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张力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读张晓风散文《半局》有感

 学生100分之路 2024-05-15 发布于广西
我读中学时,于课本之外,接触到的第一本散文集是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个同学上大学的哥哥从成都回来带给他的。这本书后来几乎成了我们的“圣经”---人人都争分夺秒、奋勤忘食地看,然后传给下一只渴盼的手。
闭塞的山村学校,比物质更匮乏的,是教材外的可阅读的书籍。
谁有一本书,不但得到大家的羡慕,简直要受到拥戴的。帮他抄笔记,借他抄作业,替他排队打饭,甚至晚自习后安排上一串两串麻辣烫。无非是拉拢关系,好早点借来读一读的。
多好的年纪啊,读什么都能刻骨铭心地牢记着,读什么都情真意切地感动着。《哭泣的骆驼》《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雨季不再来》,兵荒马乱的青春,三毛的文字,恰到好处地滋润了我们的情感世界。
等我长大她写书的年龄,再次翻阅那些作品,却提不起多读几篇的兴致。薄、浅、寡淡。同样的感受在读席慕容、舒婷、刘亮程、李汉荣的散文时也滋滋生发。题材狭隘,叙事锁细,感触平庸,情浮于事。笔法过于细腻,就难有捭阖之气;笔力过于软糯,就鲜有入木之见。
虽然余光中说:散文天地的广阔正如人生,淡有淡味,浓有浓情。但我以为,这“淡”应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恬淡,是“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的疏淡,是“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冲淡。“淡”的背后,是对万千气象举重若轻的书写,是遒劲管豪自由奔放的表达,在有限的篇幅里,经营出无限的张力。有张力的散文才是好散文,才经得起时间的淘洗。
张晓风的散文,就有这样的内在张力。你看她笔下的文字:
“细雨霏霏中看花,并且跟花一起淋雨,应该别有一番意趣......为什么你在大陆也有读者?我想,远方的读者应该也喜欢那些隐身在文字背后、属于古老文化中的华茂浑朴的记忆----我们都是花下过客,都为一树华美芳郁而震摄而俯首,'风雨并肩处,曾是同年看花人’。”
她写的是看花,我们读到的还有中国文化。
“杜公是黑龙江人,对我这样年龄的人而言,模糊的意念里,黑龙江简直比什么都美,比爱琴海美,比维也纳森林美,比庞贝古城美,是榛莽渊深,不可仰视的。是千年的黑森林,千峰的白积雪加上浩浩万里、裂地而奔窜的江水合成的。”
短短数语,一洗女性作家的闺秀之态,洋溢着浩然不磨的磅礴之气。
“山从四面叠过来,一重一重地,简直就是绿色的花瓣---不是单瓣的那一种,而是重瓣的那一种---人行水中,忽然地就有了花蕊的感觉,那种柔和的、生长着的花蕊,你感到自己的尊严与芬芳,你竟觉得自己就是张横渠所说的可以'为天地立心’的那个人。”
把山比作重瓣的花蕊,置身其间,竟有了顶天立地的英雄气魄。想象之瑰丽,之雄奇!
“十一点,秋山在此刻也是阳光炙人的,我躺在复兴二号下面,想起唐人的传奇,虬髯不带一丝邪念卧看红拂女梳垂地的长发,那景象真华丽。我此刻也卧看大树在风中梳着那满头青丝,所不同的是,我也有华发绿鬓,跟巨木相向苍翠。”
时间在此刻失去了节点意义,我与唐人,与秋山,一息相牵。时空交融,灵动秀豪。既不缺少女性的敏感颖悟,又能超越女性的锁细和低吟。淡雅与刚健相容,精致与疏放相生。有人评价她的散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说的就是这种张力带来的阅读美感。
在《大音》里,她写到:真正的弦音在指停时仍琤瑽,真正的歌声在板尽处仍缭绕。用这话来注解她的散文的内在张力,是再恰当不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