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汶洋 || ​泰山脚下有座城

 竹溪浣月 2024-05-15 发布于山西

泰山脚下有座城
作者:汪汶洋

泰山脚下有座城,叫泰安。

泰安是个风水宝地,背倚泰山,俯临汶水,整座小城坐落在泮水的臂弯里,悠哉游哉,享受着不一样的阳光、空气和水。

泰安的阳光是温和的。冬天,柔弱的阳光照射下来,泰山延伸出来的两条山脊,像伸出的两条臂膀,将温暖收拢起来,徐徐地呵嘘到泰安城里,别说有多么暖和,只是那份心意就让人感到温馨了。夏天,太阳炽热,满山的绿色,又悄悄地将多余的热吸了去,别说有多么惬意,只那份无微不至,就会让人会心一笑,心静体凉。

泰安的空气是澄澈的,别说满山的花草树木吸附了多少粉,释放了多少氧,只那满眼的绿色,就过滤了所有的眼尘,荡涤了所有的俗气。就说说那风吧,冬天,凛冽的北风,被大山遮挡、抬升,等翻过山落下来的时候,就变成了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夏天,湿润的南风吹来,舍不得抽打,被大山抬起来,再抬起来,留下来的,就像婴儿的手臂,在你的脖颈间缠绕。那是一种天伦的享受吧。

泰安是一个少水的城市,但泰安人善于经营水。从泰山里流出来的泮河、渿河、梳洗河穿城而过,形成了一片片或瘦或肥的塘湾。山里山外有多少个水库,数不过来,但城里城外修整的像花园的水域就有七河九湖。听听那些湖的名字吧,东湖、南湖、西湖;天颐湖、天平湖、天泽湖等等,就让人产生神仙般的遐想。几个天字湖,烟波浩渺,还真一眼看不到头呢。站在山顶上看,这些湖水,就像碧霞元君撒下来的一块块翡翠,碧绿碧绿的,晶莹剔透的,让人忍不住贴上去亲吻一口。

泰安背山靠水,这是小气候,泰安的大气候更是令人欣幸。一进入夏天,南方梅雨连绵,难见天日,这里却是晴空高照,是春天的莺歌燕舞。到了盛夏,南方开始进入酷暑了,这里却是雨热同期,三天两头地下雨,太阳露一下头,就赶紧藏到雨云后面去了,这个时候可以看做是春天的余韵。秋天来了,北方开始冷,南方是秋老虎肆虐,这里却是天高气爽。这里把夏天的热匀在了两头,尽情地享受着温阳的慢焙,云气的滋润。中国的日历节气,专门就是为这里制定的,看节气,排农时,没有一个不准,一句句时令谚语调节着自己安适的生活。如果你有钱,可以像候鸟一样,冬天到南方,夏天到滨海。如果你少钱,并且想避免来回折腾之苦,这里是个最佳的选择。相对于南方的阴湿,东北的湿冷,西北的干燥,这里的夏天不那么难耐,这里的冬天可以忍受,这里的雨天受不到台风的骚扰,再有着温暖的大山、温润的汶水陪着,还好意思要求什么呢?

在游客的眼里,泰安的山美水美城市美,不知道泰安还有一种最简单的美。当地有一句俗语:“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每天天不亮,公路上就一辆连着一辆的小推车,那是赶早市卖豆腐的。好的豆腐是要嗑黄子(黄豆去皮)、磨浆、吊包(除渣)制成的,白嫩白嫩的,比白玉还要圣洁,一动就跟着晃。将豆腐放进锅里,加上甘冽的泰山泉水,文火慢炖。要炖多长时间,说不清楚。当地有一句话,叫“千滚豆腐万滚鱼”。直炖到汤变白了,豆腐出了蜂窝眼了,满屋子里就会飘香,吃到嘴里,是说不出来的美。泰安有一道名菜,叫白菜豆腐汤,这道名菜,不是名贵,而是名誉天下。所以,泰安是一个平民化的城市。

泰安是不是一个创业的城市?没有创业,百姓的生活就不能越来越好。但泰安更是一个宜居宜养宜休闲的城市。二百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一百多万人口,规模刚刚好。城市太大了,就压抑,人口太少了,就休闲不出品位来。天一大早,就有不少大爷大妈,提着水桶去跑山。提桶灌山泉水是附带的内容,锻炼才是真正的目的。泰安每年九月都举办登山节,那跑山老人们的精气神,比那山顶上的阳光还明媚。那些打起背包远足的中青年人,也是为了锻炼吧,但更多的是探幽探险。泰山有四条登山盘道,但每道山脊,每条沟壑都有旅人的径迹,满山遍岭究竟有多少条幽径,怕是没有人能说的清楚。在泰山爬个十年八载,怕是也爬不过来。有人说,泰山一辈子也爬不完、爬不透、爬不够,这倒是真的。带着水和饭的中年人,少不了要带着美酒,还要带着吊床。沐浴着清风,抿一口小酒,躺在吊床上,与那花草白云为伴,与那流水虫鸟和鸣。少年爬山更加有的可看,有的可赏,有的可想。每一个景点都有一段人类的历史,每一块山岩都诉说着一个地质年代里的故事,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启迪人生的哲理,它们都是生活的滋养。

泰山是博大的,泰安城是淳朴的。泰安因泰山而立,泰山因泰安而可亲。

泰山脚下的这座城,我爱她,你呢?

2011-8-1








作者简介:

汪汶洋,生于汶阳田,作于泰山下。年近花甲,仅混得副高职称。自幼尚文而不得要领,虽常涂鸦,但多聊以自慰尔。倘有外露,尚祈方家匡正。




舍长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1967年4月生,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东军寨村人。现任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工作室主任。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初任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从事乡镇党委宣传、文秘、办公室和市纪检监察、市政协文化文史等工作。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编《泰安区域文化通览·肥城市卷》《肥城文化通览》《肥城抗战记忆》《改革开放四十年亲历记》《汶阳田农耕文化研究》《风物肥城》等著作多部。其中,任《肥城·我的家》特邀主编,《肥城一中创建史略》主撰,《肥城五千年》《左丘明志》《让左丘明绽放光明》《文脉铭读》副主编。《肥城五千年》荣获“山东省政协优秀文史书刊评选一等奖”;《左丘明志》列入《山东省志》诸子名家系列丛书,被评为2020—2022年度全省史志优秀科研成果。另外,策划编纂出版《藏书胜地陶南别墅》《泰山宗谱叙录》等书多部,指导编纂《牛山志》《边院镇志》等。
        2014年5月,奉命具体负责筹建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并主持其日常工作(至2018年),创办全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左丘明文化、也是肥城唯一一份具有省级内部刊号的《左丘明文化》杂志,任执行主编6期,主编2期。在省市级文史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北宋李穆墓志考》在2017年第6期《寻根》杂志(河南大象出版社主办)发表;《民国版与清代版〈左传精舍志〉之初步比较》,在2015年第2期《泰安文史》发表。主持的《左丘明文化发掘传承研究》被泰安市社科联确定为2016年度重点社科课题,被鉴定为优秀等级;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获得泰安市社科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
        出版个人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并被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省政协文史馆等单位收藏。《甲午书简》荣获第三届泰安市东岳文学艺术奖三等奖。为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和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肥城篇》提供肥城特色历史文化咨询,并出镜后者访谈。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主编简介
花非花,一个与文字为知己的女子。喜欢诗和远方,喜欢文学并热烈的追求着诗一样的人生。  
“莫言性格多乖张,只把诗词当故乡”。

本期编辑:花非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