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花地丁,可治一切痈疽发背、疔疮瘰疬

 北京润雨 2024-05-15 发布于辽宁

百草治百病丨紫花地丁,可治一切痈疽发背、疔疮瘰疬

史载战国时,一个乞儿手指突发疔疮,无钱求医,在山坡地上顺手掐了几朵紫色花放在嘴里嚼,敷在手指上,第二天竟肿痛全消。后来他根据这种草茎笔直、像一根铁钉、顶头开几朵紫花的形象取名“紫花地丁”。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写道:“可治一切痈疽发背、疔疮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现代临床皮肤大家施今墨就常用紫花地丁配合黄花地丁(即蒲公英)这一药对,治疗疔疮肿毒、丹毒等红肿焮痛之症,在皮肤疮疡肿毒中获得了良好的疗效。除此以外,紫花地丁尤善于化脓性炎症,如肠痈(类似急性阑尾炎)、尿路感染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用量宜大。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学习这味治疗皮肤疔疮的要药吧~

紫花地丁,又名堇堇菜、独行虎、犁头草、箭头草等,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主产于长江下游至南部各地。春、秋二季采收。晒干生用,或鲜用。
其为多年生草本,高4~14cm。根茎垂直,淡褐色节密生,有数条细根。叶基生,莲座状;具叶柄,有狭翅;下部叶片较小,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叶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边缘具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

紫花地丁

花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花瓣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蒴果长圆形;种子卵球形,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旬至9月。
未成熟的蒴果
有趣的是,其蒴果未成熟时含羞低头,成熟时即昂首挺胸,蓄势待发,找准时机,变身为爆发性弹力器,急速开裂,将淡黄色的卵球形种子弹射出去,洒向大地,繁衍生息。
成熟的蒴果
紫花地丁与黄花地丁,名字相像,作用却有所不同。紫花地丁偏入血分,其治在心、肝,清热解毒的作用大于蒲公英,善治疔疮;蒲公英偏入气分,其治重在肝、胃,散结消肿的作用大于紫花地丁,且有利湿作用,主治乳痈。二药配合应用可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黄花地丁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心、肝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热毒炽盛之内外诸痈肿,尤善解疔毒。用于治疔疮痈疽,丹毒,痒腮,乳痈,肠痈,瘰疬,湿热泻痢,黄疸,目赤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疽漫肿无头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看看各类中医药书籍是如何记载的:

1. 《本草纲目》:“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疗肿,瘰疬,无名肿毒,恶呛。”
2. 《得宜本草》:“主治乳疖痘疔。”
3. 《玉楸药解》:“行经泄火,散肿消毒。”
4. 《医林纂要·药性》:“补肝燥脾,平血热,去壅湿。”
5. 《药性切用》:“泻热解毒,为外科敷治专药。”
6. 《要药分剂》:“能治黄疸内热。”
7. 《本草用法研究》:“通营破血。”
8. 《上海常用中草药》:“治目赤肿痛,麦粒肿,乳痈,肠炎腹泻,毒蛇咬伤。”
9. 《陕西中草药》:“治阑尾炎。”
10. 《青岛中草药手册》:“治败血性炎症,腮腺炎。”
11.南药《中草药学》:“治稻田皮炎,肠炎,痢疾。”
12.《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治刀伤,跌打;内服止内出血。”
13.《长白山植物药志》:“治烫火伤。”
14. 《本草图解》:“痈疽已溃及阴证平塌忌之。”
15. 《本经逢原》:“漫肿无头,不赤不肿者禁用,以其性寒,不利阴疽也。”


一、用药经验

1. 治黄疸内热
紫花地丁研末,酒服三钱。(《乾坤生意秘韫》)
2. 治一切恶疮
紫花地丁根,日干,以罐盛,烧烟,对疮熏之,出黄水,取尽愈。(《卫生易简方》)
3. 治痈疽发背,无名诸肿
将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孙天仁集效方》)
4. 治一切化脓性感染,淋巴结核
鲜紫花地丁、鲜野菊花各二两。共捣汁,分二次服。药渣外敷。(苏医《中草药手册》)
5. 治喉痹肿痛
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笔蘸点人喉部,以呕吐为效。(《普济方》)
6. 治疔疮肿毒
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千金方》)
7. 治毒蛇咬伤
鲜紫花地丁捣汁一酒杯,内服;药渣加雄黄少许,调敷患处。(苏医《中草药手册》)
8. 治跌打损伤
紫花地丁(鲜)捣烂,配方外敷。(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
9. 治小儿肝热鼻衄
紫花地丁(鲜)二至三两。加蜂蜜一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
10. 治痈疮疖肿
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银花三钱。水煎服,药渣捣敷患处。(《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



紫花地丁其味苦,寒性解毒苦味清,
痈疽发背诸肿毒,瘰疬恶疮治恶疔,
喉痹肿痛调酱吐,黄疸内热用酒蒸,
稻芒粘咽不得出,嚼咽下喉即出声。
——紫花地丁歌诀


二、食疗用法

1. 紫花炒田螺
【原料】 田螺肉、紫花地丁各60g,香油、盐各适量。
【制法】 ①将田螺肉、紫花地丁分别洗净;②炒锅放香油烧热,放入田螺肉、紫花地丁翻炒,熟时人盐调味即成。
【功效】 清热化湿。适用于前列腺炎。

2. 蒲公英地丁绿豆汤

【原料】 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绿豆60g。

【制作】 将蒲公英、紫花地丁洗净,切碎入锅,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500ml,与洗净的绿豆同人锅中,用小火煮至绿豆熟烂即成。分上下午食用。

【功效】 健脾利湿。适用于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湿阻脾胃型患者。


使用注意:

1. 紫花地丁味苦,性寒,故脾胃虚寒者忌服。
2. 外疡属阴证,寒证者及阴疽漫肿无头者忌用。
3. 本品性寒,故肾阳虚衰等证者不宜大量服用单味药。
4. 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胃肠炎,长期腹泻者禁大量久服。

鉴别注意:

商品地丁较为复杂。除本篇介绍的堇菜科紫花地丁外,还有:豆科植物米口袋的全草,习称“甜地丁”;罂粟科植物紫堇的全草,习称“苦地丁”,东北地区习用;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全草,习称“广地丁”。以上四药来源不同,成分、性状有别,药理作用和功效虽有相似之处,但不尽相同,临床用药须注意区别,正确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德才,吴庆光. 中药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版
2.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版
3. 路臻. 药膳对症调养速查[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4. 刘智亮,谢英彪. 乙型肝炎患者宜吃食物[M]. 金盾出版社,2012
5. 周幸来,夏大顺. 常用中药临证禁忌[M]. 金盾出版社,2016
6. 李成文. 何本立中药歌诀500首[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7. 马洪莲. 全彩精绘本《本草纲目》[M]. 天津科学出版社,2014
8. 吕景山. 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M].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