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心国学院四期诗班练笔题图

 云诗雷情 2024-05-15 发布于湖北

开心国学院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

的思想结晶“民族文化”

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期练笔:题图

慕容天羽

1七絕·落花

文/映月

谁记风中那一株,冰清玉影弱相扶。

不甘枝上芳华逝,织就花氊滿徑铺。

慕容天羽老师点评:

映月的诗,每次见都觉得已经写得比较成熟。

谁记风中那一株,这一株是什么呢?自然是花树。至于是什么花,也无需点明。

冰清玉影弱相扶,相是相互,要两个才能“相”。冰清玉影都是修饰花,承句此处略有问题。

对于造句每个人都有习惯,如果是我造句,步映月的韵:株、扶、铺。起承我会想,这个扶如何处理。

说到暮春,一般会说:东风已经无力,就此联想东风已经无力扶花,只能任之落下,可以想到:东风无力倩谁扶。

东风无力倩谁扶,东风都无力了,还能有谁能扶花?

起句再补一下,比如:瘦损芳丛第几株,

已经落到第几株了?

瘦损芳丛第几株,东风无力倩谁扶。

已经给落花埋下了足够的铺垫。

映月的转结,我比较喜欢,不甘枝上芳华逝,织就花氊滿徑铺。大多写落花以惜花、悲伤调为主,反转写积极意味的为少。唯独“织就”二字,花有没有织就的功能?自己织自己?可以联想、理解,但若非要诟病,或也能说造理是否不稳。这点权当鸡蛋里挑石头。

2.题图.落花

文/绿浅

东风连夜巧安排,晨晓飞花铺满阶。

啼鸟好奇争细问,莫非有客访书斋?

慕容天羽老师点评:

东风连夜巧安排,看了第一句,以为会写坏了,这落花如何称得上巧安排?但是结句作出解释:有客访书斋。客人来访,铺红毯迎接,那逼格很可以对吧?

诗贵在能自圆其说。

奇,但要有理,所谓:奇不能偏正。出奇的表达,但不能偏离了常理(各种逻辑)。

东风连夜巧安排,晨晓飞花铺满阶。

起承都没什么问题

啼鸟好奇争细问,莫非有客访书斋?

转句的啼、细,略见痕迹。可以换换最好。

3.七绝·题图落花

文/长安01-倾城

阶上层层满落红,想来昨夜雨加风。

怎堪足下无心踏,回首方知春已空。

慕容老师点评:

阶上层层满落红,想来昨夜雨加风。这两句还是挺顺畅的

怎堪足下无心踏,回首方知春已空。

转结差了些,转结前后有些不搭怎堪足下无心踏,回首方知春已空。

怎堪足下  无心踏,

有心、无心,在这里仿佛没什么意义

说无心自然是对自己说的,

说自己无心踏无心踏,那就如何如何。但是结句是回首方知春已空感觉前后意思有些断裂想象着自己走了过去,踏了一地,

但是不是有心踏的然后回头看到原来花都落了。

这首诗整体立意还是不错的,只是个别的词语搭配上再下功夫。

闲坐门前

4.七绝·落花

文/纳兰沐馨

道是春深花最媚,奈何风雨竞相欺。

欲将残瓣轻留起,也效颦儿葬北篱。

闲坐门前浅评:问候诗友,格律无误。此诗结构合理,起承转结顺畅,主题明确,用典恰当,是首相当成熟的作品。给作者点赞!

5.七绝·落花

文/映月

篱落稀疏任雨浇,东风自去百花凋。

红氊铺就谁人踏?枉叹芳尘逐渐消。

闲坐门前浅评;问候诗友,格律无误。小诗主题明确,但布局不是很合理,主要表现在承句与转结两句意太近了,没有拓展开。起句的主语是“篱落”,它与“任雨浇”搭配不是很恰当,“浇”有些口语化。

6.七绝·题红花图

文/悠然简

一树红花自在开,风云不测降天灾。

谁家公子去求爱,阶置娇妍铺未来。

闲坐门前浅评:问候诗友,格律无误。读罢,感觉作者这首诗主题有些别具一格。图是落花图,诗的题目是《题红花图》,作者对图的阅读应该不是很恰当,也导致了这首诗的主题与图不是很贴切。另外,这首诗的语言有些口水化。结句,“铺”与“未来”搭档欠妥。

悠然南山

7.落花

文/绿浅

林花无谓怨南风,百日芳菲转眼空。

季节轮回皆有定,来年还作一枝红。

悠然南山浅评:起句的"无谓"是讲没有必要之意吧,花开花落都是时序始然,春去春会归,来年又是满眼春色,整体构架可以,读来也顺畅若能联系到自身会更好,诗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描写,应更深入,有景有情。

8.七绝·落花有感

文/纳兰沐馨

南风又起碾香尘,春去春来春复春。

未绾青丝春已老,阶前不见赏花人。

悠然南山浅评:起句可以,承句"春去春来"不就是"春复春"吗?后三字再写就浪费字了。转句"春已老"和前面语意相同,这句是说还没来得及赏春,春就已经老了,合句,阶前不见赏花人,单看这句不错,但和转句有矛盾,你来不及看,是想看而未看,而合句写不见赏花人,停留在了画面上,而没有抱紧转句,不见赏花人的寓意又是什么,没有说清,再改改吧。

9.题图   落花

长安竹风

一城烟雨近黄昏,踱步清阶踏绿茵。

满地残英谁枉顾?东风吹落眼前春。

悠然南山浅评:"昏""茵""春",平水韵不在一个韵部。"枉顾"语意有异。起承可以,转句看到残红怎么样了,合句没有延申,再改改。

不羁的风

10.落花吟

文/花弄影

花开花落黯伤神,片片飞红情意真。

阶上残英随梦远,痴心犹念旧时人。

不羁的风浅评:

起句,又是一季的花开花落,总是令人黯然神伤。承句,片片的落红随风斜飞而下,情真意切。承句不行,没有对起句“黯伤神”给予回应或者顺延。转句,石阶上的残英随着梦境而渐行渐远。这句倒是回应了起句,跟承句没有什么关联。结句,痴心犹念着旧时的人。这句是全诗的中心。

整首诗,布局和脉络还有待加强和疏理。拓开不够。比如:起句“花开花落”,承句“飞红”,转句“残英”。没必要周而复始。题图诗,抓住一个画面,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就可以了。

11.落花

文/春泥

缤纷红雨舞高低,香染青阶莺乱啼。

今日繁华终落幕,明朝待作燕巢泥。

不羁的风浅评:

起句,缤纷的红色花雨高低起舞,承句,余香染着青阶,黄莺零乱地啼叫。承句后三“莺乱啼”与前四没有什么关联。纯属为了凑韵。转句,时至今日,那些曾经争奇斗艳的繁华终将落幕。结句,残红将化为来春的燕泥。

整首诗布局可以,意境也好,就是用词方面,还有待提高。

12.落花

蓦然云归

落花时节千帘雨,刻骨相思两地愁。

心向天涯寻旧梦,情丝缠绕意难休。

不羁的风浅评:

落花时节,象下着千帘的花雨。铭心的刻骨相思,由于分隔两地,而愁肠百结。痴心向着有你的天涯而去,寻找着过往,期待旧梦重温。情丝千重,缠绕着自己,意难平也难休止。

整首诗意境可以,只是直白了些。

长安

13.落花情

文/南希

我羡春花可躺平,落红铺地亦倾城。

一阶一步万千媚,转世复开依旧荣。

简评:首句“我羡”说明自己不能象春花那样“躺平”,这一句便表露出内心情感,然而后面的句意根本就没有围绕着这种情感去写了。题目是落花情(有的题目就是作品的主题;有的题目是为了引导主题,对主题有辅助作用),落花情这个题目应该就是作品的主题。但是这个“情”到底是什么?是羡慕之情,还是感叹之情?在作品中是不明确的。另外,花落后,如何能“复开”,“躺平”就是落吗?这些都是臆想。在字词造句方面也很牵强。

14.花别

文/独爱悠然

阶上残花缀满痕,瓣香缕缕诉离魂。

今朝一别期明岁,再会依然认旧门。

简评:抛开臆想;着眼客观,生发主观。

15.偶感

文/奕彩飞扬

雨送黄昏花满地,闲庭执伞慢阶行。

落红有意春泥化,游子无心走远城。

简评:字词造句有待提高。

结合这个练习,我想说点什么。

这是一个看图写作,图片主要内容是一条落有鲜花的石阶路。我们根据这些图片信息展开联想。多数学友命题“落花”,那么“落花”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暮春”“风雨”等等。如果是专门把鲜花洒在石阶上呢,就会联想到举行一些喜庆类的活动等等。所以,至于怎么命题(确立主题),各人有各人的观感。关键是确立主题之后,该如何用绝句的形式把你所确立的主题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一个缜密的行文思路。

有的大师说,写诗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想一句写一句就行,没必要循规蹈矩。实际上这些大师与初学者在写作思维方面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这些大师们已经经历过很多学习和练习,他们已经养成了写作的思维习惯,当面对写作时,其思维会自然而然的因循写作方法。但是初学者不同,初学者根本就没有养成写作的思维习惯(或者正在养成中),如果不管不顾,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让初学者产生盲目和厌倦。

那么,一个缜密的行文思路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从确立主题开始。主题和诗题不同,有的诗题就是作品的主题;有的诗题是为了引导主题,对主题有辅助作用。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个诗题只是诗题而已,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李白获释后归途中的快意心情。再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个诗题既是诗题也是主题。

其次,主题确立后,要围绕主题去思考。利用素材去凝练中心句。中心句被提炼出来后,其他的三句都要围绕着中心句去做铺垫或者拓展。中心句的提炼并不难,因为中心句往往就是我们内心中想要直接表达出来的那句话。比如“一片冰心在玉壶”“西出阳关无故人”“飞流直下三千尺” “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刚刚提到“利用素材去凝练中心句”这里的素材包括景事物素材,也包含内心情感素材。情绪也属于我们行文中的一种素材,比如我们聊天中使用的表情包,当我们看到这个表情后,基本上也体察到了对方的情绪。

比如

15.偶感

文/奕彩飞扬

雨送黄昏花满地,闲庭执伞慢阶行。

落红有意春泥化,游子无心走远城。

这首诗的中心句是“落红有意春泥化”,这句意思是“落红是有意去化作春泥的”,化作春泥是为了更好的呵护花,给花提供营养。这句表现的比较含蓄。另外还有杜牧的那句“铜雀春深锁二乔”也是比较含蓄的表现。“锁了二乔了,就意味着赤壁战争东吴失败了”。除了含蓄,也有直观的表达的,比如“每逢佳节倍思亲”“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些句子都属于直观表现。

所以,句意表达是直观还是含蓄,完全在于作者对事件的处理。当然,含蓄有含蓄的好处,直接有直接的好处,完全是因人因事。

第三,中心句被凝练出来后,其他三句都要围绕中心句去做好铺垫和拓展。在铺垫和拓展中,所含有的句意务必要与中心句意保持一致。

比如

13.落花情

文/南希

我羡春花可躺平,落红铺地亦倾城。

一阶一步万千媚,转世复开依旧荣。

可以说,这首练习中首句就是中心句,其意是羡慕春花能躺平,而我却不能躺平。这个句子主要想表达“我不能躺平”。但是后面的三句意思是在表现“春花的躺平”,并没有结合素材来表现出“我与春花之间的异同”。这就属于偏离了主题。

刘禹锡那首《秋词》中写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第二句是中心句,我们看其他三句是如何围绕中心句的。一二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心句正是因为第一句的对比铺垫,而显得突出。三四句的拓展,也是围绕着如何“胜春朝”去运笔。

所以,作为初学者,在写作时,最好想提炼出一句中心句来,中心句就是你最想表达的本意。然后以中心句为标杆,围绕着它去写其他句子,这样才能确保主题不脱不散。

第四,铺垫与拓展,在围绕中心句之间,要有相互关联。

《春宫曲》

作者: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这首诗通过皇帝对新人的体贴来反衬旧人内心的失落。这是诗的主题。其表现手法是用曲笔,用侧面衬托,这是行文中惯用的写作手法。比如为了表现一个人的个子高,不去直接写他身高2米,而写他进家门,不弯腰低头的话,就会磕到门框。

那么,我们找一找它的中心句。好像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句子”,它的主题是借助“赐给新人锦袍”而表现出来的。如果非要找中心句,那只能是两句,但两句如何体现“中心”呢?于是,我们只能把“中心句”这个概念,更换为“主题句”。意为直接体现主题的句子。

这样一来,我们会明白:一首诗,在写作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如同我们学习的渔阳十二法一样,对于某些主题,选择其最佳的表现形式,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千万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

现在我们分析诗句中的相互关联。首句“昨夜风开露井桃”,吹开桃花的风,是初春的风;昨夜,夜里初春的风,必定带有寒冷;露井,在屋外。开放的桃花,妖娆。当我们从首句中读出了这些之后,再依次从后面中寻找相互关联。“夜风”与“春寒”;“夜”与“月轮”;“桃花初开”与“新承宠”;“露井”与“帘外”。这些都相互关联。再比如第二句的“月轮高”与施加“承宠”的人(皇帝);被“赐锦袍”的“新承宠”的歌舞者。这些都相互存在纽带。都在为了体现诗歌的主题添砖加瓦。有时候可以说,首句一出,其诗意的框框就基本定型了。这并不是说首句非得是主题句,因为首句相当于“搭台”“开场”,唱什么戏,就搭什么台,就设置什么样的背景。表什么情,就作什么样的背景。这样也体现了形式与情感的相互统一。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那么关联性肯定不好。

这种相互之间的关联,就是在铺垫与拓展中形成的。相互关联的形式有多种,比如首尾呼应、结尾扣题、一意直下,等等。同时,在相互关联中,不是象记流水账那样,而是有层次的。

关联中要有层次,要不沾不脱。这与写作方法中的结构铺排相等同。

另外,说说“立意”。立意这个概念,我们经常说,但啥叫立意呢?我认为“意”就是主题,立意就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去建立、确立主题,所以立意就是如何让主题更鲜明更突出。

比如你想写一首诗来表达伤春的情感,这个伤春情感就是你想要表现的主题,于是你选择了落花的角度去诉说,而且说得还挺感人。于是就可以说你这首诗的立意好。如果你选择了天气越来越热,不如春天温度适宜的角度去伤春,那就说明立意不当,或立意偏了。

“立意”中的“意”是指什么呢?

我们都学过“诗言志、诗缘情”,所以,我认为“立意”中的“意”就是“志”和“情”。“志和情”包含的可就多了,比如祖咏的“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这就是“志”,再比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就是情。“言志”的很少,但“缘情”的很多,像古人写的“宫词”“闺怨”“征人怨”“春怨”等等,这种情就是怨情。杜甫写的比较多的是“苦情”“郁怀”,还有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一首兴奋之情。另外也存在山水之情,隐居之情,送别之情……等等这些都属于“立意”中“意”的范畴。

所以,立意就是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情志。如果不写出来“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那怎么表现旧人失宠之怨恨?如果不写出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怎么表达对人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如果不写出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那怎么体现作者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如果不写出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那怎么能表现他当时落寞孤怀?

所以,当文字在“意”的驱使下运转经营的时候,你写的任何一个文字、任何一个句子都是离不开“意”的。那么“立意”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就是抒怀和排遣。顺而言之,你的文字是以“意”为基础的,是被“意”所驱使的。这也可以充分说明“意在笔先”的说法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正是因为“意”主控着我们的写作,所以,我们的语言一定要做到表意准确。同时,我们在使用素材的时候,更要以“意”为中心。有利于表现“意”的素材才能被选择使用。比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水”可以象征情感,(李白的送友人诗句“白水绕东城”),潭水深,也就是感情深吧,所以这个桃花潭水就是很好的素材,对李白表达情“意”有利,也是他就使用了。

那么,什么样的素材才会对“意”有用?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在诗人群中形成了分水岭。

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知识,需要认知、需要思维。因为知识、认知和思维的不同,最后导致作品质量的千差万别。人说“功夫在诗外”也就是这个道理。高人能写出好句子好作品,我为啥写不出来?而且,我的“意”与高人的“意”是相同的啊。其主要原因就是使用素材上的差别,高人对知识掌握的多,认知比我高,思维比我更有逻辑。那么,高人在处理“意”与“素材”的相融方面就更精确、更自然、更有条理。

选择素材,也相当与如何去“立”,从什么角度去使用素材,有的人立意新颖,实际上就是使用素材的角度与众不同。

总评:逍遥

16.题落花

文/云若依

曾是梢头绰约姿,经风经雨落参差。

行人来去轻抬脚,也教色衰爱不驰。

逍遥点评:问好同学,这首诗起句写落花曾在枝头妖娆绰约,承句紧跟如今被风雨吹落离枝。转句镜头转换行人因怜惜而不践踏。合句进一步升华主题。虽然色衰但爱还在。化用成语色衰爱弛。整体完成很好。

17.落花

文/绿浅

处处无春处处春,我花开后另花新。

也知难阻光阴去,且把余香赠别人。

逍遥点评:问好浅浅,起句有点矛盾,特别是承句明显的春,不知'无春’体现在哪。

转合两句升华主题,春光难留,就像人生的青春一样。'增别人’写的随意了。

这首诗应该是表达春光短暂但也要积极向上的心态。建议再斟酌凝炼一下句子。

18、落花

文/光耀

春来竞放千姿艳,雨打风吹万束离。

石级落英何处去,几分怜悯入心悲。

逍遥点评:问好同学,起句比较有气势,雨打风吹可以换个更妥帖的词,过于口语化,转句何处去,有些刻意。结句应该是再升华一下,由落花想到什么。

19.题落花

长安01-倾城

花老雨来催卸妆,花飞阶上用情长。

花开不索春风价,花落淹留艳骨香。

逍遥点评:问好同学,这首诗每句都用了花字,比较新意。有几处,用情长没有点明用情对象,有点突兀。

我百度了一下艳骨,没找到解释。

在起承转合上少了点层次感。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没找到脉络头绪。

20.题图

长安竹风

雨霁烟深石径斜,萋萋草色绣天涯。

神怡隔叶黄鹂语,漫踏清幽数落花。

逍遥点评:问好同学,这首诗题与图略有不符。明朗欢快的成分居多。一般思维都是由落花产生伤春,离别,寂寥之感情。

起步就好比一张弓,拉的太满。导致最后没了主题。绝句篇幅小,能表达的东西并不多。句句围绕立意去写。

观此篇铺排太多。诗在图外。

扫码加入我们

腹有诗书气自华

开心国学院传承经典国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