71亿千瓦,抽水蓄能5254万千瓦。全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则达到4477万千瓦。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预测,2024年底,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规模将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达到1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0%左右。

02

绿电消费潜力巨大

在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的同时,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我国初步构建了以绿电交易为主要手段,辅助以绿证交易的市场机制,以充分反映绿电的电能量价值和环境价值,而对于绿电的消费和需求也在水涨船高。

自2021年9月正式启动试点以来,我国绿电交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底,国网经营区累计成交绿电规模830亿千瓦时,其中2021年76.38亿千瓦时,2022年143.08亿千瓦时,2023年超过600亿千瓦时,参与交易的经营主体达两万余家。

南网经营区自试点以来,绿电交易量则扩大了近20倍,累计完成215亿千瓦时、绿证交易14亿千瓦时,参与市场主体超2000家、覆盖25个省份。2023年绿电交易同比增长125%,绿证交易同比增长近4倍。

图片

图说:2022-2023 年绿电交易规模同比大幅上升

来源: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华泰研究

内蒙古在2023年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跃居全国第一后,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突破1亿千瓦的省份,其在绿电交易开闸后便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3月18日,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首次组织绿电交易,将绿电交易纳入中长期交易范畴共计861家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成交电量87.80亿千瓦时。

在政策方面,自2017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绿色电力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进行绿色电力消费。其中,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提出要逐步扩大绿电交易规模,加快推进绿电、绿证市场建设,培育绿色电力消费市场。这是继去年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后,有关绿电绿证市场建设的又一重要政策。

图片

图说:我国绿色电力部分相关政策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政府网、国家能源局官网,德邦研究所

部分省市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强制性政策刺激可再生能源消费的需求。例如,《江苏省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高耗能企业电力消费中绿色电力占比不低于 30%。

除了政策引导,企业自身出于落实减碳责任、产品出口需要、上游企业需求、国外总部或客户要求等动因,也开始积极参与绿电交易。企业作为电力消费的终端用户,近年来对于绿色电力的需求不断提升,以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以巴斯夫、科思创为代表的国际化工企业纷纷推动扩大绿电交易规模并开始试点新型绿电交易模式。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2023年中国企业绿电交易排行榜》显示,科技巨头、重工业企业、车企和先进制造商目前在绿电市场中最为活跃。其中,2023年国内最大绿电买方阿里巴巴集团全年签署的绿电购买量达到了1610GWh。与去年自身的水平相比,2023 年绿电买方五强的绿电消纳总量同比提升约95%。

图片

图说:2023年中国企业绿电交易买方五强

来源:BNEF

与此同时,受企业气候目标、国际环境影响,以在华跨国企业为核心、供应链企业支撑配合的模式下,众多跨国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寻求在中国直接采购绿电的机会。这其中化工巨头巴斯夫在绿电交易开市之时,便成为当时绿电交易中长三角地区最大购买方。2022 年,巴斯夫与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率先签署了国内首笔长期购电框架协议。

图片

图说:跨国企业绿电长期交易合同案例

来源:落基山研究所

而液空中国在去年6月与三峡集团签订了十年期超 20 亿度的绿电合作协议,这成为了自全国绿电交易启动以来,三峡集团签订的交易量最大、合作周期最长的单笔实质性绿电协议。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爆发,未来也将激发海量绿电需求,或将开辟新能源发展新时代。银河证券研究院分析指出,数字经济的爆发将为绿色电力需求带来显著增量,。仅以数据中心为例,其预计 2025、2030、2035年国内数据中心用电量分别为 0.51万亿千瓦时、1.27万亿千瓦时、2.90 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分别为 5%、9.8%、17.6%。

银河证券研究院根据“数据中心-电力系统需求模型”,测算出 2026-2030 年,仅为满足数据中心耗电需求催生的光伏、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可达 64GW、28GW,2031-2035年升至137GW、60GW;风光装机带动储能配套,截至2030年、2035年,预计储能累计新增装机可达 350.9GWh、1926.6GWh。

03

挑战仍存

作为“证电合一”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方式,虽然绿电的供给和消费正在经历跨越式增长。但由于绿电交易主要以用电侧自愿认购为主,且证电合一受电力传输容量和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约束,2023 年全国绿色电力省内交易量为 537.7 亿千瓦时,占全国市场交易量比重约为 0.95%,占全国绿电发电量的 3.7%。

“目前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的比例已经较高,但是绿电专场交易的交易量却很小。”清华四川院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研究所副所长蔡元纪指出,绿色电力消费的场景还不明确,绿色电力的需求没有放开,很多企业买风光只是由于价格便宜,并不关心获取绿证。基于此,可再生能源的环境溢价也不够清晰合理。

同时,区域间绿电交易情况差距较大,跨省电力交易面临一定的壁垒掣肘,绿电交易市场建设仍充满挑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产业绿色发展研究部主任白卫国就指出,现在绿电交易以省内为主,按照规定“参与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或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的电量,按物理电量计入受端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省间绿电交易的统计核算规则以及衔接亟待统一规范。

图片

图说: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浙江段

来源:国家电网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庞博对开展省间绿电交易提出建议,首先是进一步提升绿色电力供给能力,需求侧的资源要进行聚合化。其次是进一步激发绿色电力消费需求,鼓励新能源参与到市场中来,还要积极推进绿色电力消费核算认证。最后推动多级协同的绿电领域标准矩阵布局,交易组织要更加精细化。

-------

参考资料:

[1]https://www./upload/website/detail/index.html?3-330849

[2]https://www./news/zngc/202401/t20240117_1669725.html

[3]https://www./news/hy/202404/t20240430_1697871.html

[4]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3/11-16/10113340.shtml

[5]https://www./news.html?aid=1125557

[6]https://m.jiemian.com/article/10437744.html

[7]http://www./index/kejixinwen/202404/e504501ad61c4834b195f2ec022f2032.shtml

[8]BNEF 重磅发布 | 2023 年中国企业绿电交易排行榜

[9]https://m./article/20240127/herald/50828591ce993e3f6ab7fbc9b5368cbf_zaker.html

[10]20240507-兴业证券-新型电力行业体系绿色市场篇:风险与机遇并存,静待政策拐点

[11]20240319-华泰证券-公用环保行业专题研究:绿电消纳有望破局,价值或曲折回归

[12]20240319-银河证券-环保公用行业经济中国高质量发展系列研究:数字经济,绿色电力+绿色算力协同发展,新市场孵化新业态

[13]20240102-德邦证券-德邦金融产品系列研究之二十七:“双碳”目标稳步推进,绿电交易助增发展,推荐关注绿电50ETF

[14]中国能源报-绿电交易试点实现电网全覆盖意味着什么?

[15]天津日报-绿电交易:市场快速成长的背后

[16]RMI-创新金融机制助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绿电长期交易合同的机遇与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