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横版格式的书法,是一种什么体验

 坚持能胜 2024-05-15 发布于湖北
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文字后,当有事情需要记录下来的时候,他们用的是毛笔、龟片、动物皮、竹简等书写工具。为了给书写带来方便,于是,便发明了从右边开始往左边竖着书写的顺序。

后来,我们发明了造纸后,这种书写格式也一直未被打破。直到上个世纪清朝末年的1909年,刘世恩曾提议进行文字书写方面的改进,但,固闭自封的清政府并未给予理睬。

时间又到了上个世纪的1955年,由陈嘉庚、郭沫若等人提议,进行了文字书写方面的改进后,才有了我们今天这样的,从左往右横版进行书写的格式。

书法,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却一直沿续着从右边往左边竖写的传统格式。

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极力倡导从左边开始往右边横版书写的新格式。喜欢“毛体”书法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无论是他老人家的书法作品,还是题词的手稿中,都有很多是釆用这种从左开始往右书写的格式。

图片

上面这幅书法作品,就是他老人家釆用横版格式书写的,唐朝大诗人王之涣的七言绝句《凉州词》。这幅作品被他老人家写成了左右两部分。

整幅作品章法安排的非常独特,不仅有疏有密,而且在大字与小字的搭配上也独具特色,给人带来了平仄平仄平平仄,大小大小大大小的跌宕起伏的旋律之美。
图片

在作品第二部分,“怨”、“风”、“关”这三个字体比较大,在起到了稳压全篇微妙作用的同时,还补足了,右半部分由于字数少而形成的留白分量。

细心的小伙伴从作品中的落款上,也发现了非常别致的地方,那就是签名的三个字,不但在写法上让我们耳目一新,而且在式样上,也呈现出一种往右下方滑落的式样。为了将签名与书写内容区分开,他老人家在名字的上方留出了一片空白,而年月日这几个小字是写在了作品内容与名字之间的。
图片

小伙伴们还发现了,在这幅作品中,他老人家还使用了标点符号,这在他老人家的书法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小伙伴们也从这四个标点符号中发现了不同变化的写法,尤其是末尾的句号。写在了“关”字的左侧,不仅起到收煞全篇的作用,而且也形成了作品内容与签名之间的分水线作用。
我们的祖先为了当时的书写方便,发明了从右往左竖写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书写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的书写方式和书写工具了。所以,从左往右横版进行书写的格式运应而生。
图片

为了倡导这种新格式的书写形式,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是身体力行,尤其是在书法的创作上,打破了传统的从右往左竖写的模式。

他老人家这幅横版的书法作品,不仅带给我们视觉上美的冲击,同时,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书法艺术视觉上的盛宴,让我们享受到了崭新模式的书法之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