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考点2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5-15 发布于甘肃
图片
考点2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本篇整理汇总了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考点2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相关知识点,供同学们复习备考。


知识概要
释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日本不断扩大侵华,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的侵略罪行。我们每一代中华儿女必须知耻而后勇、拼搏进取、发愤图强。

一、局部抗战

1.背景:

(1)侵略中国的既定国策,如“征服满蒙”总方针的制定;

(2)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日本急欲转嫁危机;

(3)国共十年内战,给日本侵略以可乘之机。

2.日本的侵略: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2年进攻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制造华北事变

我不用拔剑,我只用竹刀就足以吓退张学良。——石原莞尔

3.中国的反应:

(1)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原因有: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和根据地;寄希望于国联调停解决。

(2)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长城抗战。

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寇同立于黄河之岸。

(3)中共,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同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一二·九运动  北平学生发起, 1935年12月9日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历史作用:宣传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5)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得到和平解决。  

历史作用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日本的侵略: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中国的反应

(1)中共:1937年8月,召开洛川会议,形成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周恩来递交国共合作宣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2)国民政府:1937年9月,发表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共两党为何能结束对抗,走向合作?

这是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的:土地革命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内阶级矛盾则降至次要地位。外敌当前,两党摒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战,形成两个战场。

图片

四万万人齐蹈励,同心同德一戎衣。——郭沫若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有七个方面:

1.制造南京大屠杀(中国把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中国近代史上国都的三次沦陷与国耻: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洗劫北京城;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

2.以华制华,扶植伪满洲国、汪伪政府等:

1940--1945年,中国大地上存在的四个并立的政权:重庆国民政府(以蒋介石为首),陕甘宁边区(以毛泽东为首),东北伪满洲国(以溥仪为首),南京伪国民政府(以汪精卫为首)。

3.以战养战,进行经济掠夺;

4.对敌后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

5.进行重庆大轰炸,1938—1943年;

6.进行细菌战,如七三一部队;

7. 推行“慰安妇”制度。

来源:跨学科教研中心(历史教研组)
编辑:乙九说历史·历史教研组
声明:教学分享,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