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发狂症,自杀九次不死,错杀爱妻的徐文长,才情傲世却命运曲折

 新用户99584979 2024-05-15 发布于北京

”魏晋风骨”,是多少文人墨客,心想达到的生活状态,后世更有无数才子,会对那个年代念念不忘。

在千年之后,明代的一位才子,就颇有魏晋风范,而其才情之高,命运之曲折,堪称世间传奇。

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徐文长是幽默诙谐,乐于助人的聪明人的代表。

而真实历史中的徐文长,除了聪明,更有异于常人的曲折人生

因发狂症,自杀九次不死,错杀爱妻的徐文长,才情傲世却命运曲折

童年不幸,因文扬名

徐文长,出生在绍兴一个没落的大家族,其父徐鏓,晚年纳妾才生下他。

按理说,老来得子,徐文长应该会备受宠爱,可是在他出生百日后,父亲就去世了。

徐文长生母的社会地位不高,幼小的他,被交给父亲的二房徐氏抚养,而自己亲生母亲,也在他十岁的时候被赶出了徐家。

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疼爱,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也低下,所以他过早就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他性格的缺失,形成了孤傲不羁又孤独敏感的性格。

但少年还是少年,这一切的不幸,并没有磨灭他天生的才华

在他十岁那年,针对西汉扬雄的《解嘲》写了一篇《释毁》的文章,原文已经不得而知,但十岁的孩子嘲弄了1500年前的大咖,是何等的才情,从此他声名远播,被当地人誉为神童,并把他与东汉的杨修、唐朝的刘晏相提并论。

可再多的赞誉,也抹不去他心底的那份孤独,他在等待着一次涅槃。

因发狂症,自杀九次不死,错杀爱妻的徐文长,才情傲世却命运曲折

屡试不中,蛰伏待机

在那个年代,寒门学子,想要一登龙门,参加科举是最好的途径。

可天妒英才,冷酷的现实,再一次让年轻的徐文长,无语对苍天。

自幼以才名闻名的他,在科举的路上是屡受挫折。

嘉靖十九年(1540年),二十岁的他考中了秀才。而此后,徐渭两次参加绍兴府乡试 ,直到四十一岁时,经历了八次考试的他,始终也未能中举。

而后来,家庭的变故,更是雪上加霜,让他困顿不已

二十一岁时,徐文长入赘绍兴富户潘氏,成了倒插门的女婿。岳父家境优渥,还是一个小官,所以这时的徐文长,不用为生活的琐事所绊,可以鲜衣怒马少年游。

这是他人生中难得的一段快乐的时光。

他乘兴登南昌滕王阁,游梅岭观音洞。一路吟诗赋辞,曾自比侠客,意气飞扬。

结客少年场,意气何扬扬。燕尾茨菰箭,柳叶梨花枪。为吊侯生墓,骑驴入大梁。

他以文交友,与山阴文士沈炼、萧勉、陈鹤、柳文等结为文社,被时人称为'越中十子”。

这样的日子,没过过久,生活又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二十五岁时,祸从天降,当地的豪绅无赖强取豪夺,他所属的房产、田园,荡然无存。

二十六岁时,原配妻子潘氏得病早逝。 此时的他,家破人亡,功名不第,前途不明。

徐文长曾为了谋生,离乡背井四处奔波,欲求一安身立命之处,可天不假人,一无所获。

最后,为了糊口,徐文长在家乡,开设了私塾'一枝堂',招收学童,稍微稳定后,他把亲生母亲接到了身边,家庭的温暖,让他忘却了所经历的不快,开始对王阳明的经世学问钻研。

面对明末动荡的时局,他蛰伏于野,济世天下的雄心一直未灭,他冷眼看世界,却热血依旧。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发生后,他义愤填膺,挥笔写下了《今日歌》、《二马诗》等,表达他壮志未酬的悲愤。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

因发狂症,自杀九次不死,错杀爱妻的徐文长,才情傲世却命运曲折

得遇伯乐,一展丘壑

嘉靖三十三年,明朝的倭患四起,徐文长所在的绍兴,成了战火之地

有报国情怀的徐文长,积极投身到了抗击倭寇的时代洪流里,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

他先后参加了柯亭、皋埠、龛山等地的战役,出谋划策,屡建奇功。

嘉靖三十七年,升任浙闽总督的胡宗宪,钦慕徐文长的才识。多次相邀,他进入胡宗宪幕府,充当幕僚。

这是徐文长人生的高光时期,成为了实现灭倭大计的“东南第一军师”。

深感知遇之恩的徐文长,在做幕僚期间,为胡宗宪精心谋划,屡出奇谋,先后助其擒获倭寇首领徐海、招抚海盗汪直。

徐文长的性格放任不羁,本事也大。脾气也大,生活过得随意自然,没事时就纵酒赋诗。

元日独酌不成酡,穿林唤客雪中过。三百六旬又过矣,四十五春如老何。帻软渐知簪发少,兴豪那计酒筹多。小园风景偏宜雪,缀柳妆梅有许窠。

可胡宗宪还是对他十分的宽容与信任,有事都与他商讨后,再做定夺。曾对下属说:“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有一次,徐文长与朋友在外饮酒,总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开着大门等待。

有人报告胡宗宪,说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声叫嚷,胡宗宪反而加以称赞。

当时胡宗宪权重威严,文武将吏参见时都不敢抬头,只有徐文长戴着破旧的黑头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闯入门,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但是,世事多变,没多久,徐文长就遭遇了他人生的悲情时刻。

因发狂症,自杀九次不死,错杀爱妻的徐文长,才情傲世却命运曲折

痛失知音,人生绝望

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被构陷入狱,死于狱中

消息传来,徐文长悲痛不已,精神上深受打击,性格偏激的他,开始出现了怪异在言行举止,用现代的医学观点看,他抑郁了。

究其原因是,一是心痛,胡宗宪是他人生中,难得的知音,在他人生困顿之时,胡宗宪对他的宽容与信任,让他的生命过得精彩无比。二是,恐惧,明朝残酷的党争,可能会波及曾为胡宗宪幕僚的他,这让他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充满了绝望。

他写下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

处于癫狂状态的徐文长,在一次发病中,因为疑心妻子出轨,竟然妻子张氏砍死了,为此他被逮捕入狱,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牢狱生活。

本来,可能就了此残生的徐文长,因为朋友们的解救,留得残命。

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大赦天下,已经五十三岁徐文长得以出狱

因发狂症,自杀九次不死,错杀爱妻的徐文长,才情傲世却命运曲折

返璞归真,活出真我

出狱后的徐文长,为了生活,在朋友的举荐下,曾参与了《会稽县志》编修工作。

后他年轻时代的好友、已担任边防重任的吴兑邀他北上,他便欣然前往,赴宣化府充任文书。

在北地边塞的生活,让徐文长感受到了与江南不一样的风光,又有好友在侧,他的心情日渐开朗,对人生有了新的的认识,恢复了他狂放不羁的本性,不再拘泥于人生的困顿,而更多了些生命的洒脱,也曾聊发少年狂。

单刀新试舞,双剑旧能轮。雨过腥闻血,风旋雪裹身。对环归思动,挂壁蒯缑尘。醉后时横看,终当赠与人

可边地的风霜,让六旬的他萌生归意,离家千里终需归,徐文长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回家乡途径北京时,好友张元忭盛情挽留他,出于情面,他在北京停留了三年。

好友张元忭性格古板,看不惯徐文长不受礼法束缚,自由放任的做法,时常约束他,为此两人经常吵架,他曾对张元忭说:'我杀人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你现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

当时两人就因此翻了脸,徐文长愤然离开了北京,回到了家乡山阴。

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家乡。

他自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山阴布衣等,开始了他的晚年的生活。

体味过了人生百态,经历过生命风霜,徐文长,彻底的摆脱礼法的束缚,活简单而豁达。

他写下,“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甘愿做一个人们眼中的“不着调”的人

据说有人来访,他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文长不在'。

好友张元忭去世时,他去张家吊唁,抚棺恸哭,不告姓名便离去。

徐文长,一生视钱财无物,“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至于,他的晚年的经济状态很差,可他从没放在心上,所积累的书籍变卖殆尽,还常至断炊,却有酒当喝,狂傲日甚,也不肯俯身于富家贵室,低首乞食。

但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世事对他而言,不过是浮云。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七十三岁的徐文长,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他去世时,身边唯有一老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因发狂症,自杀九次不死,错杀爱妻的徐文长,才情傲世却命运曲折

生平轶事,民间传说

画画看心情

徐文长平素生活狂放,不惧权势,前来求画者,要是他囊中羞涩时,此时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要赶在兜里有钱,杯中有酒时,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

“青天高一尺”

当年山阴县知县高某,因善于巴结上司,被调升为宁波府知府。

徐文长闻讯后,也破例送来了横额,只见上面写的是“青天高一尺”五个大字。

高知县很得意,便把徐文长写的五个大字高高挂在宴会的堂前,洋洋得意地介绍说:“此乃山阴名士徐文长先生亲手所赠,真是铁画银钩,笔力雄健,不可多得。只是他赞誉下官要比青天还 高一尺,实系过誉之词,下官受之有愧。”

有些正直的人,去质问徐文长,说徐先生你也拍马屁,这个高知县吸过多少民脂民膏,刮过多少地皮,这种贪得无厌的赃官,除恶犹怕未尽!你送他'青天高一尺’的横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徐文长听了哈哈大笑道:“是呀,高知县在任内搜刮民脂民膏,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山阴县不知给他刮去了多少地皮。正因为地皮被他刮低了,青天才高一尺。”

因发狂症,自杀九次不死,错杀爱妻的徐文长,才情傲世却命运曲折

写在后面

徐文长这一生,曲折而传奇。

他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

他,少年高才,以文扬名;中年出仕,计谋东南;晚年寂寥,名传千古;。

他自癫狂君莫笑,未必癫狂不真士!

人的一生有多少时间,就会遇见多少沟沟坎坎,放下不易,但也要适时放手。


文刀木公历史大家说,欢迎点评!

资料出处:《明史》

《徐文长传》 明 袁宏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