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的唐山陶瓷“三绝”

 不好名马非英雄 2024-05-15 发布于河南

葛士林

(2022年2月25日)

【唐山日用陶瓷“三绝”技艺的形成】

尽人皆知,中国陶瓷的传统装饰技法,以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著称。但是,唐山日用陶瓷在百年的发展中,独立于传统技艺之外,有别于江西景德镇等产区,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装饰技艺唐山“三绝”,分别为抹花、喷彩和雕金。

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几个原因。

其一是唐山白瓷的生产历史很短,1925年后,唐山启新、新明瓷厂先后烧制出高温白瓷,但是,由于北方气候干燥,烟气顺畅,唐山瓷质属氧化焰烧成,加之瓷土原料耐火度较低,白瓷釉面硬度远低于景德镇。这种瓷质经过长期尝试,不适宜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高温色料的温度,因而传统装饰技法在唐山始终用不起来。

其二是唐山距离景德镇路途遥远,不方便两地交流学习。在3、40年代,唐山曾聘请过一些景德镇师傅,均保守,多数只为来北方画瓷挣钱,不愿意传授技术。并且,基于唐山瓷器与景德镇不同,景德镇师傅运用青花、五彩、粉彩等传统技法,也同样画不了唐山瓷,他们的作品用瓷,在当时也多数从景德镇运来。

其三、唐山是西洋陶瓷颜料较早的输入使用地。唐山输入和使用西洋陶瓷颜料开始于启新磁厂,该厂为德国人经办,从办厂之初即从德国进口了金红、草绿、赭、蓝等色料,并开启了扁笔抹花等洋彩装饰画面。当时,启新磁厂还引进了欧洲的陶瓷贴花纸进行瓷器装饰。

其四、唐山没有执拗于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技法。早期的绘瓷艺人多数来自民间画家,他们擅长于国画,完全没有传统陶瓷绘画体验,也没有对“祖宗之法不可改变”的执著,在不能成功移植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技法的情况下,唐山的艺人干脆就不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逐渐撇开传统技法,凭借一种革新精神,利用国外色料的丰富色彩,运用中国纸画技法,另辟蹊径,创造了扁笔抹花、刷花、吹红、吹彩等非传统陶瓷装饰方式,并从扁笔抹花中脱胎升华,演变出一种新彩画法。

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唐山的瓷器绘画基本是一种新彩风尚,很少看到正统的青花、五彩、粉彩等装饰。

新彩技法,除了如常使用陶瓷色料外,在装饰手段上可谓宽阔无限,既吸收了中国传统纸画工笔、写意、白描的画法,中国民间不同艺术种类,也使用西方油画、粉彩、水彩、素描、画像等技法,抹、喷、刻无所不用,只求达到装饰效果。

自民国时起,新彩在景德镇也开始风行,并逐渐被各大陶瓷产区所接受,这种新风尚在国内得到普及后,人们便不再称其为洋彩,而改称其为新彩。

上世纪60年代初,随着唐山日用陶瓷档次的提高,唐山在新彩装饰中,又独创了雕金和雕金加彩技艺,成为惊艳国内陶瓷界的高档陶瓷装饰方法。

新彩方法涵盖广泛,但其中的抹花、喷彩、雕金等技艺,由唐山创造并始终保留在唐山本地,外地产区难以仿效,最终成为唐山日用陶瓷装的三大绝招,即有唐山陶瓷装饰技艺“三绝”之称。

【唐山陶瓷第三绝之一——抹花】

图片

抹花,在唐山早期称为扁笔抹花,始创于上世纪2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达到艺术高峰。

扁笔抹花,是一种具有西方绘画特点的装饰方法,开启于1914年建立的启新磁厂,由德国技师传入,而后经唐山艺人不断改进,形成一种具有中国写意特点的装饰手法。

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迥然不同。首先是绘画工具不同:中国画与书法同源,使用圆锥形毛笔;西方绘画则使用刷子形扁笔,亦称片笔;其次是绘画技法不同:中国绘画习惯使用线条表达,以线条勾勒形体轮廓,然后填色,即是泼墨写意,也是一种线的体现,不太注重透视关系,西方绘画则注重于光和面的表现,通过不同的受光面组成形体,强调透视关系并具有立体感;其三是表现方法不同:中国绘画讲究意境,强调神似大于形似,擅长以水墨、色彩的深浅,浓淡,虚实表现绘画对象,西方绘画则强调以色彩的光感明暗,视觉效果,表现绘画对象。

唐山的扁笔抹花,在初期使用西式扁笔,以色彩的浓淡明暗,在瓷器上抹画出类似于油画的笔触,完成绘画的内容。唐山早期的抹花多以西方玫瑰花为对象,艺人用扁笔的一侧蘸深色、一侧蘸浅色,先画出具有明暗效果的花瓣,然后堆积在一起,组成一种有立体感的玫瑰花形。当时启新磁厂使用从德国进口的贵重的金红色料,呈西洋红色,采用扁笔技法,与色彩融洽无间,令画面呈现出一派西洋风格。

扁笔抹花仿效于西方,起初称为“洋彩”。洋,在当时就是外来的意思。唐山在陶瓷装饰上不入流,曾经被人看不起。因为在清末,乃至整个民国和新中国建国初期,景德镇还是非常坚守传统,尊崇传统装饰手法,对唐山“不入流”的画法有所不齿,把扁笔抹花戏称为“一笔画”,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后来,唐山陶瓷艺人得不到进口的洋红色,即改用国产大红色料赤红,这种颜色适合中国花卉牡丹、月季等图案,红花绿叶,枝叶繁茂,从而使扁笔抹花,逐渐蜕变成中国风格。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扁笔抹花经过艺人的改进发展,成为唐山陶瓷装饰的主要手段之一,产生了以张子宜、张永臣等为代表的抹花高手。抹花绘画速度快,不必像青花、五彩、粉彩那样精雕细刻,故在此期间,唐山陶瓷各厂的大量内销日用瓷,均采用抹花装饰,值高价廉,很受消费者欢迎。

在扁笔抹花的实践中,艺人们不断探索改进,将中式毛笔笔尖剪掉,改造成齐头毛笔,同时增加了纸笔、木笔、橡胶笔等工具,使抹花技巧更加精熟。1958年唐山陶瓷研究所组建后,艺术研究室刘万青、董贺清等老师,进一步研究改进抹花技法,推陈出新,将扁笔抹花技艺发展到一个顶峰。

这一时期,唐山的陶瓷抹花装饰色彩愈加丰富,画面愈加丰满,作品干净漂亮,表现力强,各厂名家大匠运斤,各擅胜场。此时唐山的抹花作品,既有水彩的灵性,又有油画的深沉,还有中国水墨的畅快淋漓。那些技法精湛的作品,至今看起来仍旧令人感叹。

在七十年代,唐山陶瓷美术大师吴广还创造了一种推笔山水技法。推笔山水在某种程度上,也蕴含了一些抹花的特色。也是使用齐头毛笔,用一种向上推抹的技术,把中国山水画画得出神入化,大受推崇。

唐山日用瓷生产的特色是大批量生产,大批量出口,抹花属于手绘,难以占领主流地位。至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进步,陶瓷贴花装饰得到快速发展,手绘也向多种形式发展,抹花装饰即不断减少,至后继无人,在唐山逐渐消失。

【唐山陶瓷第三绝之一——喷彩】

图片

唐山喷彩,亦称喷色,在唐山陶瓷装饰“三绝”中占据着主帅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喷彩,就没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唐山陶瓷的崛起,推而言之,或许就没有后来的“北方瓷都”之成名!

唐山喷彩初创于20年代末及30年代初,初创时不叫喷彩而称漏花,也称刷花,有说从日本传来,不得而知。

漏花(刷花)的方法,是先把陶瓷颜料磨细,用水和成浆料,然后用软金属片镂空成简单版面,敷贴一层纱网。用棕刷蘸色浆,在盖罩于瓷器上的版上刷掸,细微的色点通过版网漏到瓷器上,即形成统一的画面,并达到量产的目的。

到30年代末期,艺人们开始把漏花(刷花)改为吹花。吹花的方法是把水色料装入瓶中,在拧紧的盖子上插入自制的吹管,吹管的直管插入瓶内,上头连接一个横向吹管,通过用嘴吹气形成负压,把颜色吸上来并变成雾状点子,吹到镂空版下的瓷面上,形成画面。吹彩不再需要刷子刷网,通过吹气的力度控制颜色的浓淡深浅,比漏花(刷花)更为简单便捷,装饰效果更佳。

在三、四十年代,国外进口色料断绝,国内的陶瓷色料品种十分单纯,惟赤红鲜艳好看,故唐山吹彩皆使用赤红,于是吹彩又被称为吹红。吹红早期的主要产品为帽筒、提梁筒子壶、三大碗、二大碗、端壶、盘、口盂、痰盂、白瓷盆等,吹红的主要画面是月季花,红果,苹果,双喜、五福捧寿等。五福捧寿是几个蝙蝠围着一个寿字。也有技术高超的艺人能够吹出简单的风景、静物、动物等,但都是以红色表现。

到上世纪40年代初期,唐山陶瓷工厂开始使用电力机器。此时秦家开办的德盛窑业厂开始尝试使用空气压缩机和喷枪组合,代替人工口吹,取得成功。当时有条件的工厂纷纷仿效,吹红随即被改称为喷红。

喷枪的使用,改善了工艺,提高了效率,也开阔了艺人的眼界,于是,艺人们开始尝试使用多套版面、多种色彩套喷,把单一喷红改成更为复杂的画面。多版套色喷彩在40年代中期,在唐山迅速普及,唐山“喷彩”一词由此产生。

喷彩作为唐山独创的陶瓷装饰技艺,在唐山公认的开创者是郑海儒。

郑海儒,1918年生人,唐山丰南人,家在丰南小集、宣庄一带。郑海儒自幼心灵手巧,二十岁时到德盛窑业厂学徒,后拜张子宜先生为师,在绘画上大有进步。郑海儒在德盛窑业厂负责吹彩,通过潜心研究,最早利用空气压缩机和喷枪代替嘴吹并全面改进刻板、套版技术,成为公认的唐山喷彩装饰技术的开创者。

1948年唐山解放,德盛窑业厂停产日用瓷生产,许多艺人转入东、西缸窑,郑海儒进入三合义瓷厂,继续从事喷彩工作。在此期间,郑海儒不仅在喷彩制版、掌控喷枪、分色处理等方面多有发明,还开创了艺术喷彩新技法。这种方法不用金属版,而是在雁翅纸上绘画图案,将其敷贴于瓷面,用弧形刀片按图案形状及分色,一一分割划开。喷彩时,依据技法要求,用镊子揭开一片被分割的纸片,喷一次颜色。如此依次一片一片揭开纸片,一片一片喷色,同时配以联喷、重喷、罩喷、掸蹭、擦划等手法,喷制出极为复杂的画面。

三合义瓷厂在郑海儒的传授下,建立起了人数众多的喷彩工序,一大批青年入厂学习喷彩技艺,三合义不仅成为唐山喷彩技术传播的大本营,而且也成为当时唐山喷彩水平最高的工厂。据回忆,建国后在三合义瓷厂出口瓷车间喷彩的第一代师傅有:郑海儒、庄国亮、张文胜、周韧、田永春、双守仁、李景海、庄瑞彬、王振兴、赵希普、张永金、赵志德、艾宗义、双守仁、郑喜瑞、艾宗义、董某等(排名不分先后)。

郑海儒也善书法,临习天津劝业场牌匾书写者华世奎字体,能写一手毛笔大字,当时工厂每逢召开大会,大幅会标都由郑海儒书写。

不幸的是,郑海儒年轻时因能写会画,曾被拉去做了几天伪事,据说也不过徒有虚名,但是在文革中被揭发出来,因此屡遭批斗受到严重冲击,从此工厂不敢使用,始终以一般技工对待。

郑海儒的家属子女均在农村老家,自己常年在工厂住宿。1976年初,第六瓷厂在美术工程师郑会友提议下,欲将郑海儒调入六厂安排使用,结果人尚未调走,7月28日发生大地震,郑海儒震亡于厂内宿舍。

1956年,唐山开启了陶瓷出口的历史。当时唐山之所以能够成为陶瓷出口地,就是因为具有喷彩技术。日用陶瓷出口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具有大批量生产的能力,必须具备品种、花色统一配套的能力。批量生产与花色配套,依靠手工绘画是不可能的,而在1956年,国内陶瓷花纸生产尚处起步阶段,唐山根本用不到陶瓷花纸。恰恰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山的喷彩,既具有批量生产的特点,又统一用版,可以保证画面绝对一致。

1956年,国家向唐山下达的第一批出口瓷订单,选用的画面就是喷彩三金线。设计是在盘子内侧喷一圈色边,颜色分别为红、蓝、绿等,色圈外侧由人工镶三道金线,外沿打金口。

图片

这个画面充分运用唐山的喷彩专长,以色边与金线组合,简洁大方,借助洁白的瓷质釉面,形成了色彩绚丽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投入国际市场后大获成功,连续多年订单不断。

三金线之后是三色边。三色边是把整圈单色边分割,将金红、赭色等色块插入,连续排列,同样镶金线画金口。三色边再次获得成功。

在此之后,唐山又生产了在历史上极为著名喷彩洋莲画面。洋莲画面专为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设计,利用唐山喷彩的优势,在鲜艳的喷彩色边上开窗留白,以高贵的黄金描画水国莲花图案,色边外沿镶金线,内沿镶月牙金线,点金点,整个画面特别突出了东南亚独有的人文风情。喷彩洋莲一经出口,大受欢迎,在唐山五、六家大型工厂,连续生产了八年之久,创造了中国陶瓷出口的奇迹。

图片

到六、七十年代,唐山喷彩瓷进入生产高潮期。各厂均建立人员众多的喷彩工序,可谓兵强马壮,势不可挡。

第一瓷厂有十来杆枪,组长王文焕,成员有艾宗义、双守仁、郑喜瑞、宣卓文、徐玉忠、张福田等;第二瓷厂周韧为组长,成员有田师傅、傅长兴、张文胜,赵希普、李连柱、王宝生、王立刚,苗久顺、张文亮、张某和等;第三瓷厂有“12杆抢”之说,主要人员有董玉生、李景海、张彦奎、李汉民、李占山、侯收文、王绍成、屈继峰、杨俊国、杨明远、邓英华(女)、宋静(女)等,后继有刘长义等;第五瓷厂分为内销、出口两组,每组7、8个人,刘淑英为班长,成员有陈师傅、田永清、陈建刚、梁福田、尹宝森、张永金、任振峰、后继者有王少明、左振田、余威、宁方太等;第九瓷厂有郑海儒、赵志德、刘智泉、刘德才、贾岗山、王振兴、聂树森、刘佐泉、李晓峰、刘德仁、张惠峰等;美术瓷厂有陈来存、路少华(女)、王义(女)等;陶瓷研究所艺术室有宋金彪等。

喷彩在纳入工厂大生产后,制版工作多交由工厂设备科或车间维修工专门制作,这些师傅们在幕后为唐山喷彩的发展作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陶瓷色料含有重金属铅、铬等有毒成分,喷彩中难免粉尘飞扬,属有毒作业。女人铅中毒影响生育,故而向来不用女工,但是在计划生育的年代,生过孩子的女工开始被允许进入喷彩,方有少数女工从业。喷彩工人劳保服装为蓝大褂,紧口套袖,带多层口罩,胶手套,中午供应一顿营养餐。

唐山喷彩最流行的时候是六、七十年代的内销瓷,喷彩画面多为12棱蓝底芙蓉茶具,另有喷彩加贴花的蓝、绿、红底嫦娥奔月、仕女,麻姑献寿等,也有少量喷彩雕金等高档画面。

图片

七十年代后期,第二瓷厂把喷彩画面再次推向国际市场,生产了直筒型喷彩仿大理石咖啡具,著名的画面有红、绿、灰色仿大理石,喷彩雕金梅花,喷彩红、绿竹叶等,外销旺盛,并在轻工部获得设计大奖。

郑海儒之后,唐山喷彩第二代代表人物,当属第二瓷厂的周韧和陶瓷公司设计室的田永春等。周韧,1933年出生,东缸窑周家街人,十几岁即进入三合义瓷厂,现已谢世。

田永春,1935年生人,唐山西缸窑窑上庄人,13岁到陶瓷厂上班,从最苦最累的糊泥、做托货笼、打管子、装开窑开始,全干了一个遍。1956年21岁时,他被调到三合义出口瓷车间学习喷彩,师傅是喷彩创始人郑海儒。田永春回忆,当时一个喷彩工人一天喷10吋平盘的定额是1200件,镶金线的日定额是700至800件不等,即使现在,这也是很高的定额。当时,田永春的夫人邓英华也在出口瓷车间画金线,两个人是上下道工序。田永春说,当时那种火热的劳动场面至今记忆犹新!通常下班后领导赶工人下班都不走。那时不叫加班加点,叫劳动竞赛,人人都想争先进,当模范,刻苦学技术,谁都不愿意当落后分子。郑英华说,那个时代的人心里特别干净,就是一个心眼为国家争光。真像电影演的,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尽管很累,但人们的精神特别愉快,每周末还要参加篮球比赛,田永春是男队队员,郑英华是女队队长。唐山老艺人李景海回忆,当年这些搞艺术的年轻人非常自信,出门都是穿白衬衣,料子裤,黑皮鞋,冬天披呢子大衣,头发梳得光光亮亮,一个个风度翩翩。

2021年田永春整86岁,还是舍不得丢下喷枪,在自己的家里开了一间小小的工作室,他喷制的18吋牡丹大盘色彩艳丽,堪称世间珍品。

图片

(未烤的半成品)

图片

(未烤的半成品)

唐山喷彩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是原第九瓷厂的刘智泉。

刘智泉,唐山市人,1948年生人,母亲是教员,书香门第,唐山市四中初中毕业后考入陶瓷工业学校,学习陶瓷工艺美术专业,1967年毕业,1968年分配至第九瓷厂。刘智泉小时候因肠梗阻做过截肠手术,后一直消化不良,又黄又瘦,但人极其聪明好学,精神乐观。进入九瓷厂后,拜孙丽生、郑海儒为师,工作十分虚心刻苦,肯钻研,1982年开始写作《唐山喷彩瓷》一书。刘智泉为人仁义,著书时关于色料部分得到了陶瓷研究所张玉春工程师的帮助,也得到陶瓷公司总工程师刘可栋的指点,故而在出版时,不写著而写编。刘智泉所编《唐山喷彩瓷》,对唐山喷彩技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对其发展历史、操作方法,工具制作、画面设计、操作技巧以及色料性能、常见问题,均作了详细阐述。1982年11月,刘智泉于唐山写完书稿的“前言”,1983年5月由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此时,刚刚35岁的刘智泉因肠癌于北京早逝,成为唐山陶瓷无法挽回的损失。

唐山喷彩到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国家对日用瓷铅镉溶出量的限制,各瓷厂喷彩逐渐停产。此后,唐山喷彩在爱好者的坚持下,逐渐向美术陈设瓷方向发展,出现了以刘振甲为代表的第四代喷彩人。

刘振甲是刘智泉的徒弟,1973年从复校后的唐山陶瓷工业学校毕业,分配到第九瓷厂喷彩组。1982年,有国家领导人要来唐山陶瓷公司视察,公司宣传部长葛士林事先查看展厅,发现一件喷彩金鱼大盘,画面设计精巧,深底儿艳彩,水光潋滟,几条金鱼在水中游动,美如漆器,即特别嘱咐讲解员一定要留住首长详细讲解。后来,国家领导人瞩目观看的情景经过报纸宣传,引发关注。此后刘振甲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激励下,勤恳耕耘,喷彩技艺不断长进,终成一家,在唐山喷彩工艺几近消失的大背景下,再让喷彩之花绽开瓷苑。

与刘振甲一起坚持喷彩有所成就的还有第九瓷厂何志刚,作品广泛以猫著称;第五瓷厂宁方太,作品广泛以毛绒绒的小鸡著称。

图片

图片

2010年以后,三人渐老,他们喷彩生涯也基本走到了尽头,由于长期找不到学徒相继,等他们彻底停了,唐山喷彩估计也就没了。

【唐山陶瓷第三绝之一——雕金】

图片

“有眼不识金镶玉”,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金镶玉”是金与玉的结合,在民间被看作是价值连城的宝物。1958年,为提高高档陶瓷装饰水平,唐山陶瓷研究所在国内发明了一种“雕金”陶瓷装饰艺术,惊呆了国内所有同行,成为新中国日用陶瓷装饰的一项绝技,也是中国陶瓷装饰的一颗明珠。

所谓雕金,是按照设计图样,通过强酸腐蚀釉面形成光暗反差,然后在其上装饰黄金色,烧烤后即形成一种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这一发明,后来也成为雕金花纸的技术依据,雕金花纸已成为现代国内外高档陶瓷的重要装饰手段。

唐山雕金技术的创始人是孙海峰先生。孙海峰早年在唐山同德画社谋业,当年有一种电刻镜画,将玻璃用强酸腐蚀,形成光麻不同的画面构图,在背面涂刷水印后,镜子的正面即显示出一种有凹凸感的立体画面。在艺术室主任杨荫斋的支持下,孙先生用这种方法装饰瓷器,结果就创造出了令人惊艳的陶瓷雕金装饰艺术。

雕金工艺操作的第一步,是用沥青或蜡包裹瓷面,干燥后用针孔将图样透析于沥青之上,通过拍打粉袋获得图形;第二步用针、刀在沥青上划出线条图案,用笔蘸氢氟酸进行涂抹腐蚀,如此反复一至二次;第三步,以煤油及热水浸泡洗去沥青,露出腐蚀好的花纹,干燥后在花纹上用金水装饰,然后烧烤。

经过腐蚀金装饰后的瓷器,黄金色有明有暗,交相辉映,在洁白的瓷器上呈现出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新颖高端,使瓷器的身价陡然倍增!后来,艺人们又在金色的画面上,以金红、翠绿、宝石蓝等高档鲜艳颜色,渲染点缀,称为“雕金加彩”,再次使雕金装饰升级,愈加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具有了皇家气派。

图片

唐山艺人除了在白瓷上进行雕金装饰,还在色釉瓷上进行尝试,获得如景泰蓝般效果。孙海峰设计的黑釉雕金葡萄花瓶,即为雕金中的精品,后为人民大会堂收藏。

唐山陶瓷的雕金产品,在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批量出口,进入世界高档市场。之后在胡长连等艺术家的推动下,唐山雕金瓷艺愈加成熟。多少年来,唐山的雕金陶瓷产品为国家换来大量外汇,参加了许许多多的国内外重大展览,多次获奖,为古老的中国陶瓷赢得了诸多荣耀。

自2000年以后,因企业体制改变、时代变迁等诸多因素,唐山陶瓷所创的“三绝”独特技艺,后继无人,相继丢失。

再此,我很想提议,唐山独创的陶瓷装饰“三绝”技艺,应当作为唐山陶瓷的“保留项目”,或者当作一项基本功,唐山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对此都应略会一二。如有可能,也可以考虑将唐山“三绝”操作,列入考取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的测试选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