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临潭古尔占”

 黑错达布老 2024-05-15 发布于甘肃

话说“临潭古尔占”

黑错·达布老(གཙོས་རྟམ་ལོ།

 “古尔占”(གུར་ཆེན།),是藏语音译,意为“大毡幕(毡帐篷)”,今译作“古战”(གུར་ཆེན།)。与临潭“旧城”藏语名“哇宰”(བཱ་ཙེ།སྦྲ་མཚེར།),意为“黑帐篷营地”是对应的。据说,都是阿夏国(འ་ཞ།吐谷浑)所建。据说,大约在十六国时期(304-439年)末年,阿夏国(འ་ཞ།吐谷浑)占领此地。起初,阿夏军队在今古战镇和临潭县城之地搭建大毡幕和牛毛帐篷群居,并在周边放牧,故得“古尔占”(གུར་ཆེན།)和“哇宰”(བཱ་ཙེ།)之名。后来,在此地筑建边防军将之府衙式土城堡,被称作“古尔占堡”(གུར་ཆེན་མཁར།)。又因从高处看,城郭为倒梯形,前低后高,上宽下窄,酷似牛头形状,故而形象地称之为“牛头城”(གཡག་མགོ་མཁར།)。但是,根据夏河县甘加乡斯柔村有一座阿夏古城遗址,叫“普郭卡”(ཕག་མགོ་མཁར།),意为“猪头城”来看。“古尔占堡”(གུར་ཆེན་མཁར།)也有可能是“阿夏”(འ་ཞ།吐谷浑)的将领们有意识地,对该城堡起的藏语名为“雅郭卡”(གཡག་མགོ་མཁར།)即“牛头城”。

一、“牛头城”(གཡག་མགོ་མཁར།

现有很多有关“牛头城”(གཡག་མགོ་མཁར།)的文章,都说该城是吐谷浑于西晋永嘉(307-317)末年修建。但根据《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中说,大约在晋永嘉之末(313年),吐谷浑率族人(鲜卑)1700帐,从内蒙古阴山南下、西渡洮水到众羌之中。又据学者考证:当时,吐谷浑率其族人途经今临夏、达力加山、甘加、尕海,在川甘交接之地游牧。四年后即公元317年,吐谷浑卒,其子吐延(第二代)嗣为族长。公元329年,吐谷浑之子吐延被昂城(今四川省阿坝境)羌酋姜聪所刺,临终时嘱长子叶延(第三代)速保白兰(今青海省巴隆河流域布兰山一带)。随后,叶延以祖名“吐谷浑”为族称(部落名),并初步与诸羌建立部落联盟政权,并成为盟主。公元351年十月,叶延卒,子辟奚(第四代)立。而辟奚因西漒羌豪长史“钟恶地”密杀其弟后,惊吓而死,遂其子视连(第五代)立。“视连不知政事,军国大事委于钟恶地等羌人臣子”。晋义熙元年(405年),其首领树洛干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吐谷浑的势力才向东扩张与参狼羌(ཚེ་ལུང་སྒ།)的宕昌国接壤,今临潭之地成为吐谷浑国东境。这才有可能筑建“牛头城”(གཡག་མགོ་མཁར།)。又据传说,至此近百年中,初到漒川的1700帐鲜卑族人,已经融入到诸羌之中,王室和贵族自称“鲜卑”,但与羌俗无二。根据以上情况,“牛头城”(གཡག་མགོ་མཁར།)始建于东晋(317年—420年)末年是比较合理的。《洮州厅志》记载:“距旧城十里,在今古尔占之西北,相传即古沓中戍”。自魏晋以来成为古洮阳(临潭旧城)之门户。还有说,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吐谷浑在洮州修筑了洮阳城、牛头城和庙宇。遂佛教文化在洮州开始传播等的说法。这些仍有待我们进一步考证。

又相传,阿夏人(吐谷浑)“有城廓而不居,常年居住在穹庐之中,逐水草而牧”的习俗。因此,吐谷浑第八代王阿才(འ་ཚེ།又译作“阿豺”)的毡幕群驻扎于城北水草丰美的山谷之中,后来,人们称那里为“阿才塘”(འ་ཚེ་ཐང་།)。也有人认为应称“阿宰塘”(འ་རྩེད་ཐང་།),意为“阿才骑射练箭之地”。另外还传说,“牛头城的地下有一神秘暗道”。据说是吐谷浑守军从城内开挖暗道,经哈路铁村地底一直通往九日卡(བཅུ་བཞི་ཁ།)山泉,确保城池遭困时的水源供给。

二、“古尔占堡”(གུར་ཆེན་མཁར།

“古尔占堡”(གུར་ཆེན་མཁར།)即“牛头城”。相传,明初“牛头城”更名为洮州卫“古尔占堡”,驻守城堡的将士为屯垦军人。“牛头城”(གཡག་མགོ་མཁར།)下有一大庄子叫“古尔占村”,“古尔占堡”就该村而得名。有人说:“古尔占村”藏语又叫“卡达那”,并说该村男人自称“卡达那娃”。也有人说是“古战场”的意思。“古尔占堡”(གུར་ཆེན་མཁར།)为明代洮州卫西境第一个城堡,四周山巅烽墩相望,与东边七十里外的洮州卫城遥相呼应,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洮州西部一个战略要塞。

据《明实录》记载:“宣德四年(1429),该地(古尔占簇)喇嘛高僧舍那藏卜(བསོད་ནམས་བཟང་བོ།索南藏卜)入朝贡马,赐以钞、彩币、绢等。成化三年(1467),僧人领占干则(རིན་ཆེན་རྒྱལ་མཚན།仁钦坚赞)等亦赴京师,贡马匹、佛像及铁甲等物,赐以衣服、彩缎等”。这两位高僧喇嘛很可能是当时古尔占族佛教寺院“瓦隆寺”的主持。但“瓦隆寺”的具体信息现缺乏资料。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六月至九月,西海蒙古土默特火落赤纠合真相等部队入侵洮州卫“古尔占堡”等地。洮岷副总兵李联芳率三千人抵御,全军覆没,李联芳战死。《中国通史》记载:“一五九○年六月,真相、火落赤等率四千骑攻入明境,围攻旧洮州古尔占堡。明兵来战,蒙军四散。明洮岷副总兵李联芳分兵追逐,陷伏身亡。把总、千总以下多人战死。”《明实录藏族史料》称“损威伤重,殊骇听闻”。随后,朝廷追封洮岷副总兵李联芳为都督同知。

三、“牛头城”的传说

(一)牛头将军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的某年(1590年)五月初五,这一天跟往年一样,远近村落的人们都已聚集在前城欢度节日。可是突然之间,人群如同羊群受惊四处逃命。原来,海虏鞑靼骑兵利用节日趁机进攻城堡,城头的烽烟正在滚滚升腾,四周山巅的烽火也相继燃起,凄厉的号角也呜呜作响。敌人已经杀进了后城与守城将士厮杀,直至剩下最后一名鲜血染身的将军,也死死守住那连接后城的唯一通道。他拼死抵抗到日暮时分,直到驰援的兵马赶到,偷袭的强盗最终未能进入前城,所有百姓毫发无损。这就是“前城里看戏,后城里杀人”民谚之来由,也是数百年来令当地人无法释怀的“牛头城之殇”。又据传说,那守城将领被众多强盗围困厮杀,不慎他的头被敌人一刀砍落,但他没有就此倒下,而是伸手在地上乱摸乱抓,抓到一颗牛头仓促按在脖颈,接着继续战斗,勇猛无敌。敌人见状大惊,以为天神下凡助战,于是不敢恋战,匆匆撤兵而去。那位将军因失血过多焦渴难耐,跑到山下小河边去喝水,不料看见水中倒影竟是人身牛首,随即失惊而亡。也有人说,牛头城是因这位人身牛首的将军而得名。

(二)杨四将军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在洮州最为著名的是杨四将军。他为攻陷“牛头城”奋战了几天几夜,在兵、粮消耗殆尽之时,其本人亦被敌人砍下了头,他即安上头继续作战,在烈日下口渴难忍,催马到河边喝水,才发现自己安上的是一只羊头而气绝身亡。自此,杨四将军塑像作为洮州英雄,享受后人永久的供奉和瞻仰。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