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青岛市二模历史试题及解析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5-15 发布于甘肃
1. 考古发现,在二里岗、殷墟、台西村等遗址中出现了水沟、水井、陶水管道等遗迹。《诗经·小雅》中有“滤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   )
A. 孕育着精耕细作生产方式
B. 水利工程兴建渐成规模
C. 农业进步促进了文学创作
D. 传统农耕经济取得突破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题干在二里岗、殷墟、台西村等遗址中出现了水沟、水井、陶水管道等遗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遗迹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农田灌溉技术,用于农业生产,这正是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诗经》中的记载证实了当时已有利用水利设施进行稻田灌溉的实践,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而是强调了水资源的具体利用和管理,排除B项;题干主要描述了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并没有直接涉及文学创作,排除C项;题干中的信息不足以证明传统农耕经济取得了显著的突破,而只是展示了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利用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2. 如表是关于汉武帝治国思想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汉武帝(   
史料
出处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汉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
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
班固《汉书》
A. 承袭秦制,有所损益
B. 尊崇儒家,兼用百家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不拘一格,任人唯贤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题干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这表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同时,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汉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以及班固《汉书》中列举的各类人才,包括儒生、文学家、科学家、经济学家等,显示汉武帝在尊崇儒术的同时,并未完全排斥其他学派和才能之人,而是兼容并蓄,广纳贤才,B项正确;承袭秦制,有所损益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排除A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未能全面反映汉武帝用人政策的包容性,排除C项;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核心儒学的独尊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3. 如表是唐朝开元年间一起案件的相关情况。该案的处置体现了(   
案情
朝廷处理
张审素被监察御史杨汪冤杀,其子张理、张琇被流放至岭南。几年后,张理兄弟逃回长安,杀死已改名为杨万顷的杨汪。
宰相张九龄主张因张理兄弟“孝烈”从轻发落,宰相裴耀卿、李林甫主张依律惩治,玄宗皇帝敕令将二子交付河南府杖杀。
A. 礼法之争
B. 礼法合一
C. 礼法调和
D. 崇法抑礼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张申素被监察御史杨汪冤杀,以及其子张琇和张理的后续处理,宰相张九龄主张从轻发落,宰相裴耀卿、李林甫主张依律惩治,玄宗皇帝敕令将二子交付河南府杖杀。可知在案件的处理中体现了唐朝时期礼法之间的冲突和调和,故A项正确;礼法合一主要是将儒家伦理道德全部融进法律中,使法律渗透礼教色彩,排除B项;材料是礼法之争,不是礼法调和,排除C项;材料既有法又有礼,排除D项。故选A项。
4. 如图为1368年明政府“均工夫”办法的相关规定。该办法(   )
田一顷出丁夫一人,不及顷者,以他田足之,名曰均工夫。寻编应天十八府州,江西九江、饶州、南康三府均工夫图册。每岁农隙赴京供役三十日遣归。田多丁少者以佃人充夫,而田主出米一石资其用。非佃人而计亩出夫者,亩资米二升五合。
A. 按田亩多寡征派徭役
B. 充分照顾佃农的权益
C. 以遏制豪强势力为出发点
D. 先局部试行再向全国推广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68年(中国明朝)。据题干描述,田一顷出丁夫一人,不及顷者,以他田足之,名曰均工夫。这表明明朝政府按照土地多少来摊派徭役,确保徭役负担的相对公平,A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田多丁少者以佃人充夫,意味着佃农也可能被征召服劳役,这不能等同于充分照顾佃农权益,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徭役分配方式,而非遏制豪强势力,排除C项;材料虽然表明这一制度先在某些地区试点,但并没有明确指出后续是否向全国推广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5. 总理衙门设立后,奕奏请派员出访欧洲未果。直到1866年,清政府接受赫德提议,经过多方考量,派退休的四品官员斌椿率同文馆三名学生随赫德出访欧洲。清政府的这一安排(   )
A. 旨在顺应近代化的潮流
B. 受制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C. 标志着朝贡外交的转型
D. 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前期(中国)。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派遣使节出访欧洲的问题上非常谨慎,同意派出的使团成员是一位退休官员和几名学生,这既体现了其深受传统官僚体系和朝贡体系观念的束缚,不敢也不愿派出在职高官正式代表朝廷,担心此举会损害天朝上国的颜面,B项正确;题干更多的强调清政府出访安排显得相对保守和有限,而非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排除A项;清政府派遣官员出访欧洲,并不意味着朝贡外交的转型,排除C项;题干中清政府派遣官员出访欧洲的行为,虽然包含了学习西方的元素,但并未明确体现“中体西用”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6. 如图为近代中国英商、华商、日商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增长情况(纺机锭数)。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是(   
图片
A. 华商、日商、英商
B. 日本、华商、英商
C. 英商、华商、日商
D. 华商、英商、日商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1890年到1936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故华商发展迅速,故甲是华商;1931年之后日本开始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范围,日商纱厂迅速增多,所以乙是日商;英商因为本国本身棉纺织业发达,所以在中国纱厂一直较少,尤其是一战及之后,日本势力加紧侵略,所以丙是英商,排除BCD项。故选A项。
7. 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阶段的形势图。该形势出现于(   
图片
A. 1931-1935年
B. 1935-1937年
C. 1937-1938年
D. 1938-1945年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题干八路军进攻方向”“国民党军队撤退方向”“日军进攻方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八路军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与正面战场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局面,因此,C项正确;“1931-1937是局部抗战时期,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项;“1938-1945是相持阶段,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 如图为创作于1952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意在(   )
图片
A. 号召农民积极开展农业生产
B. 宣传工业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C. 鼓舞对抗美援朝的必胜信心
D. 号召青年学习知识投身建设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中国)。据题干创作于1952年的宣传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正处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初期,宣传画中的男女青年正在使用测量仪器,象征着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事业中,这幅宣传画意在号召青年学习知识投身建设,D项正确;这幅宣传画主要针对的是青年知识分子而非农民,排除A项;这幅宣传画主要是号召青年投身建设,并未展示建设成果,排除B项;这幅宣传画主要是号召青年投身国家建设,而非参加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9. 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各国和平和睦邻关系》,首次以决议形式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   )
A. 新兴国家崛起逐步瓦解国际旧秩序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的认同
C. 联合国逐步引领全球治理机制改革
D. 中国开始主导国际外交规则的制定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全球)。据题干“195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各国和平和睦邻关系》,首次以决议形式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采纳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的认同,B项正确;题干信息主要强调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认可,而非整个国际秩序的变化,排除A项;题干并未涉及联合国引领全球治理机制的整体改革,排除C项;中国是参与并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但主导一词夸大了实际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200年,巴黎大学与巴黎市民发生流血冲突。国王菲利普二世颁下特许状:严厉惩罚施暴者;一旦学者被拘捕,要把学者立刻移交给教会法庭,不受巴黎市长以及世俗法庭的审判;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国王意在(   )
A. 追求司法公正
B. 促进学术繁荣
C. 争取大学支持
D. 推动城市自治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西欧)。据题干国王菲利普二世颁下特许状:严厉惩罚施暴者;一旦学者被拘捕,要把学者立刻移交给教会法庭,不受巴黎市长以及世俗法庭的审判;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菲利普二世通过这些措施来保障大学师生的权益,这样做可以赢得大学师生的支持和忠诚,C项正确;题干表明是将司法权转移给了教会,而非追求一个普遍适用的司法公正,排除A项;国王的特许状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冲突,而不是为了长远的学术繁荣,排除B项;国王的举措实际上是限制了城市世俗当局对大学的干预,而不是推动城市自治,排除D项。故选C项。
11. 14-17世纪,但丁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神曲》,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格兰最后一部用拉丁语出版的主要著作……拉丁语在欧洲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上述现象
A. 完善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B. 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 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D. 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7世纪(欧洲)。据题干所述欧洲各地知识分子开始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和学术交流,这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与普及,这些变化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项正确;人文主义的内涵主要涉及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和理性等,语言的变迁是其影响下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完善人文主义本身,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现象核心在于语言的民族化趋势,不足以概括封建精神支柱瓦解的过程,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语言使用的转变,而非直接复兴古典文化的行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2. 18世纪,英国教师的职责、行为规范、教师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仍以男性为依据。19世纪以来,大量男性“逃离”教师行业,大批女性进入教师行业。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分工变化
B. 蒸汽时代教师生活境遇的改善
C. 机器生产使阶级结构发生变革
D. 工业革命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至19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英国教师行业中出现了大批女性,改变着原有的教师结构,体现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新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分工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教师生活境遇的具体情况,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教育体系完善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13. 1917年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的公共信息委员会,制定了《国防法》《海军法》《选征兵役法》和《战争风险法》,随后还成立了战时贸易委员会、铁路管理局、战时工业局、粮食管理局、燃料管理局等机构。这表明当时美国(   )
A. 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力图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C. 积极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D. 建设一体化国民动员体系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4月(美国)。据题干“1917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制定了《战争风险法》,随后还成立战时贸易委员会……等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此时正在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机构的成立正是为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和动员,以支持战争的需要,D项正确;题干中的信息主要是关于战时宣传和管理的措施,并未涉及经济领域,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战争期间的措施,而非战后的国际秩序构建,排除B项;虽然美国在后来的历史中确实成为了世界霸主,但题干中的信息并未直接反映美国谋求世界霸主地位的行为或意图,排除C项。故选D项。
14. 1918年,列宁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到来之前,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的类型“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是一种独特的国家资本主义”。这一主张(   )
A. 适应了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
B. 力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导致苏俄陷入内忧外患困境
D.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苏联)。据材料“1919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的类型“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是一种独特的国家资本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物配给制取消自由贸易, 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故A正确;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1920年苏俄红军终于把白军全部击溃,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用于恢复被破坏的国民经济,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如图是拉美和加勒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占 GDP总量比重)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图片
A. 经济一体化水平有限
B. 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C. 深受殖民主义的影响
D. 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至2018年(拉美和加勒比、撒哈拉以南非洲)。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地区的外贸依存度较高,反映出其经济对国际贸易的高度依赖,殖民时期,西方列强在这些地区主要开发资源,建立单一经济结构,导致当地经济多样化不足,过分依赖原材料出口,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直接提及这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具体情况,排除A项;题干数据主要关注的是外贸依存度,而不是区域发展差异,排除B项;题干并未提供足够信息来支持这些地区特别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