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灼的信用卡:拐点未至,疯狂卷分层客户身份认同感

 周观新金融 2024-05-15 发布于广东

卷内涵、卷服务、卷优惠、卷身份认同感

文 | UU&周公子

编 | 周星星

在复杂经营环境下,去年信用卡发卡量锐减、交易金额萎缩、在贷余额缩水。而这样的势头,似乎延续到了今年。

信用卡,2024年,开门难红。但在行业周期性红利到来之前,我们可以发现信用卡正在卷内涵、卷服务、卷优惠、卷身份认同感

Part 1

去年不妙,一季度拐点还没来到

央行发布的《202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3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7亿张,同比下降3.89%。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信用卡总量共减少了3100万张。而2022年信用卡总量的降幅仅为200万张。

2023年上市行年报显示,去年16家信用卡交易金额(以2023年年报数据披露情况)靠前的上市行,其中14家交易金额同比下降,仅有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该项指标同比微增。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4家股份行的信用卡交易总额同比下降均超10%。

作为银行零售金融的主引擎,信用卡业务的拐点直到一季度末都还没有来到。

主动披露一季度信用卡数据的上市行不多,在少数有据可查的一季报及业绩表述里,相关上市行的信用卡业务实在算不上乐观—— 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截至3月末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均较去年末进一步下降,而它们还是行业里的风向标

具体来看,截至今年3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 4829.74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6.1%;中信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 5101.26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111.34 亿元,下降 2.14%;招行信用卡降幅最少,贷款余额为9166.23亿元,较2023年末的9357.77亿元下降约2%。

而在账户层面,包括上海银行和广州银行在内的银行还在从4月份开始开展睡眠卡管理工作,范围均是针对多个月(上海银行为18个月,广州银行为6个月)无主动交易、且无任何未偿款项和溢缴款的长期睡眠信用卡,自4月开始分阶段进行停用或销卡等相关处理。

随着信用卡睡眠卡清理进入深水区,加之源头多家行发卡量的减少,可预见的是信用卡的总量或仍将进一步缩水。

卷存量,重头只能是卷存量。

Part 2

激活睡眠卡,主打身份认同

据小编粗略盘点年初以来国有行和股份行新发行的信用卡,大概有这么几个类型比较突出:

一是龙年主题的生肖卡,包括工行(龙年专属生肖卡、金龙版祥运卡)、农行(龙年生肖卡)、建行(龙卡千里行信用卡)、邮储银行(甲辰年生肖卡)、北京银行(龙年生肖卡)等;

二是跟跟大型异业平台的联名卡,比如中行发行的京东plus无界联名卡、农行发行的饿了么联名卡、中信银行的抖音联名信用卡、广发银行的咪咕联名信用卡、华夏银行的瑞幸联名信用卡国潮版;

三是文化、兴趣圈层信用卡:比如平安与话剧、国潮等跨界合作的信用卡,中行的国风系列信用卡、兴业银行的X+青年信用卡和百变熊猫基地和花信用卡(是的就是我们女明星熊猫姐顶流的花花)、浦发银行的故宫文化主题信用卡祥龙献瑞版、渤海银行的hi card山海经主题信用卡。

其实从这些新品倒推,是可以看出银行信用卡部门正在从产品的供给端自我革命:从客户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小白、学生党、羊毛党、中产、商旅、高净值等不同画像客户的痛点和需求点,再积极辅以文化内涵,加强不同持卡人群的身份认同感。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据小编研究,这些信用卡在营销时还都配备让利组合拳来看、优惠服务和增值服务,比如首刷返现、定时参加优惠活动、赠送一些出行险等,覆盖刚需客群、高价值客群、年轻化客群的显性需求。

基于小编的多方了解,加强存量信用卡客户经营,重点挖掘睡眠客群中被标记为有价值的潜在用户,多维度促活,成了不少银行信用卡中心的迫切目标。

记者对两位行业人士的采访,一个共性做法浮出水面:他们所在的信用卡中心,均在一季度加强存量信用卡客户经营,重点挖掘睡眠客群中被标记为有价值的潜在用户,多维度促活。另外,也有信用卡中心优化销户挽留与活跃客户流失预警模型。

一位大型信用卡中心人士也阐述了具体举措:一是加大高价值客户营销。充分利用高端卡种增配机场贵宾服务、接送机、代驾、生日问候等增值服务,加大高价值客户的营销力度。二是推进客群年轻化,积极向大学生宣传该行特惠活动。

信用卡,在行业的周期性红利到来之前,继续花式卷内涵、卷服务、卷优惠、卷身份认同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