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民间老中医的几个医案

 老玉米棒 2024-05-15 发布于广东

作者/一叶知秋

一、不信中医者难治:患者,无视中医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与疗效事实,崇尚西医而鄙视中医,认为中医原始简陋,已经落伍,甚至干脆就是骗人的巫术。这种人,往往被西医折腾得死去活来也无怨无悔。到万不得已看中医时,其病若初有好转则怀疑是不是心理作用?若稍有不良反应则抱怨不绝:医生,是不是病没看准?是不是药有问题?会不会引起什么损害或后遗症?即使你费尽心力将其治愈,他也认为本来就是小病,不难治愈。再说,诊费已付,两不相歉!接诊此类患者,成则不能居其功,败则可能倍其过。

图片


二、不遵医嘱者难治:疾病的产生,与饮食、睡眠、情绪及生活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疗效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药物。有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能诱发或加重疾病,所以,有些禁忌必须遵守。比如:咳喘患者忌烟,肝病患者忌酒......等等。一边筑堤蓄水,一边开闸泄洪,进一步又退二步,如何能愈?还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本当多休息,但爱麻将如命,从牌桌上下场,赶到诊所治病,边做按摩边打手机:赢了没?你帮我再顶一会,我马上就完了!治这种人的病,如逆水行舟,何其难也!

三、讳疾忌医者难治:视疾病为难言之隐,不愿为人所知。或久拖不治,或私自服药,或就诊时顾左右而言他,含糊其辞,隐瞒真情。医者难明究竟,若免强开方,效果多不尽人意。

四、执于已见者难治:此类患者,或久病成医,或自学成材,或道听途说,一些观点早已根深蒂固。医之所言,若合其意,尚且思量;若不合其意,则认为医者平庸,不足为信。此类患者,虽有常识,但容易以偏概全,常弄巧成掘,聪明反被聪明误。

五、朝秦暮楚者难治:寻医治病,如蜻蜓点水,频频试探。今天找张三,明天找李四;今天看中医,明天看西医;偶听某偏方有效,即四处搜寻,急于尝试。此类患者,缺乏定性,如猴子摘玉米,边摘边扔。往往忙过之后,仍一无所获。

六、不以为然者难治:大病将至,已露先兆,医者预警在先,患者不以为然。自认为体质素壮,并无疾病,医之所言,实乃危言耸听。古有扁鹊见蔡桓公之典故,今人重蹈复辄者亦不乏其人。

七、顾虑重重者难治:为什么总治不好呢?是不是没法治了?有没有什么新办法?某教授说我这病是植物神经功能失常,你认为呢?这种药是治什么的?什么原理?会不会引起什么后遗证?你用的药与以前的医生不一样,是不是以前治错了?我同事说要营养神经,该吃些什么?这类患者,疑问层出不穷,问够之后,却疏于治疗。或许,他真正需要的是更多心理压力释放。

八、盛气凌人者难治:此类患者,或位高权重,或颇多资财,或心高气傲。平日里充满优越感,养成了习惯,于是,连看病也不例外。凡事慎重其事,极为挑剔。服药也要上档次,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若对证的药物价格便宜则似乎降低了其身份:“这么便宜的药能治好病吗?”于是,医者或顺从其意;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予以敷衍;甚至引起医生反感与卑视而招至惩治。

九、病入膏肓者难治:病有可逆转者,有不可逆转者。医者只能治可治之病,而不能包治百病。病之不可逆转者,俗称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医之所为,不过是尽人事以听天命而已。病至绝症,当坦然面对。医家若恃技而为,最终也是回天无力;病家若逆势而为,最终大多人财两空。

下面列举几个难治之证,病难治还有的治,人难治没的治。昔白石老人衰年变法,丹溪翁四十弃儒,而成大家者,秋欲效之。尽囊中之资,倾数年光阴,重整先人之遗业,立秋安生之根本,济人危难之时困。




临证案例3
病例:中年女患者,厦门人。1998年底来找我看病,问她何病,答曰:经常头晕,睡眠不好,上班站久常不能支持,后项不舒。问其治疗否,答曰:医院的医生说她是颈椎增生,吃药、针灸、火罐,治疗了二年多,起初有所好转,现症如此。诊其脉稍弦,左脉关部偏扬,观其舌少津,苔薄白偏后,舌质近粉红色,质前偏红有星点,舌体大小正常,再观其眼白前位有细微血丝曲起。综述分析,因病及事常使心情不好,肝气郁结,胸中时有闷痛,但症状不十分典型,因胸闷痛只是暂时,病人并不在意。此肝郁化火,内灼液津,经云:是夜阳入于阴,人卧血归于肝,令“相火”内动,心神被扰,故夜眠不好,醒来常觉口干。又因颈部增生,影响脑部供血不足而头晕。治疗当疏肝理气,清火佐以养津为先,中以调养气血,舒经活络,后以补肝益肾固其本。思路如此,与患者说明治疗方法,此增生须药物、针灸、火针、按摩、拍刮,多法合用方能有效,告之此土法按摩、拍刮,起初很疼,及火针可怕否?答曰:不怕。因此治法如下,先服中药。

柴胡5克 薄荷5克 木胡蝶5克 竹叶10克 连翅10克 麦冬10克 石斛10克 炒山枝10克   夏枯草10克 半夏10克 白芍10克 甘草10克。

服完两剂后,患者来复诊。问其服药后有什么感觉,答:没什么变化,病还是象以前一样。切脉后,脉象较前缓,左手关部脉也有所减,舌津较前多,苔薄白,较前均,舌质前尖红有所减。综析:病人情志以是趋缓,内火得降,阴当回生。是故问病人,夜间睡觉还口渴否,答已不什么渴了;胸中舒畅否,答胸已不闷,较前舒服多了。令其中药再服一剂后再来治主症。隔日病人来诊,治法第二阶段开始,治病当循序渐进,扣住病因,主次分明,先后有数。诊毕处方如下:

葛根10克 独活10克 细辛3克 威灵仙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甘草10克 白芍20克 乌药10克 黄芪20克 麦冬10克 麦芽15克 炒山枝10克。此方在配合它法治疗过程中,加减变化甚多,不一皆述。方中葛根、独活,入足太阳膀胱经;细辛、威灵仙通利筋络;当归、川芎、甘草、白芍、黄芪,益气活血养血;麦冬、炒山枝,调阴;乌药行气;麦芽健胃和肝。

药服后可渐入手法。初次按摩手法要揉,手法检查从“风府穴”至“大椎穴”,从“风池穴”至“肩井穴”,从上往下,由表及里,顺筋触按。针灸,颈部选一“阿是穴”,另针一处“中渚穴”,初次针灸运力不可太过,但观病人承受力如何,以便下次治疗。隔日患者来诊,自诉颈后还是不舒,只不过口渴、头晕、睡眠皆有所好转,精神也较前好。观此增生,痹痛日久,不合“土法”并用,难得见效。是以按摩手法由轻入重,深入筋骨触其患处,将其粘连肌腱分离开,肉较硬处,有不大索状之物,筋结。此邪物沉着粘连筋骨,若非手力将其分开,沉着筋骨之痹物,不能上浮于表。上浮之物形状各有不同,可高于肌肤,青瘀如点状,如绿豆、黄豆般大小不等,或有弯曲之筋。此皆邪实外现也,是故经云:血实宜决之,可选用大针决之黑血,可选用火针决血刺筋,火针治痹痛效果较好。但何时用针灸,何时用火针,何外敷药物,按摩的程度如何,都要视实情而定,施法因人而异。

手法处理后,选两处上浮黑筋点,即刻“火针”,针毕令其回家后中药续服,当日不要冲澡,针口不得碰到水。三日后患者再来,依前法操作几次后,患者自诉颈后已无不舒之处,睡眠好,吃饭好,精神好,工作也不头晕,心情较前舒畅多了。事毕,针“中渚”穴,针感由手上行于颈后,热量遂渐加强,此时患述头部和脖子感觉非常轻松舒服,针感沿膀胱经输布全身,凡原先有过疼痛的地方,如腰部、头颈部,悉皆微汗出,此时患者说全身从末有过的舒畅。针毕出针,开一处方令其服一段时间,或加量泡酒服用,皆可以益元壮筋骨。方如下:

黄芪20克 党参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甘草10克 白芍10克 桂枝10克 茯苓10克 巴戟天10克 仙茅10克 肉苁容10克 枸杞10克 石斛10克 麦冬10克 砂仁10克 神曲5克。服药一段后,在一年之内还要来检查,须经四季后无有不是,方可言愈。此女士在半年后见到,她说一切还好,但见面色较前光润而透红。

就此说明一点,此例针法之感,属微针法,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会有的,有的病轻之人,初次即可出现此针感,有的病人要调治一个过程后,方有此针感,有的病人无论如何操作,都难有此针感。此针法,法在心,意随心转,非一般仪器所为,是故经云,针者“如握虎尾,如临深渊”“浅深在志,远近如一”,然其要一也。

手法,针灸,火针,在操作过程中,医者要留心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病者稍不能支持,医者都要暂停手法,特别是手法推按,器具拍刮,因手推按筋骨,用力分离粘连之筋很痛,有不少人都怕痛,宁愿痛上几十年,也不愿短痛一阵子。治病不得勉强,体弱,心脏不好的病人,最好不要用此法,针灸、火针也是如此。经云:“虚人不可针”,如中气不足之人,针之则易损阳气,手法亦然。在推拿、针灸、火针的操作过程中,不要在空调、风扇、或空气对流较强的地方进行,还是按古人之法,注意风寒为好,因为推拿和针灸、火针,人之腠理开合,较常不同,风寒易入,医者当依法施治,才有利于病人。

一般来说,针灸合适痹痛的初中期阶段,此时针灸有一定的效果,吃一点中药和草药都会有用。如是痹痛日久“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入不能及,针炙按摩效果都不会好,当用中药调养一段时间再行处理。

临证案例4
1999年夏初,一男性患者求诊。当时其母手扶患者说道:其子1968年生,小时很聪明。两岁的时候发高热在医院治疗数日不退,当性命保住的时候,小孩已成颠痫。三十年来走访了国内很多大医院,看了很多的中西医专家,中西药都用,不能控制病情,智力受到伤害,生活不能自理。对中药治疗也失去信心,每日只用西药控制病情,可近来病情不断加重,吃饭都会呕吐出来(此西药到一定时候的副作用小脑痿缩)。忧其命,可又心不忍,不知用何法来治能缓解其子之苦。真是可悯天下父母心。中西医对他的治疗几乎失去了信心,今听说你会治病,抱着试看的心情来过来了。

其人消瘦,面色青白微黄,头倾一边。站不能全直,背略弯,口不闭涎外流出,目光呆滞,精神气不足。舌苔白中腻少津,舌前尖腥红点点,中后有暗色。双脉浮弦少数,两关部兼上及寸,脉象偏短,中觉芤感,下部根虚,右脉略大于左。此舌脉初看,心肝火旺,气机上逆。若不静思,依症脉处方,必误病人。此病标实本虚。脉象之假真阳上溢,阴寒在内凝聚。水不容火,阴阳反格。此病人用过很多中药治疗,然更多的是西药治疗。几十年的抗颠痫镇定药,智力发展受到严重抑制,影响到人的脏腑协调,人之阳气受害被迫,病出现今日之危。若不能透过现象,见其本质,思维处方皆妄。此病标急,当先治其本,回阳热而却阴寒,补阳平阴。使体内阴阳平衡,水不能激火,必两和既济,反格自除。此乃处方前之理论,病虽心理之变,属心理治疗范畴,也属中医内科范畴。处方如下:

桂枝10克 茯苓10克 党参10克半夏10克 吴萸10克 代赭石30克 生姜10克 红枣七粒。

两剂水煎白天上午服药为好,空腹下。原先镇定药暂不能停,不要加量,按常服。其母见处方有疑虑,问这方敢不敢用。子病日久,见诸医处方用药早有耳目,皆清热化痰,苦寒镇静之类药物。话似乎有理,方似乎合适,但治疗却没有实用。几十年来受清凉治病影响太深,半片生姜都不敢吃。今突用大队辛温之药,有悖其思维,以为是误。但又见我没有权威人士之身份,更是忧心。余曰:你以前见到的医生都是专家和权威人士,可病看成这个样子,应该反想一下。我虽没有身份,但我平心为人治病。真理无贵贱之分。此病若不有效治疗,性命忧在眼前,因脉有欲坏根之象。你有疑虑大可不必用药,治病不强人。她回去思想,不用药儿之性命甚忧,用药心里又没底。在矛盾中还是把药吃下去了,看一下儿之呕吐有所减少,饭可吃半碗。知药以对路。

二次再来,患者独自走路不用扶。其母心中疑虑大减,脸上露出笑容。请为其子再开方药。以此方为主加减用药如下:黄芪、防风、炒白术、荆芥、花椒、胡椒、丁香、黑豆、竹叶、连翅、炒山栀、其中炒黑豆合胡椒磨粉服用。其患者用中药后不呕吐了,精神大为好转,一星期颠痫西药减半,一月后用了几十年依赖的颠痫药不用了。

腰痛。说到腰必讲到肾,肾为水脏,内寄少火,系之命门,肾又为水火之脏,体阴用阳,生命源于此。何也?先天八卦乾为天,为父,为纯阳,为刚,为清净光明,为上,位南,南为热属火。坤为土,为母,为纯阴,为柔,为黑,为下,位北,北为寒,属水。乾之三阳,中一阳降于坤中,坤中一阴对应上升于乾,变为后天八卦的离卦,离位南为火,外阳内阴。坤中得一阳失一阴,变为后天八卦的坎卦,坎位北为寒属水,内阳外阴。是故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相交,水火既济,万物始生。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生之来者谓之精……,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腰为肾之府,所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内与足少阴腰经联系。足太阳膀胱经为病,项如拨,脊痛,腰似折,髀不可曲。足少阴肾经生病,脊骨内后廉痛,瘘(痿),厥,嗜卧,足下热痛。外为腰背,内为肾,外病多实,内病多虚,外病久了必累及肾脏,肾脏有病也常会腰部酸痛。腰部病症常见有腰扭伤、腰脊损伤、腰骨质增生、风寒湿痹引起的腰痛等;肾脏病有急慢性肾炎,肾虚等病之分。

一般受伤可分为身体受外力冲击,和运动时身体失去平衡、用力不均、和其他损伤所致。治疗时应看清受伤的轻重、部位、是受何力何物所为,了解伤者的身体全面状况,作出治疗的方法。

腰部伤轻者活动受限,伤重者活动困难只得卧床,用手法检查和按摩时手用力要适中,不要造成新的损伤,伤重者暂不用按摩,可外敷草药和药酒,用针刺穴位,和局部放血的方法来治疗。针刺的穴位很多,可根据自已的经验选一、二个穴位。腰部受伤所行的经络主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如针人中穴,运力得当患者腰部疼痛即可减轻,运针的过程中令患者慢慢活动腰部,数分钟后受限的疼痛会减轻,此时活动范围增大,针刺时间的长短因人因病而定,针后患部即用草药或药酒外敷,敷药后如有瘀血在内,患处会有蚁行和微热的流动感,再内服一些草药根或中药。

通过以上的方法治疗,轻者一至五天可恢复,中等伤者三至七天可复,这样治后一般来说不会有后遗症。治急性腰扭伤,针刺,外敷药,内服草药,要灵活运用才会立杆见影,外敷和内服的草药一时也说不清是何名,因为民间的草药,中药大辞典书上有的也找不到,叫什么名也不知,只是从人家哪里学来好用就这样用了。

临证案例5
1.七十年代中期,在农村插队,同在一起的一位同学爬树时,从树上摔下来,左踝受伤,住院治疗半年。回到生产队劳动,可是脚走路总是一拐一拐,问他为什么,他说左脚踝会痛,不敢脚掌踩地,只能用后脚跟来走。我看其脚面还有肿,当时我也不会治。不久后我们的生产队里,有一位中年的闽南人,看见同学的脚伤后,说他会治这伤。当时同学很高兴,我很好奇,心里很想学。中年人来了,先用手摸按了一下受伤的脚,把自带的药酒擦在患处,他边推边擦边说,治伤手先轻推伤处,推到肌肉较松软时,力度逐渐加大,力进筋骨,推开瘀结阻滞,推时用指头按住筋结处,顺势由上向下推,将筋一条一条推开,推到脚趾头时拉一下,不要横推,不要乱摩,推到一定时候,受伤脚面黑筋鼓起,再用大号针将黑血刺出。他用的药酒是一种长在小竹上的真菌,名叫竹黄,红紫有点带黑的为好,酒泡后的颜色紫红色。此药有通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为同学治疗两次后,脚伤大有好转。后面的治疗他就教我,按他所说的去做,半月后同学的脚彻底好了,可跑可跳,同学买了两瓶白酒感谢他,他也很高兴。

这种民间的正统推伤方法十分有效,会使用这种方法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他说,他在五十年代由一位七十多岁的习武老者教他习武,有很多东西可学,没有文化只学了一点治伤和推伤的方法。民间的推伤有其独到之处,和一般书上说的有很大的不一样。

2.八十年代后期,我外出夜宿一位朋友家,发现其母亲脚走路有点不方便,问其原因,说在二十多年前跨水沟不小心,右脚踝受伤,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痛时用花椒盐酒擦,六十多岁了,认为这病不会好,每天的痛也只能挨着。当我看她脚时,发现右脚掌背鼓起一包,按之坚硬,不能移动,以为是骨头隆起,当时问她要不要试着治疗一下,她回答很想治,我告诉她会很痛怕不怕,她说不怕。我就用她的花椒酒,擦其患处,在坚硬的包块边,慢慢地用手推按理筋,按之半小时后,发现坚硬的包块已变软了,里面的筋好象蚯蚓一团,继续理筋包块变平,按松后的筋在脚背上觉得变长,好象不知复向何位,让其试走,多少年来脚都是歪着走,现在全脚掌可以踩着地走。

以上二例用传统的方法治疗效果很好,但手法的操作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楚。以前有学过功夫的人,师傅都会教他们知道跌打损伤的药方,和治伤的手法,包括正骨。这种师徒传教方法,还有家族的父子传教方法,世代相传几千年如此,这种传教方式,近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无法再沿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民间传统治疗跌打损伤的方法,其正在消失是不争事实。

跌打损伤有内外伤之别,有骨伤筋伤之别,有新旧伤之别,治疗时方法不尽相同,以下举例说明。其治疗要快要准确,才不会有后遗症。经云:百病生于气,故治疗新伤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气行血活瘀化,伤肿自然会消,损伤组织会自然恢复。

临证案例6
1.某男,二十岁,因车祸头面受伤。当时来诊面部瘀青肿大,眼睛难开,胸部也有撞伤。治法用猪骨头加伤药加酒适量,水煮服。次日早患者来诊说,头有点昏,人疲,不想吃东西。问昨日用药方法,得知其治愈心切,自加大药量,才有如是反应。但今日看来,与昨判若两人,面部青肿几乎消失,痛也大为减少,昨日他人扶来,今日独自一人来。处方:暂停昨日的用药,两日后再用,先书中药调养气血,方如下:十全大补汤,去熟地,肉桂,加桂枝15克,砂仁10克,半夏10克,加葱须白十枝,生姜 15克,红枣七枚,红酒50克。

其因是新伤失治,或治疗不当,延时日久所至,又与痹合为病。治疗时的方法和新伤有很大不同,方法不当常不能愈,治当整体观察,因人而异,病者如身体虚弱的暂不宜治伤,宜先调养好身体再治。老伤常有兼症,医者当明心察觉,才会用之不殆。

2.某女,年五十岁。二十多岁时,后背心偏右胛骨边处被人击伤,当时许久话都说不出来,用了一些方法治疗。二十多年来背伤处常疼,变天时更明显,伤痛影响了周边的经络,向它处放射。这种老伤服药很难治愈,必须多法合用治疗才会有效。民间治疗老伤的方法很多,我当时治疗是这样的,先观看患处皮肤,在患处擦上药酒,轻柔肌肤,力渐入经,找到痛点,加大力度,循经推按,定范围后,用木片在痛处循经拍打一阵之后,患处的黑经浮起,有点状的、也有长条状的,会高出肌肤很多。用火针急刺经上,针感立传上下,针黑血流出暂不止它,流血先黑渐淡后流清黄水,流的时间长短因病而定。针时如误针动脉,当立止其血,概其血色不同,特加说明。针后用茶油擦孔,稍后用草药包敷患处,再内服草药。此法处理效果立杆见影,二十多年的老伤就这样消失了。

治老伤的关键,要用方法把伤吊出来,看清治疗方有效。这种方法民间叫吊伤或叫推伤,如果不会内外同时治疗,效果不会很好。治疗老伤,医者当用中医理论指导,还必须用传统的民间治伤方法,统一运用,用之才会活。
这里想说明一下,在使用手法针法前,要了解病家对此方法是否能接受。有恐惧者不得用此方法,身体虚弱者,心脏有病的,暂不用此方法。运用手法针法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病人的表情和身体变化,病人有头晕、大汗出、想呕立刻停止操作,这是晕针的开始,轻者头部向下低,低于心脏,很快会恢复;重者大汗淋漓,不省人事,此为阳气欲脱,当立即抢救,刻不容缓。患者头宜低,立用生姜、胡椒、糖水、人参灌下,手轻按百会穴,使病人快点恢复。老伤日久深入筋骨,形成筋结,手法轻了推不开,重了病人体力要消耗,虚者受不了,医者要视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拍打法是源于民间原始的一种治疗手法,现在很少看到在用,可能是太士的原故。何谓拍打法?是人为地借助他物,或手掌,用适当的外力,在患处有目的进行的拍打疗法。作用是使瘀阻经络的筋结和离经之血,在力的作用下,变得松软且上浮肌肤,使经络得以疏通,使皮肤腠理得以开合正常,经络通畅,邪去正安。

拍打法适应治疗那些病症?闭痧就是人们常说的中暑,症见:恶心、上吐下泻、腹痛、胸嗝、矢气等,也可能出现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症状。拍四肘弯,即两曲泽、两委中穴处,拍后用针放出黑血。委中放血还可治痈肿、腰疾、痹症,痹症内容很多。一般拍打法可治疗各种风、寒、湿痹痛症。

讲到火针想讲一下火针的运用,火针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在内经、针具针法、火针这三部书中都有详细说明。火针我是在八十年代初见到的,当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为一中风患者用火针治疗,患者说效果不错。这老太在这一地方很有影响,我跟她学,她很乐意教。先用灯芯入碟中茶油里点燃,针在火上烧红,不时用茶油浇在针上,这样烧红针入穴位便不会痛,还说上午针下,下午针上,她说这是祖上传说的,几十年她都遵循着。火针治疗痹痛效果很好,治疗肿瘤效果也有,但还得配合内服中草药、外敷草药效果才会好。

临证案例7


2.1991年夏,有一位江西的中年女患者来看病,诉说自得病多年看了好几家医院,中西药都吃病没治好,右腿如火烧烫,特别是晚上睡觉腿难受的不知放那里好,即在寒冷的冬天也要把腿露在外面,放在冰冷的地上心方觉得舒服。白天症觉轻,行走无碍。口不渴,食量、大小便正常,只是有时小便会黄。观其双脚之色和大小很难看出变化,其面色淡青微黄,舌苔薄白而不均,舌质淡白而显暗郁偏厚。脉初举微浮而不均,中下弦涩小紧互见。多见寸、关位。

诊毕思维,余无治过此病,但从舌脉观之,病由水湿引起,寒气从之,湿久不去凝生流痰滞于经脉,气血周流受阻,郁久寒湿热化,阳气不得宣发。又久病入络,瘀血乃结,故舌质暗,脉象涩。舌质较厚此脏腑之气升降有碍。又何病入睡会加重,经云;人卧血归于肝。阳入阴则眠。此病经脉受阻,血归滞慢,阳气在外不能潜入阴内而发热,是故病入夜眠而加重。治法当,湿、痰、气、血、寒、热并调(病之经络主阳明、少阴、少阳、厥阴)。处方如下:

老苏梗12 藿香10 槟榔10 厚朴10 木香10 木通10 连翘10 黄柏10 知母10 苡米仁30 半夏10 茯苓15 吴萸10 赤芍10 丹皮10 红花10 土别虫10。

药后病人诉说:腿之发热大减几乎不影响睡觉。说时很高兴。后依舌脉之变以此方为主,少有加减几味,再进五剂。一月后见其,说病已不发了。此气病至血,痰湿凝滞,寒热兼杂。治以气分药为主,佐于他药合参用之。

临证案例8
一位六十岁的女患者求治。言其得病后在大医院诊治一年多病不见好转,医生在诊断后得不出什么说法,病例上写着胃及食道高度红肿溃疡,并对其家人说有可能是癌变。病者心里负担很重,不知如何是好。整日忧虑,食量减少。如胃不发热则一切正常,如发热则一日数发,从胃脘至食道,时间多少不一定。若吃饭时发病,更是难受食物一点不敢咽下,对生活几乎失去信心。因疾病折磨导致心情异常烦躁。观其色,青带微黄显暗。人体消瘦,舌几无胎,质红中裂。少津,口渴不多饮,小便黄热,大便少干涩难排。双脉浮数中下小弦见芤,脉较常小。

柴胡3 菊花3 百合10 乌药10 木胡蝶5 甘草10 白芍10 竹叶10 麦冬10 生地10 丹皮10 代赭石30 旋复花10 麦芽15 大枣10枚 吴芋。

药两剂后病人症状大减,原方再服至八剂。胃脘及食道烧热现象消失。病人全身轻松。嘱其中午服归脾丸,晚服地黄丸一段时间。当初见患者病,似厥阴病,又似百合病“论日;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治参合其法,为方药之指导。或问:“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何不用乌梅丸方?答:但取其义也。方药清扬柔肝舒气,故取微辛之意,代赭石、旋复花性沉降引药入阴,合解郁药由里向外,缓而透发。竹叶、麦冬、生地、白芍等药甘淡清凉微酸养阴而柔筋。古人云;急病缓治。意思用药甘缓为好。何之义,病久正气必虚,行气太过,治病不及反而伤正,有时初两剂觉得有效,后则无效。甘缓之药治虚人肝气郁结方可效果长久。

临证案例9
患者某女。自2月份以来就患这种怪病,起初以为火气吃了一草药不见好,后来又吃了很多清凉的药病还是不见好,到医院去看病还是不会好。口干如火怎样吃水都不能缓解。小便黄热。观其色青而微白,舌苔薄白少干,微黄舌质有红点,嘴唇肿的很厚。切其脉两关弦滑有力。其言语面带笑容,但色脉参后与其轻松之微笑完全不一样。此七情至病,肝郁急变化火也。切完脉后第一句话对病人说,你心胸要宽点,此病是你生气太急引起。病人一听顿收笑容,说出了与人生起的经过。此病人来治疗,只说口舌干热之难受,未言心情之病,若依其说,用苦寒之药病必不除,反而化燥。中医治病,察色切脉,病者虽然未言其心,医者也得察出其意,方不误其治。明白病因开方如下:

柴胡5 甘草10 麦芽12 菊花5 白芍15 青皮10 石斛10 生地10 丹参10 麦冬10 石决明20 薄荷10 槟榔10 大枣10枚。

次日下午病人复诊,说口干热大减,口中有津液,小便已无热黄。观其心情很高兴,嘴唇之肿已消退,舌胎白,舌质已淡,双脉比昨柔和,宽度减半,但还有点弦。于原方加“秦艽”再服三剂。因病人要回乡下,后来情况怎样不得而知。

综上几例病情,共同之处都是局部有点古怪的发热,西医诊断说不出什么病。但说法还是很多。或说缺少维生素,或说是什么综合症。这几例都吃过西药没有用处。因中医辩证不准吃中药效果也不好。然中医若能潜心多思考一下,就可解除病人的痛苦。中医治疗必明阴阳,阳化气、阴成形。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上几例病在气分,非有形之病,为阳之病,为阳气不得从其经之所病。为清阳逆于腠理,不得宣发之为病。明白病因治病才有方略,用药则有指导。用药取之薄,薄为阳之阴。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是故腠理宣发,经络畅通。郁热之病消除。然阳病及阴,治时佐于阴药。也在阴阳之理中。此阴阳兼顾是中医治病的灵活之处。

在1991年的夏天,有一位江西的中年女患者来看病。诉说自得病多年看了好几家医院,中西药都吃病没治好。说右腿如火烧烫,特别是晚上睡觉腿难受的不知放那里好,即在寒冷的冬天也要把腿露在外面,放在冰冷的地上心方觉得舒服。白天症觉轻,行走无碍。口不渴,食量、大小便还正常,只是有时小便会黄,有时又不会。观其双脚之色和大小很难看出变化,其面色淡青微带黄,舌胎薄白少而不均,舌质淡白而显暗郁色,偏厚。脉初举微浮而不均,中下弦、涩小紧互见,多见寸、关位。

诊毕思维,余未治过此病,但从舌脉观之,病由水湿引起,寒气从之,湿久不去凝生流痰滞于经脉,气血周流受阻,郁久寒湿热化,阳气不得宣发。又久病入络,瘀血乃结,故舌质暗,脉象涩。舌质较厚此脏腑之气升降有碍。为何病入睡会加重,经云:人卧血归于肝,阳入阴则眠。此病经脉受阻,血归滞慢,阳气在外不能潜入阴内而发热,是故病入夜眠而加重。治法当湿、痰、气、血、寒、热并调(病之经络主阳明、少阴、少阳、厥阴)。处方如下:

老苏梗12 藿香10 槟榔10 厚朴10 木香10 木通10 连翘10 黄柏10 知母10 苡米仁30 半夏10 茯苓15 吴萸10 赤芍10 丹皮10 红花10 土别虫10 两剂,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药后病人诉说:腿之发热大减几乎不影响睡觉,说时很高兴。后依舌脉之变以此方为主,少有加减几味,药再服伍剂。一月后见其说病已不发了。此气病至血,痰湿凝滞,寒热兼杂。治以气分药为主佐于他药合参用之。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非专业医生
请勿试针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