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古籍《尤氏喉科秘书》

 伟111 2024-05-15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篇名>尤氏喉科秘书
书名:尤氏喉科秘书
作者:尤乘(百度“王士雄”应为误)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序
属性:医,道之小焉者也。于小道中,而以喉科着,抑又小矣。然玉霜一点,红粉半廛,遽尔既危于俄顷,起沉 于斯须。人巧极天工,错即未窥全豹,而小中见大,施济之功在焉。予添列黉宫,未暇问岐黄术,而习见夫庸医之误人也。贪夫之徇利也,早无以为饔,夕无以为飧者之鸣号焉,而莫如引手救也。慨然念士生当世,不获身名民社,以宏辅相,或得一术以济人于危急,何莫非立达之初心?奈役役半生,愿莫之遂。今年秋,假馆东山之麓,陈生在丰,以五十金得是编于梁溪尤氏,予叨一日长,得晏然有之,此固生之雅意,抑亦予之急想,世手而鬼神通之者欤,而予于此,窃自念也。传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圣贤其事,日月为昭,人能本此意以行之,内省可无渐矣。人有裨益,道虽小也,利实溥焉!
此世上龌龊小夫,HT 为利事耳,道于何有哉?爰述数语以自警,且使后之子孙,勿视为寻常方药,而传之非人。抑知此为明道之书,而勿开利窦也。
\x乾隆岁次辛丑中秋后余假馆于蠡河之南惠氏深想数年借得私时秘录\x
\x乾隆乙卯年浙慈冯岩峰授传手录\x

<目录>
<篇名>喉症总论
属性:咽喉,为人身呼吸饮食门户,方寸之地,受病危险,其症甚繁,大约其要总归于火。盖少阴、少阳,君相二火,其脉并络于咽喉,故往往为火症之所结聚。君火势缓,则结而为疼,为肿,相火势速,则肿甚不仁而为痹,痹甚不通,则痰塞以死。经云∶一阴一阳,结为喉痹。
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标。火有虚实,实火应过食煎炒炙 ,蕴结积毒,其症烦渴,二便秘塞,风痰上壅,将发喉痹,症先胸隔不利,脉弦而数。治宜先去风痰,后解热毒。虚火,或应饮酒太过,或应忿怒,或应色欲,火炎上攻,咽喉干燥,必二便如常,少阴心脉微。治宜补虚降火。凡用药,不宜纯用寒凉,取效目前,上热未除,中寒复起,毒瓦斯乘虚入腹,胸前高肿,上喘下泄,手足指甲青黑,七日以后,全不进食,口如鱼口者死。且治喉症,最忌发汗,误人不浅。或针砭出血,已具汗意,但凡寒伤于肾,及帝中肿者,切不宜针。至如内伤虚损,咽喉失音,无法可治矣。(帝中即喉咙花。)喉症初起,一日寒战即生者,发后身凉,口不碎,又无重舌,或二便俱利,不可认作热症,皆因阴气虚寒而发,其痰不可吊尽,盖此痰即身中津液所化,与热症乳鹅 舌之痰,以流尽而愈者不同。若亦流尽,则精神竭而必毙。先以药吹,或用水涣之法,使喉一通,即便服药。初剂发散和解,第二剂即施温补资养之药,设三四日后,再发寒战,或心痛,骨痛,胁疼等症,皆属难治。发时牙关紧闭,舌喉俱肿,口碎而臭,或有重舌,及舌上有黄屑,发屑者,发后下午再发寒热,二便秘塞者,即作热症,用石膏败毒散主之。然易愈之症,如渐起之症,三四日后,而发寒热者,虽凶,亦不为害。惟有症未减,而牙关反不紧闭,唇口不肿,而纹如好人者,不治。舌肿口满者不治。色如胡桃、茄子、砂纸者不冶。或连重舌发寒热,犹可治也。舌以箸按之,其色雪白,起箸即红紫色。此身内之血已死,然口臭者犹可或生,尤忌口渴气急痰多而稠,如桃胶者,死其至矣。一颈俱红肿者,亦极危也。面红带紫,面青带白,神气少者俱不治。不语者死。

略能语者,尚有可生之机。面色少神,喜坐低处者,亦极难治。夫帝中性命所关,舌下紫肿为舌系,下通于肾,白肿不治,伤者必死。
凡看喉症,必先看当心之中,有红色者不治。如紫黑者尤危,俱不可下药,记之慎之。
凡喉看法,必先刺所发一边手之少商穴,如血流不出者,必死在顷刻。即好处一边流出血紫黑色者,亦死之症。业是者,贵辨之审也。

<目录>
<篇名>咽喉门
属性:喉痹属痰,属风,属热,皆应郁火而兼热毒,肿甚不仁,乃咽喉之重症。喉痹者,总名也。
要去风痰,解毒,开郁闷,其症自愈。乳鹅有单,有双,有连珠,多应酒色,郁结而生。初起一日痛,二日红肿,三日有形,细白星,(无细星即喉痈。)发寒热者凶,四日势定,治之四五日可愈。其症生于喉旁,一边生者为单鹅,左右生者为双鹅。单轻双重,连珠尤重,左右为(心肝)二白星下下相连,状如缠袋者,为连珠鹅。

<目录>咽喉门
<篇名>喉菌
属性:病属忧郁,血热气滞,妇人多患之。形如浮萍,略高而浓,紫色,生于喉旁。轻则半月二十日,重则径月月余,要在治之得法,及患者守欲忌口。

<目录>咽喉门
<篇名>喉癣
属性:虚火上炎,肺金火旺,致攻喉间。生如丝,如景窑纹样,又如秋海棠叶背后红丝一般。
饮食阻碍咽痛,虽不伤命,久则喉哑失音,而不能救矣。

<目录>咽喉门
<篇名>喉痈
属性:此因过食辛辣、炙 、浓味、醇酒。感热而生,属肺病,喉间无形状,但红肿而痛,重者亦发寒热头痛,四五日可愈。

<目录>咽喉门
<篇名>舌喉痈
属性:( 舌病也,音杀)
肥人感热性躁者,多患此症。凡舌下生如小舌样者,为 舌。如连喉肿痛者,即为喉痈,不痛者,非是。大抵 舌兼喉痈者,势凶。

<目录>咽喉门
<篇名>喉关
属性:伤寒后发难治,为气闭不通,无形无声。

<目录>咽喉门
<篇名>缠喉风
属性:因心中躁急而发,先二日必胸膈气紧,出气短促,然咽喉肿痛,手足厥冷,颈如绞转,热结于内,肿绕于外,且麻且痒,喉内红丝缠绕,手指甲白色,手心壮热,喉肿而大,风痰壅盛,如曳锯声,是其候也,最为忌症。初起一日,即治可治。若过一日夜,目直视,喉间如雷声赤色寒热,又口开而不阖者,是其候。必待过一周时无恙,方可用药,宜极早回头。

<目录>咽喉门
<篇名>喉刺
属性:多因先患劳病,重症既久,虚火上升,荣血已枯,其喉上颚,有红点密密如蚊虫咬斑样,此系危笃将殂,勿治。

<目录>
<篇名>口牙舌颈面腮门
属性:牙槽风初起,先齿痛不已,后即牙龈肉浮肿,紫黑色,或出血,久则腐烂。
牙漏,即前症久而不愈,齿缝中出白脓,极难调治。甚则齿落,如上左边门牙落者不治。以上二症,皆属胃火肾虚。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牙痈
属性:一名牙棋风。初起有一小块,生于牙根肉上,或上或下,或内或外,其状高硬,牙痈、牙、牙菌三病,大同小异,治法亦不难。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牙咬
属性:生于牙尽咬中,齿不能开,牙关紧闭。此症初起,势重,甚至夜尤甚,然亦不难治,亦不妨命。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牙
属性:属胃火,如豆大,生无定处,或内或外。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牙宣
属性:齿缝出血,上属脾,下属胃,实火上攻所致。亦有胃虚火动,腐烂牙根,以致淡血时时渗漏不已。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牙菌并荏
属性:生于牙根,其状紫黑色,高低如菌状。此系火盛血热,而兼气滞。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穿牙疔
属性:先三日牙痛,发寒热,后痛不可忍,牙根上发紫块者是也。穿牙毒,即前症,初起者未破为疔,已破即为穿牙毒,其色红者可治,青者不可治。疔毒又与牙槽风牙漏相是,治法亦相仿。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走马牙疳
属性:或因胎毒痘毒后,发致牙根腐烂成疳,杀人最速。鼻梁上发红点者,不治。其色如干酱,一日烂一分,二日烂一寸,故名走马,以喻速也。有齿者落尽而死,上 左边门牙为牙之主,此牙一落,其余尽落。若此牙不落,余牙虽落,可能为治。小儿走马疳,及大人牙槽风,均皆如是看法。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崩砂疳口风
属性:自舌下牙根上肿赤,口内作痛如烫热,牙根渐烂,亦以脱牙为患。(方见舌症。)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舌痈
属性: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地角亦红肿,舌黄,舌上黄,生肿痛,亦属心火。(方见舌症。)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木舌
属性:舌头肿大,如煮熟猪肝,不能转动忧郁所致。又有一种,生舌根下,如白枣,有青紫筋,不能速愈。初起不痛,不发寒热,渐至肿大。初起易愈,迟则难痊,亦以忧郁所致,即是重舌。(方见舌症。)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舌菌
属性:属心经火多,因气郁而生。生舌上,或如木耳,或如菌状,其色红紫。(方见舌症。)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悬痈
属性:口里颚上,紫泡,如豆大者是。紫舌胀,属心火,内必烦躁闷乱。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糜疳
属性:满口糜烂,与小儿口疳同治法。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鹅口
属性:一名雪口。初生月内小儿,满口舌上白屑,如鹅口样,故名。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马牙
属性:(即板牙,日逐要挑,乃用针挑破)
初生小儿,胎内受过热毒,见风即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此症欲发,出胎即打喷嚏,含乳或吞或吐而不吮,其病已深,若不急治,入腹即死。切勿认作黄胆之类,出胎即要细看。日逐要挑,至三四日病即成,五六日坚硬难治。甚有发而再发,大约一月外,方可免此患。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颈痈
属性:胸前红肿,形在外亦欲内攻,甚则喉肿,闭而出脓。面痈相仿,前症属肾。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托腮痈
属性:生于腮下,因饮食浓味,多饮醇酒,热毒所致。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连珠口疳风
属性:自舌下起小泡,初起一个,又起一个,甚至多多,连珠生起。

<目录>口牙舌颈面腮门
<篇名>茧唇风症
属性:此乃阳明胃经,因 炙所致,或兼思虑暴怒,痰随火行,流至于唇,而结如豆大。若蚕茧突肿,坚硬作痛,饮食妨碍,或破流血,久则难治。若初起无内症,用麻子大艾炷灸三壮,贴蟾酥膏盖之,日久渐愈。若有内症,作渴,早服八味丸,午服甘露饮。日久流血不止,形弱面黑,虚热痰生,腮颧红而口渴甚者,难治。
\x清凉甘露饮\x
犀角 茵陈 石斛 枳壳 麦冬 生地 黄芩 柴胡 知母 生甘草 枇杷叶(各一钱)
灯草 淡竹叶

图片

<目录>
<篇名>喉症治法
属性:凡喉症至五日即重,如三日前,症虽重尚未成脓,药能消散。若至五六日,患处多成脓,随便穿破,后必烂成一窠而难愈。烂处须用口疳药,多用龙骨、珍珠。凡伤寒后患连珠鹅及喉闭者不治。其症喉项强硬,目睛上视,故多不治。
凡喉症非急症,一二日未必发寒热,病尚轻缓,若至第三日发寒热,症必加重。须问其大小便通利否,如二便利,症虽加,不过浮火上攻,服解毒消风清火之剂,即愈。若二便不通利,乃内有实火,非用降火解毒重剂,及通二便之药。火从何而泄,病从何而解。亦即问其头可痛否,如头痛则兼伤寒,难治。
凡喉症,非俟其大便出后,方可望痊。若大便秘结,未可轻许其无碍。
凡喉症初起,大便秘结,宜用大黄、玄明粉通之,则火自降而易痊,即降火解毒之剂内,去前胡,加大黄、玄明粉行之。若至五六日久不食,而大便秘,用之即刻毙。盖病久胃气已虚,岂宜再用硝黄?只宜用蜜导法,此秘诀也。凡患喉症,无痰者不治。
凡患喉症须吹药四五管,方可出痰,三次可以全愈。其出痰,初用必要多用金丹为妙,必直对喉咙中重重吹之,即提出吹管,恐痰即呕出。
凡喉症初起一二日,用碧丹渐加金丹。势甚者,金丹为君,或纯用金丹,方能吊出顽痰,出痰非金丹不可。
凡喉症,至胸前红肿,此系肺痈。用蜜调,加百药煎服之。凡喉中无形而红痛者,用灯草灰吹之。
凡妇人喉中肿痛,有因经闭,致火上攻而患者。宜内服通经药,经通则喉自愈。
凡喉症凶者,面发肿,白亮无光彩,脉沉微无力,是神气外泄无阳之症,断不可治。
若面发红肿,脉来洪大有力,症虽重,是有元气火盛,治之易痊。
凡腮内口内肿烂,用箸缠丝绵,蘸水轻搅患处。痛者,用药必愈;如不痛者,即死肉,多难治。
凡舌肿胀满口,吐舌在外,难以纳药者,用僵蚕、皂角,俱研极细末,等分和匀少许,吹入鼻中,牙关自开,痰涎自出。然后用绵缠竹箸蘸甘草汤,润其唇口,再加用四味,口疳药多加顶高冰片,频吹自愈。
凡吹药,不但肿碎患处,并四围好肉上亦要吹之,方不散开,且易愈也。至若舌上干甚,难于吹药,或用蜜润,或用汤水湿之,药可吹上。喉内吹法,须用气和平,用管周遍为妙。
凡舌肿大,用生黄柏末加冰片敷之,或出血用炒柏加冰片敷之。
凡 舌、喉痈,如大便闭,应药内加玄明粉、大黄。小便不利,加六一散,服之甚效,一法也。
凡用碧丹,症凶者,冰片多于甘草;将愈,甘草多于冰片。
凡患牙痈,牙根红肿,但牙关不闭,口能开阖。若患牙咬,牙根红肿,胀肉突出。
凡牙关紧闭,口不能开者,先用金、碧二丹吹入牙根。外用黄熟香削成凿子样,渐挨进牙缝,则牙关渐开,即将金丹吹入患处。
凡吹喉症,或欲出痰,加皂角少许。
凡初起吹药,须令患者低头,溜出痰涎唾。
凡喉痈及单双鹅,率用碧丹。其他重症,金丹、碧丹兼用,须知先后多寡,初起碧九分
金一分,吹至五管,改用碧八金二,再次用碧丹七分金丹三分。如症重,碧、金各半,用至三五次后,痰涎必上壅,然后用金六碧四,将吹管直对喉中,重吹一吹,随手出管,即吊出痰,此要诀也。若症极重,竟用金八分碧二分尤妙。
凡喉症先碎,先用长肉药吹之,后用碧丹以治之。
\x通经方\x(孕妇忌服)
当归 赤芍 广皮 川断(各一钱) 牛膝(一钱五分) 川芎(六分) 红花(七分) 甘草(五分) 桔梗(一钱)
血热加大生地、丹皮,热极再加犀角。经久不行加苏木、五灵子、泽兰叶。腹痛加元胡索、桃仁。股痛加杜仲倍牛膝膏滋药,即蜜调青炭色,用龙脑、薄荷为君,玉丹为臣,川贝去心为佐,灯草灰、百草霜、甘草、冰片为使。先将玉丹、百草霜研和后,入灯草灰再研,再入薄荷、甘草、川贝,研极细,再入冰片,再研匀,蜜调服。喉痈喉菌,须时时噙咽。若症重兼服三剂,及吹药。

<目录>
<篇名>制药法则
属性:制硝矾法。别名玉丹,又名雪霜。先用生矾一两打碎如豆大,入银罐,内入炉,用桴炭火烊,以食箸刺入罐底,搅之无块为妙。次将上好硝三钱打小块投下,约十分之三。再次将白硼砂三钱打碎投下,亦十分之三,少顷再投入生矾,逐渐投下,候烊尽。照前投硝、硼少许,如是逐渐投完,直待浦起罐口,发如馒头样,方可加起炭火,烧至干枯。然后用净瓦一大张,覆罐口一时取起,将牛黄少许为细末,用清水五六匙调和,以匙超滴丹上,将罐仍入火内烘干,即取起,连罐覆洁净地上,先以纸衬地,罐上仍用碗覆之,过七日,收贮听用。须轻松无监纹者佳,如有监纹者不堪用,或留作蜜调用,亦好算敷药。 时初起火宜缓,然亦不可太缓,恐致矾僵,定难溶化,后必监实有纹,中间及后,须用武火,又加矾末烊尽,即投硝、硼,必不能全化,以致坚实有纹矣。须用倾过之旧罐,取其入炉不爆碎也,如用新罐先将炭烘过,然后入炉,亦不可放湿炭上烘,使湿气入罐,经火必碎。又说倾银过之罐,恐犹有毒瓦斯。此丹宜制备,愈久愈妙。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取百草霜法
属性:须烧茅柴者,谓之百草霜。取其近底者,锅心及锅口边,俱不可用。先刮去浮面一层,后刮去中一层,不可重刮,盖着锅第三层,又不堪用。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制黄柏法
属性:先拣好者切片,用荆芥穗为君,甘草为臣,浸煎浓汤,浸至片子柔软,取起摊瓦上,慢火炙至金色,如焦者去之,再入白蜜汤煎过一次,晒干听用。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制人中白法
属性:取多年溺器,用水灌满,置火炉上,滚则倾出,如是数次,去净秽气,用盐泥封固,大火之,半日取起,冷定去泥壳,取器内淡红者,收贮用之,久置地上,出火毒瓦斯,为妙。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制牙皂法
属性:取坚小不蛀者,瓦上炙至其色光明而脆,去两头听用。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制僵蚕法
属性:拣其直细而腹小者为雄,若腹大而粗者为雌,不用。将牙刷蘸水刷去锻石,瓦上慢炙至酱色,要折断中间无丝连者,研细听用。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制灯草灰法
属性:务择其白色者,先铺在桌上,以清水喷湿,候心内潮润,将竹管坚固不碎,两头浓薄相匀者,以水浸管内,以湿红布团塞紧一头,即将灯心塞入,以竹箸捶实,倾去水,如是逐渐塞满,再用湿红布塞实,入桴炭火 之,观其烟尽,及管内通红,取出放洁净平地上,须以水预喷湿地上,用碗覆之,待冷取起,剥去外面之灰,打开看,药灰黑色,成团者佳。 时勿令竹管爆碎,碎则无用。不可 过,过则灰白。不可 生,生则不成灰。此药最轻,宜多备。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制枪硝法
属性:择其明净纹路枪枪然者,故名。又名马牙硝。以其长白如牙而浓大者,先以温汤蘸过,绵花挹干,仍用纸包,放灶上椒盐洞内五六日,收其湿气自干,白如霜,或如提玄明粉法,提过数次,则味淡而性平,且合药可以久留,此要腊天制为妙。此金丹内用,玉丹内用,不必如此制。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碧丹配合法
属性:每玉丹三分,配百草霜半匙,乳钵研细,次入灯草灰一厘,配成如瓦灰色,再加甘草末三匙,薄荷末二分,研极细,然后入好冰片半分,多加尤妙,再研匀,入小瓷罐,塞头要深,勿令出气。此药须临时配合,若五六日即无用,如遇阴雨天,一日即无用。
凡春夏薄荷多,玉丹少,药成青色。秋冬玉丹多,薄荷少,药成白色,此要诀也。予初得是本,云再加硼砂少许。
如要出痰,再加皂荚少许,薄荷、龙脑者佳。梗细叶小,梗粗叶大者,却不堪用。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金丹配合法
属性:每提过枪硝一钱八分,配蒲黄生用二分,绢筛取细末,去粗褐色者,共研细,次下僵蚕一分,牙皂一分半,共研淡黄色,加冰片一分研匀。此药可以久用,惟冰片临用加入。此药专治消肿出痰,牙咬 牙穿牙疔毒,用此治之,咽喉等症,则兼用碧丹,看症加减用。症重者,再加牛黄于本方内,如喉症重及疯,加僵蚕、牙皂,轻症只用牙硝、蒲黄。盖碧丹消痰清热 解毒驱风,故为良剂,尚属平缓,不如金丹消肿毒,除风热,开喉闭,出痰涎,最为神要。
但喉症初起,金丹不宜多用,因其能直透入内,且善走散,若初起即多用之,恐轻症不能胜药力,反与捍格不相入也。口疳药即能长肉。每薄荷三分,配孩儿茶一分半,制柏末一厘,白龙骨二厘,白芷取坚白细小者为末,厘半,如肿痛,用三四厘,生甘草末半分,珍珠新白制末半分,配合研末加冰片三厘,再研匀入瓷瓶收贮。凡遇口碎,及各样口疳吹之。初痛肿起而热甚者,多薄荷,取其辛凉,能发散也。若还不肿,热不甚,病久宜以长肉为主,本方多用儿茶、珍珠、龙骨,配成紫色,及一切喉症碎者,亦用此长肉。如治走马疳串牙毒及极重口疳,初生小儿胎毒口疳,本方加牛黄倍珍珠,无不奏效。惟臭腐而黑者不治。
治痧痘后口疳,去黄柏、龙骨,加牛黄,倍珍珠,即症逆极凶,无不立效。余症如之,无不神应,此系口疳秘诀。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喉症煎药主方
属性:元参 黄芩 牛蒡子 前胡 连翘壳 山栀 栝蒌根 桔梗 生甘草 薄荷或加金银花。如发寒热加柴胡。头痛加 石膏。口干加麦冬、知母。胸膈饱闷加枳壳。
郁热加芍药、贝母、竹茹。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舌症煎药主方
属性:山栀仁 黄连(舌乃心之苗用得) 木通 连翘壳 犀角(不过一钱) 生地 丹皮 赤芍 麦冬 生甘草
如兼口唇,必用 石膏少泻脾火。如有郁有痰,加川贝。便闭加大黄、朴硝、枳壳。病后忌用寒凉。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牙症煎药主方
属性:齿乃肾之标,骨之余,足阳明胃经之脉贯络牙齿齿龈,手阳明大肠之脉贯络下龈,属肾,有风热,有肾虚。
元参 丹皮 知母 地黄 甘草梢 山栀 地骨皮 黄柏 车前 白芍
如热加 石膏为君,炒黑升麻为佐。如有风加荆芥穗。虚加熟地、杞子。如欲解毒加黄连、连翘。若穿牙疔毒,则用消肿解毒之药,加紫花地丁等。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制三黄散法
属性:生地为君,生蒲黄为臣,牛黄为佐,冰片为使,共为细末,用芭蕉根汁调敷患处,或用扁柏汁加蜜亦可。
或生大黄、蒲黄、姜黄各一钱,冰片一分,麝香三厘,白蜜调,加葱汁姜汁三匙,或芭蕉根汁照前法。此药治颈痈面痈,如肿硬不消,因气凝血滞,或痰块结而不散,则兼阴症矣。姜、葱汁为要,此药并治小儿丹毒。

<目录>制药法则
<篇名>制梅矾法
属性:取大青梅,圆嫩而脆者,先切下壳盖,好好去核,再研细白矾末,捺入在内,仍用盖覆之,以竹针筌好,过一宿,明早用炭火 之。其青梅炭,火烬则无,用其梅肉, 过之矾,轻如腻粉,味至半酸,收贮听用。

<目录>
<篇名>用药法
属性:一治单鹅、双鹅、及连珠鹅,吹碧丹五分,金丹一分,后金二碧三,用吹痰,兼服煎剂,左加黄连、犀角,上加赤芍、柴胡,双鹅兼用之。大便不通,加枳壳、玄明粉,候大便通,则症自愈。至三日,看喉内但红肿而无细白星,即喉痈症。
一治喉痈,金丹、碧丹少许,内服膏滋药煎药。
一治喉癣,用碧丹频吹,膏滋药不时噙咽,再服煎剂,加土贝下气。须戒忿怒忧思酒色,忌食鸡、鹅、鱼、虾、蟹、猪首、羊肉、肝肠、茄子、黄瓜,及一切辛辣炙 动气动火等物,一月可愈。
一治喉菌初起,碧丹五分,金丹一分,后用碧三金三和吹,亦须频咽膏滋药煎剂,不可间断。
先将HT 菇打汁搽上,然后吹药则速效。
一治 舌、喉痈,煎药,犀角地黄汤加减,其 舌用金丹吹至舌根,及舌下两旁,时刻不可间断,方能速效。喉内用碧十金一,亦须要勤吹。
一治缠喉风,最为急症。初起即用金、碧二丹频吹,内服煎剂可救,稍迟则不救,药须兼牛黄。
一治牙槽风,用口疳药加牛黄,倍珍珠、儿茶。初治五日,紫色退至白色,再五日可长肉,再五日,方可望痊。若成牙漏,齿缝出血脓,极难调治。须戒酒色,禁食一切毒物,内服滋肾降火之剂,外用频吹药,耐心治之,渐愈。
一治牙痈,即口疳药吹之,一月愈。
一治牙咬,先用金、碧二丹,吹入牙根,外用黄熟香抉开牙,再将金、碧丹吹至咬处,肿块自消。
一治牙 ,先用金丹,后用口疳药,多加薄荷、冰片,煎药加石膏、连翘。
一治牙宣,内服扶脾清火之剂,外用珍珠散止之。
生地(三钱) 丹皮(一钱) 栀子(一钱) 荆芥(八分) 石膏(二钱) 白芍(一钱) 麦冬(一钱五分) 归头(一钱) 知母(一钱) 赤苓(八分)
如小便赤色,加木通,大便闭结,加玄明粉,食后服。若牙根腐烂,用长肉药吹之,先宜服清胃之剂,凉血之药,外用珍珠药吹,此指实火而言也。若胃虚火动,腐烂牙根,外用长肉膏,内用此方煎药,此分虚实火尤为确。
\x珍珠散\x
龙骨(一钱, ) 珍珠(一钱) 儿茶(五分) 海螵蛸(一钱) 参三七(二钱) 没药 乳香(去油,各五分) 降香节(一钱,忌用铁器) 象皮(一钱,炙脆) 朱砂(五分) 冰片(一厘)
各为法制细末,将新棉花如指大,捻成团,蘸药塞患处,以指按之,勿动,二三次即止。
一治牙菌,用口疳药吹之,兼用煎剂。
一治穿牙疔毒,未破为疔,用金丹,略加碧丹吹之,内服凉血降火解毒消疔之剂。已破为毒,用口疳药,加牛黄,倍珍珠、儿茶,亦服煎药为妙。
一治舌痈,金、碧二丹各半,吹在舌根,加黄连、犀角、山栀,俱要多。
一治紫舌胀,单用碧丹,服犀角地黄汤加减,一二日可愈。
一治木舌、重舌。初起,先用金、碧二丹,后用金丹吹之,内服煎剂,虽凶不为害矣。
一治上颚痈,用银针挑破,用口疳药吹之,碧丹亦可。
一治颈痈、面痈、托腮等症,法防内攻,须用碧丹吹之,兼服煎剂。外用三黄散敷于患处。
一治小儿走马疳,初生胎毒、口疳及大人糜疳,重者俱用口疳药,加牛黄、珍珠。如痧痘后口疳,去龙骨,加牛黄、珍珠,看轻重加减。
一治雪口,先用丝绵卷箸蘸水搅去白酱,用口疳药吹之,频搅频吹自愈,内服犀角汁,或犀角解毒亦可。
犀角(一钱) 桔梗(一两) 赤芍(五钱) 生地(五钱) 甘草(二钱) 朴硝(二钱) 连翘(六钱) 元参(六钱) 力子(五钱) 青黛(二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兼惊风,朱砂为衣,并治小儿诸飞丹毒,及痧痘后余毒。
一治小儿走马疳,先用温水青绢缴净,以竹箸拨开牙关,将银簪浅浅挑出血,缴净,用
口疳药吹之,立愈。
一治走马疳。
人中白(二钱) 鸡内胫( ) 青黛(各一钱) 白矾(三分) 冰片(三分) 牛黄(二厘)
共为末,每用下吹患处,先用薄荷汤或川连汤,用绵包指头,洗净口内,方可吹之。
又方,陈久酱茄炙干 灰存性,吹之亦可。
一治口喉内结毒。
薄荷(四分) 珍珠(二分) 甘草(八分) 牛黄(一分) 冰片(一分)
共为末吹之,如痰飞结毒,用上好扫盆少许。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绿袍散
属性:薄荷 荆芥(各五钱) 青黛 制硝 月石(各二钱五分) 百药煎 甘草(各一钱)

上为细末和匀,干点舌上,令其自化,或新汲水和白蜜调搽。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芦荟散
属性:治口鼻发疳用。
芦荟 胡连 儿茶 薄荷(各五分) 青黛 硼砂(各二分) 冰片(五厘)
为细末,吹患处。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冰黄散
属性:治口疳并治小儿丹毒。
冰片(三分) 人中白(一钱) 蒲黄(二钱) 黄柏(二钱) 甘草(五分) 青黛(五分) 川连(二分) 薄荷(二钱) 月石(五分) 朴硝(五分) 枯矾(少许)
为末吹之。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十宝丹
属性:治口喉通用。
薄荷(二两) 甘草(五钱) 梅矾(一两) 珍珠(三钱) 儿茶(一两) 滴乳石(四钱) 牛黄(一钱) 冰片(四钱) 血及(三钱) 琥珀(三钱)
共为细末,冰片后研,后加入。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又方
属性:治牙咬、舌痈、重舌、喉蛾、喉痈。
鸡内胫(不落水者佳) 金灯草 青黛 蒲黄 白芷 六角尖(炙灰) 薄荷 甘草研末,冰片另研,再和匀吹之,喉痈半月,其余七日愈。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上清丸
属性:治风热上涌,头目不清,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服之生津液,化痰涎。
薄荷(十两) 柿霜(五两) 桔梗(四两五钱) 甘草(三两五钱) 川芎(二两八钱) 百药煎(五钱) 防风(一两八钱) 砂仁(四两五钱) 建青黛(三钱) 元参(二两五钱) 冰片 硼砂 皂角(各二钱)共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不拘时含化。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清咽消肿饮
属性:甘草 元参 前胡 薄荷 大力子 山栀 黄连 石膏 连翘 防风 荆芥 桔梗
煎服。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玉锁匙
属性:治牙关紧闭。用巴豆压油于纸上,取油纸捻成条子,点火,将火吹灭,以烟熏入鼻中。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苏子降气汤
属性:随症加减。
半夏曲 苏子(各五分) 甘草 当归(各一钱) 玉桂 陈皮(各三分) 上浓朴(一钱,加姜枣煎服,治虚火上升)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加减良方
属性:凡喉牙等症皆可治。
百草霜(六钱) 梅矾(一钱) 甘草(三钱) 诃子肉(三钱,面裹煨) 片脑(不拘多少)
若治缠喉风寒等症,梅矾一钱,甘草三钱,儿茶五钱,须嫩红者佳,珍珠、琥珀各六分,雄黄二钱,麝香少许,薄荷一两,又有时去雄黄加蒲黄六钱。若口碎、口疳、走马疳、胎疳、痘后疳、糜口、雪口、一切诸症,专用黄袍散,薄荷一两,甘草三钱。舌肿大,赤如熟猪肝色,不能转动,川连三钱,黄柏三钱,片脑不拘。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驱腐丹
属性:硼砂(二钱) 五倍子(去蛀,末,二钱)
炒黑末用,治糜口、雪口。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吹喉散
属性:梅矾(三钱) 薄荷(二钱) 儿茶(一钱五分) 乳石(一钱五分, ,水飞) 甘草 火硝 硼砂(各一钱) 冰片(三分)
瓷器收贮,勿可出气。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吹口方
属性:用枣子大者,去核,入明矾、 倍子、栀子皮、细蟆、人中白,均 ,牛矢尖,在野坟上取黄牛粪干久者佳,各五钱,珍珠五分,冰片一分。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消肿代刀散
属性:治喉疮不破,用此药吹之,咳嗽一声即破。
火硝(将皮纸数层包好,放在烟巨上烘以去咸气,换纸再烘,研极细末) 薄荷(此二味为君) 硼砂(为臣) 大冰片(少许为佐) 牙皂(少许为使)
上五味,共为细末,瓷瓶收存。遇有难破喉疮,吹之以代刀针。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又方
属性:乳香 没药 枯矾 五倍子(烧灰) 自出蚕蛾 茧子壳 小枣 人指甲 壁喜子窠(烧
灰各一个)
为末吹之,立效。
真青 百草霜(半分) 灯草灰(一厘) 薄荷(一分) 冰片(一分) 牙硝(一分) 硼砂(五分) 甘草(一分) 真金 蒲黄(各二分)

<目录>喉症验方
<篇名>口疳药方
属性:较前更灵验。
黄柏(八分) 黄连(一钱) 人中黄(五分) 薄荷(三分) 儿茶(五分) 龙骨(三分) 灯芯灰(不拘多少) 珠子(一分) 冰片(六厘)
此口疳之秘方也,不论症之轻重,吹之无不立愈。如烂至鼻根无救。如痒加飞矾,腐甚加青黛,色黑加牛黄、黄连,齿落加牛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