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材:萤火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4-05-15 发布于日本

药材名称:萤火

别名:萤火虫、萤火壳、宵行(《诗经》),磷(《毛诗传》),丹鸟、丹良(《夏小正》),即照(《尔雅》),夜光(《本经》),夜照、景天、救火、据火、挟火(《吴普本草》),耀夜、宵烛(崔豹《古今注》),放光(《别录》),磷然、照磷

采收加工:夏、秋季间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药用部位:全体

产地:全国

科:萤科

原植物:萤火虫

植物情况:成虫多栖于水边的草丛中,昼伏夜出。雌虫产卵于水边草根间,卵渐次发育时,自其内部发光:幼虫栖于水边,能捕食小虫及钉螺蛳。

图片

图片

图片

初春时段,水中生活的萤火虫幼虫会爬上岸钻进土。这时由鳃呼吸改为气孔呼吸,腹部两侧会发光,约50天时间才变蛹成虫,平均只有5天的生命,进食成长都变得次要。在日落后的1小时萤火虫非常活跃,争取时间互相追求。雄虫会在二十秒中闪动亮光,等二十秒后,再次发出讯号,耐心等待雌虫的一次强光回应,当没有反应时,雄虫才会飞往别处,萤火虫在天黑时才开始发光。

图片

萤火虫,体形狭长,长1.5-20mm。体黑褐色,前胸背及尾端的2节暗黄色或桃色。头隐于前胸下,口尖。触角鞭状,前胸背中面有暗褐色直条纹,后缘角突出,多刻点。棱状部长三角形。翅2对,前翅为革质的鞘翅,上有隆起的直径4条,间室多刻点;后翅膜质稍大,折叠于翅鞘下。足3对,腹6-7节,尾节黄白色部分能发光。

图片

图片

图片

萤火药性:

【本经原文】一名夜光。味辛。微温,无毒。主明目,小儿火疮,伤热气,蛊毒,鬼疰,通神精。生阶地、池泽。

【性味】

①《本经》:''味辛,微温。

②《别录》:''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明目;乌发;解毒。主青盲目暗;头发早白;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7-14只。外用:适量,研末点眼。

【功能主治】

①《本经》:''主明目,小儿火疮伤,热气。'

②《药性论》:''治青盲。

【附方】治劳伤肝气,目暗:萤火虫二七枚,用鲤鱼胆二枚,纳萤火虫于胆中,阴干百日,捣罗为末。每用少许点之。(《圣惠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