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张胜兵:腹胀手脚肿胀一查竟是肝硬化腹水,中药治疗腹水消失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4-05-15 发布于日本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是因为门静脉血流受阻,导致肝脏血流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肝内血液流出减少和淋巴回流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肝脏周围组织和腹腔内的淋巴液会渗出,积聚在腹腔内,形成胀大水囊,最终出现腹水的临床症状。
西医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常用的方法包括利尿治疗、静脉输注白蛋白、限制钠和水的摄入、腹腔穿刺抽液以及抗生素治疗。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例如,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腹水可能会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腹腔穿刺抽液虽然可以迅速缓解腹水的压迫症状,但可能会在抽液后迅速复发,并且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也较为常见。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鼓胀”的范畴,病情易于反复、预后一般较差,属于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一。
中医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内外合治,以“健脾益肾、滋补肝阴、行气利水、软坚散结”为原则处方用药,能有效提高腹水去除效率、减少药物副作用、整体调理脏腑功能、降低腹水复发几率。

图片

图片

案例

图片
图片

患者:杨某,男,49
主诉: 腹胀伴手足部浮肿10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因腹胀伴手足部浮肿遂去医院就诊检查,检查提示肝硬化腹水,并通过利尿剂进行腹水治疗,且2个月前做了脾切除术。现纳可、大小便可。舌象:苔白腻水滑舌下瘀阻。脉象:右脉浮取弦细、沉取滑涩;
既往史:脾切除术。

图片
图片

病案分析

图片
患者之前进行了脾切除术,脾脏在中医中主要负责运化水湿,切除后可能导致水湿运化不利,进而形成腹水,引起腹胀。
脾主四肢,患者由于实施了脾切除术,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留四肢导致浮肿。同时,肝郁气滞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加重水肿。
苔白腻通常表示体内有湿邪,水滑舌是水湿内停的表现。
舌下瘀阻则说明体内有瘀血。
右脉浮取弦细与肝郁气滞有关,沉取滑涩则反映了湿邪内盛和瘀血的存在。
综上所述:
西医诊断: 肝硬化腹水
中医诊断: 鼓胀
中医证型:肝郁气滞、水液停聚、痰瘀互结
治则: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拟方:二陈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

图片

图片

具体治疗过程

图片

具体方药如下:

泽泻30g、生白术25g、猪苓15g、桂枝10g、茯苓25g(五苓散)
陈皮15g、法半夏15g(二陈汤)、车前草30g、大腹皮15g、槟榔10g、泽兰15g、当归10g、益母草15g、石韦15g、瞿麦15g、鳖甲30g、生牡蛎30g、丹参30g、红花10g、生鸡内金15g。
水煎服、7剂、日3次,另配丸药一个疗程配合服用。 
注:红色字体为五苓散,划线部分为二陈汤。
二诊:纳差,右肋部有时针刺样痛、小便色黄,拟原方稍作加减,加黄芪15g益气健脾;防己15g、冬瓜皮15g利水消肿;金钱草30g清热利尿,继服10剂。
三诊:脚肿,大便成形,一天1-3次,加葶苈子15g利水消肿;车前子10g清热利尿,继服10剂。
四诊:中气下陷引起脱肛,遂去掉防己,加生白芍10g柔肝止痛;升麻6g、桔梗6g升举阳气;玄参30g、麦冬15g滋阴;炒白术15g、乌药10g、山药20g、益智仁10g健脾益肾,继服10剂。
五诊:为增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遂加山慈菇10g,继服10剂。
后续几次改方后,现患者腹水已消,且无其他不适症状。
图片

方药分析

图片
二陈汤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陈皮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陈皮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五苓散
方中重用泽泻,利水渗湿。茯苓、猪苓甘淡利水,健脾渗湿。白术健脾祛湿;桂枝助阳化气,解表散寒。五药合用,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蓄水留饮自除。
加入车前草、石韦、瞿麦利尿通淋,使湿从小便走。
泽兰、当归、益母草、丹参、红花活血化瘀药。
大腹皮、槟榔行气利水。
鳖甲、生牡蛎软坚散结。
生鸡内金健胃消食。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