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云“外热内寒”

 科技新知 2024-05-15 发布于河南


 治完标还要治本。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樟稻  编辑丨伊页
5月14日晚,阿里巴巴公布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季度财报。除了季度内大量投入带来的“账面压力”外,阿里这次表现颇具回春之势。作为核心业务之一,阿里云也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尽管有多项利好消息,但也不能忽视云业务所面临的挑战。

根据财报显示,阿里云坚持“公共云优先、AI驱动”战略,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专注提升公共云采用量,减少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式合约,从而持续提升收入质量。本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了3%,其中核心公共云产品收入实现了双位数同比增长,AI相关收入增速加快,持续实现了三位数同比增长。同时,阿里云保持持续盈利,经调整的EBITA同比增长了45%。

财报内容披露的核心其实就两个方面。首先,阿里云想要向市场传达,坚持的“公共云优先”战略是正确的。尽管本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只有3%,但核心公共云产品收入实现了双位数同比增长,AI相关收入增速也在加快,持续实现了三位数同比增长。

其次,阿里云继续保持盈利。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因为阿里、AWS和Azure都能够盈利,这表明公有云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成熟生意。云厂商最大的风险不是经营亏损,而是集团和投资者对公有云赛道失去信心。

不仅如此,阿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再次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表示阿里云商业化营收在2025财年下半年能够重返双位数增长。

管理层还透露,在接下来的1到2个季度内,那些低毛利项目制收入对业务的影响将基本消失。未来阿里云的主要增长,将来自于具有长期业务价值和较高毛利的产品,如公共云和AI相关产品,这些产品带来的收入增长将成为阿里云的主要动力。

阿里云此举的内在逻辑是,尽管这季度增速仍不高,但在阿里主动放弃低质量私有/混合云业务的情况下,增速仍能改善,且未来前景可期。因此,之前的负面事件的影响已经翻篇,市场不必继续揪着以前不放。

但阿里云真的稳坐钓鱼台了吗?

从市场动作来看,今年一季度以来,阿里云的动作频频。首先是降价,2月在国内市场降价,4月又在海外市场降价。此外,还有直播销售云产品的举动。3月底,罗永浩在他的直播间上架了阿里云的公共云产品。


说到降价,甚至不能简单地称之为“促销”,因为这是一次长期的价格调整。阿里云为此还专门召开了战略发布会,其整体力度可谓是毫不吝啬。

这样的举动背后,目的十分明确。作为中国第一大云计算公司,阿里云希望通过此次大规模降价,提升国内公共云市场渗透率,更重要的是弥补自身战略转向后的营收真空。

毕竟,对于国内的云客户而言,降价才是切实可行的优惠措施。而从这次财报来看,降价的效果十分显著。但随后找罗永浩直播销售云产品的外界反馈褒贬不一。

用磐吉云数的CEO冯若航的话说:“直播间先铺垫卖了半个小时的扫地机器人,接着姗姗来迟的老罗照本宣科念台词卖了四十分钟的云计算,然后马不停蹄地卖起了高露洁无水酵素牙膏,留下在云计算与牙膏间迷惑凌乱的观众。”

这种操作背后,恰好暗示着公有云行业的增长已经到顶,被迫向C端用户要市场,原来不被重视的蚊子腿,现在竟然成了香饽饽。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随着降价、发力AI等动作再次被市场逐渐同化,财报电话会上披露的预期能否如约实现,似乎又披上了一层薄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