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妈宫,汕头开埠前留存下来的古迹

 一帆在汕头 2024-05-15 发布于广东




       在潮汕大地,流传着一句“未有汕头埠,先有老妈宫”的俗话。这座老妈宫,位于升平路与外马路的交界处,是汕头开埠前留存下来的古迹,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包括天后宫、天帝庙,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古建筑和民间工艺特色的庙宇。

       小公园开埠区这里的老妈宫,就是沿海普遍供奉妈祖的妈祖庙,两侧分别是关帝庙和天后宫,同为前后二座歇山造型连结一座硬山顶的穿斗式梁架结构,三进一天井的格局,即门楼、天井、拜亭、主殿。飞檐草尾,琉璃碧瓦。最有特色的是宫庙嵌瓷雕饰。内有一对由整块石头雕刻的透雕盘龙柱石,上有八仙立像,工艺十分高超。

       老妈宫位于升平路头,坐北向南,建筑风格独特。其主体建筑是一座有着精美木雕、石雕、嵌瓷的殿堂,彰显着匠心独运的工艺和历史的沧桑。站在马路中间,见到屋脊上是一幅二龙戏珠的嵌瓷雕塑。
进入庙内,见到两侧墙壁上,是那猛虎下山和巨龙吐水的两幅嵌瓷壁画。有意思的是,老虎和龙都带着自己的虎崽和幼龙。中间那尊金碧辉煌的妈祖像,形象为头戴冕旈、身着霞帔、手执如意,神威显赫,雍容端庄。像前香火鼎盛,信众纷纷前来虔诚朝拜,祈求平安和幸福。

       小公园开埠区沉淀着独特的文化基因,是广大潮人的精神文化家园,拥有一批见证汕头百载商埠历史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在这其中,老妈宫是汕头埠最早的行街“闹市”和最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场所,承载了老一辈汕头人及海外华侨的集体记忆。

       老妈宫是汕头重要的文化地标。明末清初的时候,老妈宫这里就是滨海的沙滩,叫做“汕”。渔民从这里出海,回来在这里晒渔网。女人们也就经常在这里集聚,一面织渔网,一面等待亲人出海归来,逐渐形成了居民点,就是汕头最早的雏形。清朝嘉庆年间,人们在这里修建了天后宫和关帝庙。渔船出海和潮人过洋,都要在这里拜别祭祀,乞求平安,包一点香灰和泥土带上,以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就成为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也是早期潮人华侨回来寻根的标记。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体现了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现在,海外潮人回乡,看到汕头特区新貌,虽然高兴,却觉得陌生;看到了老妈宫和关帝庙,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生发出许多缅怀先祖的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