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边形战士”李苦禅

 苦夏2012 2024-05-15 发布于山东

  □本报记者 李雪萌

  

  

  一代国画宗师、齐白石的第一位弟子,也是武术练家子、耍得一手七节鞭;

  是口才过人的演说家,当过洋车夫,又是京戏武生票友,还干过地下特工;

  曾与毛泽东同窗,当过教授,也曾挨斗受批,看过大门、卖过戏票;

  经历过两次悲剧婚姻,与第三任妻子相濡以沫41年。

  他的人生不需要任何加工,就是一部传奇故事。

  他有一个颇有意蕴的名字——李苦禅。

  1899年1月11日,山东高唐县李奇庄的一户农家诞生了一名男孩,家人为其取名李英杰。

  虽家境贫寒,但身处孔孟之乡,李英杰深受故乡浓厚的传统文化熏陶,尤其对画画有着极高的兴趣和天赋。

  关帝爷泥塑彩绘,七八岁的小英杰经常看得入迷,并跟随老艺人第一次学起了造型艺术。

  巴黎和会后,胶东半岛被转让给日本,山东的学生义愤填膺上街游行。

  正在聊城二中读书的李英杰口才很好,讲起国难屈辱时声泪俱下,被推选作为队长带领学生去北京请愿。

  在天安门广场,警察包围起山东口音的学生。

  李英杰反而给持枪弹压的军警做起思想工作,向警官宣传“不能忘记自己也是中国人”,最后警察居然网开一面,放走了学生请愿团。

  北京之行,李英杰决定留在这里求学谋生。这个乡下孩子“冒冒失失”找到徐悲鸿,并成为他的学生。

  这对相差4岁的师徒的确有缘,一“悲”一“苦”,都不容易。徐悲鸿困顿之极时也曾想过投水自尽,艺术家的道路都不好走!

  初到北京,生活无计的李英杰只能住在一个叫慈音寺的庙里。

  后来去了北京大学附设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半天学习法语和绘画,半天从事机件加工之类的实习。

  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位湖南湘潭的同学,两个人都是农家子弟,相处无忌。

  这位同学就是在北大图书馆打零工的毛润之。

  法国停发签证,巴黎去不成了。在徐悲鸿的推荐下,20岁的李英杰考进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并改名李英,成为中国第一批西画学生。

  也就是说,李苦禅最初的专业是西洋画。

  但是时代流离,他的油画作品今天已全部不存,所有的西画作品只剩有3幅水彩。

  学画时代的李英杰只有一个字——穷。

  他靠拉洋车挣钱买颜料画材,因为怕人知道,特意选择晚上拉车,还专门跑往海淀(当时还很偏僻的地带)的活儿。

  经常遇到“借钱”的匪徒,他在腰里掖了个七节鞭,后来就传开了,说有个山东大个儿拉车的,别惹,他有功夫。

  有一次去八达岭写生,带的干粮吃光了,身上又无分文,只好一路讨饭,饿倒在路边,幸亏一位好心的车把式把他架到马车上拉回京城。

  在艺专上炭画课,每个学生都发个馒头,用来粘画坏了的炭画,他画得特别小心,尽量不让一根线条出错,省下馒头当饭吃。

  有个同学林一庐看他这么辛苦,赠给他一个名字:苦禅。

  苦,是佛教“四圣谛”之首,人生一切皆为苦。

  从苦中修禅,才能明白很多道理,并且将苦化成甘露。

  李英杰一看,二字正合我意。于是从此以“苦禅”为名。并人如其名,形成了中国大写意画的新风范。

  接受徐悲鸿中西艺术合璧的理念,李英杰还想同时学习中国画,在把北京的画家过滤了一遍后,选择了当时尚不十分出名的、木匠出身的一位画家——齐白石。李英杰是齐白石第一位入室学生。

  1923年秋,李苦禅正式拜齐白石为师,学习国画。这一拜不仅令中国大写意绘画的传承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也留下了一段“齐门苦禅”惺惺相惜的师生佳话。

  齐白石有多欣赏李苦禅?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来:

  “余门下弟子数百人,人也学吾手,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将来英若不享大名,世间是无鬼神也!”

  齐白石还送给徒弟一方“死不休”印章,要李苦禅“丹青不知老将至,画不惊人死不休”。

  如果你以为李苦禅只是一位文人气质的艺术家就错了。画家的另一面是豪侠。

  还记得他腰缠七节鞭拉洋车吗?那是真功夫!

  高唐县所在的聊城,有着源远流长的武术传统,“查拳”“谭腿”“二郎拳”“梅花拳”都发端于这里。

  在这种传统氛围的影响下,当地人都崇尚习武。在聊城二中上学时,李苦禅遇到了武术启蒙老师屠月三先生。

  从基础拳法开始,先学六和拳,再学少林拳,包括双刀、齐眉棍、地躺拳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一身硬功夫。

  一米八的山东大汉身板,让李苦禅天生是块练家子料子,他还是京戏行家,能够登台唱全场《铁笼山》《艳阳楼》,曾在中央美院校内的联欢会上扮演《龙凤呈祥》中的赵子龙。

  他对戏剧精通到什么程度?何思源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时,创办山东省立实验剧院,曾有意聘他任院长。

  武术身法也为书画创作提供了灵感,李苦禅作画把武术动作、舞台调度糅合到画面布局中,讲究疏密适宜、繁简得当,他的画风既不是西画,也不是纯粹的传统国画,而是自成一派。

  新中国成立后多年,随着历史档案的解密,李苦禅不为人知的一段历史被揭开:

  这位以画出名的艺术家,还曾冒着生命危险秘密从事地下情报工作!

  卢沟桥事变后,李苦禅北平的家成为地下组织的秘密联络站,庇护着爱国学生和抗日志士。

  由于不肯到“新民会”(汉奸组织)任职,暗地里却协助八路军、地下党的工作,李苦禅被日本宪兵队抓捕,关押在沙滩原北大红楼地下室里,受尽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宁死不屈。

  晚年李苦禅是这样回忆这段时光的:“当时我在狱中住了28天,不知道'死’了多少次……”

  被释放后,他仍以卖画之资暗中支持地下抗战。一次,前门商号要订100个扇面,只给了3天时间。李苦禅连夜赶工:“还考虑什么为艺术而艺术,赶快把画儿卖出去了,有了钱了,援助地下工作,救国第一。”

  1938年,地下组织需要2000元的巨额经费来接应革新同志。2000元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李苦禅却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举办画展和卖画所得的全部款项。

  他跟学生讲,“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所谓人格,最重要爱国第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平艺专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李苦禅被聘为教授。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国画课被停课,李苦禅被分配去看大门、卖戏票。

  每月只有12元的工资,难以维持全家生计,苦闷之时,李苦禅甚至与摆地摊和耍大刀的艺人一同混迹街上。

  一日醉酒后,备感忧愤的李苦禅用直爽的笔墨给昔日同窗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的遭遇。

  在毛主席的关心下,李苦禅恢复了教授职务,工资也从12元涨到了62元。

  几年前,曾经有一位画家称自己是李苦禅之子李京。

  李苦禅的孙女李欣磬发微博正名表示,李苦禅有3子3女,这位“李京”乃是冒名。

  这就不得不说起李苦禅的3段婚姻。

  16岁时,尚在聊城二中读书的李苦禅与一位肖氏姑娘成婚。肖氏比他大6岁,由于是父母包办,二人并无感情。1927年,肖氏因病去世,留下1个女儿。

  在跟随齐白石学画过程中,李苦禅遇到了同门师妹凌嵋琳。凌嵋琳出身书香门第,在众人的祝福中,二人于1928年中秋结为夫妇。

  然而婚后的李苦禅与凌嵋琳生活志趣并不相投,6年后,凌嵋琳登报与李苦禅离婚,并同时宣布与他人结婚。

  第二段婚姻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在襁褓中夭折(就是被冒名的“李京”)。

  题外话:凌嵋琳有个弟弟,就是著名导演凌子风。

  1942年,经人介绍,43岁的李苦禅结识了24岁的苏州姑娘李慧文。“山东大汉”与“江南美女”在济南喜结良缘,从此携手度过41年的人生,直到1983年李苦禅生命终结。二人育有1子2女。

  吃得苦中苦,方悟画中禅,李苦禅,就是这么来的。

  世人今称李苦禅为“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大师”,在他中西合璧、意在笔先的画笔下,开辟出大气磅礴、气魄慑人的大写意国画新天地。

  “大”是李苦禅绘画显著的特点。

  年过八旬的李苦禅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巨幅《松鹰图》《盛夏图》以及《墨竹图》《劲节图》。

  《盛夏图》纵368厘米、横580厘米,荷、石、水、鸟,组成了庞大画景。这不仅是他平生最大篇幅作品,也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史上首件巨作。

  “盛夏”,乃祝福华夏祖国繁荣昌盛之意。

  李苦禅擅画鹰,笔力雄健,夸张变形极具个人风格,可谓一绝,成为近现代画坛中最叫响的个人代表题材之一。

  1986年,在李苦禅去世3周年时,其夫人李慧文代表全家,将先生作品还有他珍藏的400多件文物捐给家乡山东,在济南市建立李苦禅纪念馆。后来,又捐出藏品100多件。

  今年4月29日,“赤子雄鹰·纪念李苦禅先生诞辰125周年艺术展暨李苦禅纪念馆珍藏馆揭牌仪式”在济南市美术馆举行。

  展览呈现了苦禅先生的传奇人生和百余幅杰作,全面展示苦禅先生的艺术风格与创作历程,其中就包括了《盛夏图》。

  艺术展将持续到6月30日。

  济南市美术馆还将设立李苦禅纪念馆珍藏馆,为保护和传承李苦禅先生的艺术遗产提供更为完善的平台。

  这位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执着探索,又对家国情怀与革命事业怀有赤子忠诚的艺术家,其大义当先、砥砺前行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家乡人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