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用手术,仅3味药就消掉病人的肠息肉后,我心中悲凉:中医治得了病,却治不了人心,中医是一门技术,该有它的价值

 新用户66259253 2024-05-15 发布于四川

半年前的一个早晨,我照常早上去医馆,到了医馆后,我就看到门口有一对夫妻。

我走进后,男的说“大夫,看你写的东西,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怕找你的人太多,所以我们一大早就来了,可等了2小时,就只有我们俩,你是不是骗子?”

我说,“我们的患者都是外地的,为了省点路费,我们开通了视频问诊,大部分患者是不过来的”。

图片

然后女的,说,“我在5年的时间里,反复的出现肠息肉,有十几枚,每年年初的时候,我都要去做一次胃肠镜行息肉切除术,但是反复发作,屡摘屡长,切而不尽”。

然后,我看完她的情况,开方:乌梅、红藤、金荞麦。

图片

为什么这么开方?有何玄机?
不管是肠息肉,还是别的息肉,大都是痰瘀凝结在那里,既不能收缩变小,也不能消散而去。
所以,中医就把它当作一块痰瘀来看,把它温散开,用药要一收一散,收是把它收伏收小,散是把它消散化散。

这3味药,一收一散,散收并用,乌梅是代表收的,金荞麦、红藤是代表散的。

图片

但为啥要用乌梅呢?一收一散,散收并用里面,有个诀窍,就是欲散先收,先收敛后,再散的力量就更大,更快了了。

乌梅除了本身噬恶肉的功能外,它还有个大作用,就是“欲散先收”。

图片


这个息肉,想把它收伏住,要先把它定住,我用蛔虫病,举个例子吧:要把蛔虫打下来,先要让蛔虫收缩不敢动,对不对?

蛔虫一闻到乌梅的酸味,就蜷缩起来,这叫“蛔虫得酸则静”;

蛔虫安静不敢动了,再用通腑的药,一下子就把它打下来了,这就要欲散先收,你要祛除消散它,首先就要收伏它。

图片

所以,在面对声带息肉,我用乌梅、虎杖、桔梗;胆道息肉,用乌梅、威灵仙、桑枝;子宫息肉,用乌梅、小茴香、艾叶。

然后,这个病人说,“大夫,你能不能不收钱啊,我们这5年来,家里的积蓄,基本已经掏空了,还上有老、下有小”。

我说,“中医是一门技术,该有它的价值”。

图片

她说,“你不配当一个中医,中医不都应该为病人着想吗?你看看古代的华佗、扁鹊、张仲景,他们给老百姓看病,都不要钱”。

但是,她的话,真的是太寒心了,难道要我拿命付出,才行吗?难道我要沦落到在大街上摆摊看病吗?

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虽说中医要医德为上,不能一味向钱看,可是如果一个人连生存都没有保障,再受到其他风雨夹击时,又有谁来保他们,让他们显医德呢?

只有中医,不再为了活下去而操心的时候,才不会冒着,被谴责的风险蝇营狗苟,才能真正回归救人的职业本性,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中医的队伍当中。

不要觉的我是在卖惨,想想为什么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医有50万人,现在只有30多万了?而西医却增长了20多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