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自觉性的培养,父母通常做对了这三件事

 beauty红叶 2024-05-15 发布于辽宁

孩子自觉性的培养,父母通常做对了这三件事


最近,一位朋友分享了她的育儿经验:她的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每天放学回家后,会自觉地开始整理书包,规划第二天的学习任务。朋友说,女儿从小就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每晚睡前都会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物品,早上起床后迅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这让许多妈妈们感到惊讶和羡慕:“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这么自觉省心?”其实,自觉性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父母的悉心指导和培养。以下是三件父母做对了的事情。

一、明确的规则和适时的监督

自觉性很少是天生的。孩子自觉性的养成往往依赖于父母在早期给予的明确规则和适时的监督。比如,这位妈妈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制定了每天晚上整理书包的规则,并且陪伴孩子一起完成这个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逐渐习惯了这种安排,并且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妈妈没有强制性地要求,而是通过陪伴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规则带来的好处和成就感。

然而,很多家长可能会在这方面感到困难。比如,有些妈妈在忙碌的工作日结束后,常常没有精力去陪伴孩子整理书包,或者觉得这种小事孩子自己应该能够完成。还有的妈妈,面对孩子的拖延和不情愿,会选择自己动手帮孩子完成,以免产生冲突。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培养自觉性的机会。

实际场景: “有时候,我真的很累,不想再花时间监督孩子整理书包。看到她不情愿的样子,我心里也很纠结。是不是自己直接帮她做了,事情会更简单一些?”

解决方案: “我明白你的感受,或许可以尝试这样做: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固定的整理时间,并且在这段时间里,你们可以一起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比如听音乐或分享一天的趣事。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整理书包的乐趣,还能加强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话术: “宝宝,咱们每天晚上整理书包的时候,一起听你喜欢的音乐,好不好?你负责整理,我在旁边陪你,这样我们可以一起完成任务,还能聊聊今天发生的趣事。”

二、鼓励自主决定,增强责任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需要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出更多的决定。这位妈妈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逐步减少对孩子的监督,而是鼓励她自己规划每天的任务。例如,每周末,她会和女儿一起制定下周的学习计划,但具体的执行细节则由孩子自己决定。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不仅学会了时间管理,还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

但现实中,许多妈妈可能不愿意放手,担心孩子做出的决定不够成熟,或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有些妈妈在孩子选择课外活动时,可能会过多干预,希望孩子选择她们认为更有利于未来发展的项目,而不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结果,孩子可能会失去自主选择的机会,反而对学习和活动产生抗拒。

实际场景: “我的孩子想学舞蹈,可我觉得钢琴对她未来更有帮助。我们争执了好几次,我担心她的选择不够明智。”

解决方案: “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探讨她为什么想学舞蹈,同时也分享你对钢琴的看法。然后,给她一个试验期,比如一个月的舞蹈课和一个月的钢琴课,最后让她自己决定继续哪一项。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又确保她能够在实际体验中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话术: “宝贝,妈妈知道你想学舞蹈,妈妈也有自己的想法,觉得钢琴对你未来有帮助。这样吧,我们试试一个月的舞蹈课和一个月的钢琴课,然后你再决定喜欢哪一个,好吗?”

三、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自觉性还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这位妈妈非常注重家庭环境的建设。她不仅自己做事有条不紊,而且鼓励全家人都保持整洁和有序的生活方式。比如,全家人会一起整理家务,共同计划家庭活动,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自律和自觉的价值。

然而,很多家庭在这方面存在挑战。比如,有些家庭的父母自己并不注重整洁和有序,家里常常凌乱不堪,孩子自然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有些家庭的氛围过于紧张,父母之间或者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这也会影响孩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实际场景: “我们家常常很乱,我和丈夫工作忙,没有时间整理。孩子学习时,总是分心,我知道环境不好,可实在抽不出时间收拾。”

解决方案: “可以尝试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全家一起进行家庭清洁。让孩子也参与其中,这不仅能改善家庭环境,还能让孩子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同时,在孩子学习时间,尽量保持安静,让他有一个专注的环境。”

话术: “孩子,我们每周六一起做一次大扫除,你负责整理你的房间,爸爸妈妈负责客厅和厨房。这样我们家的环境会更好,你也能更专心地学习。”

培养孩子的自觉性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通过设定明确的规则,鼓励自主决定,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自觉的习惯。自觉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的过程。当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感受到自觉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时,他们将会变得越来越自觉,最终受益终生。

然而,我们也要理解,并非每位母亲都能在每一个方面做到完美。重要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尝试和调整,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方法。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是向着培养孩子自觉性的目标迈出的一大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