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一个仲景的“除水”方,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浑身轻松!

 健康管理师紫苏 2024-05-15 发布于湖南

众所周知,人体生命的延续离不开水。一旦人体失掉15%的水,生命就会有危险。但是专家告诉我们,如果体内的水太多了,就会影响正常的代谢,一旦过多的水滞留在体内,同样也会导致极其严重的问题。

夏天湿性黏滞,湿性不爽。湿邪困脾,脾无法正常运化,吃下去的物质不能变成精微物质,外湿加内湿布散到周身就会感到乏力困重。

冷饮伤脾,脾的运化不好产内湿;辛辣食物、肥甘厚味伤胃;酒是高热高能食品。自然界本身有湿有热,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重了内湿

通常选择祛湿方案时,会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不同部位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上半身通过祛风、发汗的方式来祛湿,下半身则是通过利小便的方法祛除,代表方剂是五苓散。

五苓散

五苓散源于东汉末年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为太阳病表里双解法代表方之一,功效健脾利水,温阳化气,历代被视为经典名方,至今传承并使用了两千余年而不衰,被誉为“千古利水第一方”

#

五苓散

组成: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7克(去皮)。

用法: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口服,一次3g,一日3次。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不方便自己炮制的,可以直接去药店买五苓散丸

此方中茯苓和猪苓入脾胃经,健脾渗湿;加上泽泻可以利湿泄浊;白术健脾燥湿;桂枝温经通脉,助阳化气。五苓散能够祛除湿邪,平时服用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五苓散作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由于该方的独特作用以及运用广泛,所以也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

五苓散还能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症。

它外可以透表,内可以化湿通阳,对于改善患者的咳嗽、发烧症状有非常好的效果。

(本平台的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果需要药方,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