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师杜鹤淦:打造“三感”思政课 做有温度的价值引领者

 新用户3511pZ7F 2024-05-15 发布于山东

编者按: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刻把握新时代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评选结果,重庆共有8名思政课教师获奖。2024重庆“思政课教师的榜样”系列报道延续,传播身边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先进典型事迹,展示重庆思政课建设成效。

每一堂“形势与政策”课都自带“流量”,“出勤率”“抬头率”位列全校各类课程前列,课堂内,老师和学生会就“年度网络热词”展开辩论;课堂外,师生一起研发原创“数字画”教学新载体——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杜鹤淦老师的课堂被学生们称为“三感”思政课。其“有触感”“有青春感”“有烟火气”的课堂氛围和授课形式,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在今年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杜鹤淦荣获二等奖。

杜鹤淦在授课现场 供图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守正创新 数智赋能思政教学

“形策有画”是杜鹤淦与学校“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教学团队(以下简称“教学团队”)共同设计的教学品牌。观察解读名家名画、挖掘作品背后内涵意蕴,是该系列专题的1.0版本,并延展至其他思政课程。在学校特色思政课《走进马克思》中,杜鹤淦及教学团队运用名画中的马克思作为教学载体,讲述马克思的故事和理论,具象化展现“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的立体形象。

如今,“形策有画”在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下,已从1.0版本升级到由师生原创二维画作的2.0版本,再到由师生原创的AR、VR等虚拟作品的3.0版本,现正探索由人工智能生成教学新载体的4.0版本。

“我校师生作品曾参加过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展览。结合学情,将现有的技术技能优势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是我们团队打通抽象理论与学生认知的'最后一米’的方式之一。”杜鹤淦介绍说。

在课堂上,学生们不但可以接触历届学长的原创作品,还能自创作品不断充实教学载体库,以创新传承实现教学双向互动。在学校主义马克思学院(以下简称马院)智慧教室,学生们不仅能通过AR原创识别图和原创APP“走进”千里之外的西柏坡纪念馆和嘉兴南湖红船等地,还可以通过VR系统,沉浸式感受乡村振兴新面貌、感悟“精神红岩”等,“全息性”融入思政课智慧空间。

在杜鹤淦看来,讲好思政课既要突出政治性、理论性,也应重视教师的数字思维和数字能力。数智赋能,教学新载体不断升级,打造“有触感”的思政课,助力教学团队将有政治性、理论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思政课送进学生心里。

用心育人 价值引领青春跑道

育人育心,思政先行。针对青年学子的特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互动性,是杜鹤淦经常思考的问题,也融合在了他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和教学策略的选取中。

“课前五分钟”,被他精心设计为思政微课堂。学生根据老师分享的与教学专题相关的热点时事文章,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以主题演讲、故事讲述、情景演绎等方式进行解读,再展开互动提问。他还会针对教学专题,运用网络热词与学生展开辩论,不断创新教育语言表达方式。他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课堂,打造“有青春感”的思政课,有效激活学生内驱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

“大思政课”之“大”,不止在课堂内。为了让理论知识更“有烟火气”,杜鹤淦和教学团队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聚焦“大思政课”建设,将教学场域扩展至田间地头、红色教育基地、千年古镇等,凸显“思政+专业”“思政+实践”,着力打造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二个教学品牌——“形策融课”,并将成果再运用到教学中,形成教学闭环。同学们在“大思政课”中感悟创新理论的生动实践、理解中国故事、城市精神。

杜鹤淦在重庆市奉节县祝柏村委会讲授乡村党课 供图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在网络场域,截至目前,学校思政课已建成4门省级高校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其中,“形势与政策”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已超过10万人选课,总浏览量已超过1000万人次。

在学校高度重视、团队集体备课备赛、内部打磨精品课程等举措支持下,杜鹤淦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奖项4项。他表示:“国家、地方、学校凝聚力量,围绕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出台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激发了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给我们思政课教师带来极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做讲政治、有情怀、接地气的价值引领者,是杜鹤淦的初心所愿。他表示,把“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将思政课的理论“靶向”供给回应学生的现实所需,不断增强青年学子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才能让学生在思政课中找准青春跑道。

近年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始终把马院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有力探索,出台《“大思政”教育工作责任清单》共计133条,形成十步思政改革运行机制,以及以马院为主阵地,思政课为主渠道、专业课和通识课协同育人模式。学校探索开展“主题化、专业化、生活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范式和“数字画”思政课课堂教学创新;打造“形策大课”思政课品牌;坚持学理性应用研究为思政科研主线;先后与重庆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等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7个。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案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立项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精品项目,重庆市首批“文明校园”,学校马院成功入选重庆市重点主义马克思学院、重庆市大中小学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单位。

据马院院长韦代周介绍,学校高度重视马院内涵式建设,目前共有专任思政课教师 72人,是重庆市高职院校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最齐、人数最多的学院。教师团队成功立项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等省部级以上竞赛中获等级奖4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一等奖12项。

数智思政课教学现场 供图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目前,学校已形成“课堂场域、校园场域、社会场域、网络场域”于一体的“四域协同”育人格局。建成省级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自上线开课以来累计选课人数18万余人,覆盖校外20多所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马院联合数字媒体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共同原创打造的微视频“画笔下述中国故事,行走中的思政课堂”等登上“”平台强国学习,共同原创开发《开往春天的列车》《石榴》等系列VR作品和沉浸式体验项目,受到好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