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痛人流”,或为一个时代的丧音

 走读生日记 2024-05-15 发布于浙江

汉语的伟大之处,一言难尽。汉语的多义性、歧义性,也让宵小之徒、奴才们有机可乘。

比如“人流”这个汉语词汇,就有太多解释空间。这也是今天所有感慨归结为这个标题的初衷。

今天的感慨,都是来自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7080后的人可以随便看看,90后之后的人请随意。

1.

“流量”,不过是“流产”的换代概念。

我开始的时候,还以为这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洞见”,后来再一想,这容易引起误解。

“流产”到底是什么概念,又有多少人能够清晰准确的理解?

感慨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之前遍布大街小巷的“无痛人流”广告如今似乎见不到了。

这个广告的核心诉求就是“流产”,不是正常范畴的“流产”,而是被迫“流产”,或者带有某种利益关系的“流产”。不能细究,很恶心的。

如今的“流量”概念,让我一下子有了如此感慨而已。

2.

早上路过一个经常会去转一转的寺庙,习惯性的又从寺庙侧门走了进去。大雄宝殿后门见到两个人在侍弄一个三马子,三马子车箱上是一些简易水箱,里面噼里啪啦的声响清晰可闻,听得出那是鱼发出的声音。

转过去,大雄宝殿正门前已经排起了小小的队伍,似乎要参加一场演出的样子。有分不清楚身份(到底是僧人还是俗人)的人在跟队伍里某人打招呼,说去换衣服。队伍里,有僧侣,有信徒,有些信徒早已换上了仪式感十足的衣服……

原来这是一个放生仪式

我绕道而行了。

回来路上,我越发觉得这种行为并不简单,也未必能够证明信仰。相反,我倒觉得这种行为很恶劣,很烂。

我把清晨寺庙所见串联在一起,才知道大雄宝殿后门外的三马子,本就是拉了一车的“放生道具”,以供大雄宝殿门前这些参加放生仪式的人来完成这个仪式。

这些被放生的“鱼”,是一种商品,是一种被进行特殊买卖的商品。它们身上被赋予了太多“附加值”,比如“积德行善”一类“情绪价值”。

我不明白的是,这种刻意而为更像装逼作秀的放生仪式,岂不就是另外一种买卖?鱼不过是个诱饵,心里见不得众生的私欲才是最终目的。

更加诡异的是,这一切进行得如此久远且看上去理所当然。

对了,就在同一时间段之前不足半个小时的间隙,在另外一座寺庙临街山门前,我还见到一个介于大哥与大叔年龄之间的“大善人”,他拎了若干丝网袋子的乌龟,随意堆放在山门前的台阶下。

原来,这些乌龟也是“放生道具”。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些吃斋念佛披着一身悲天悯人外包装的人,不知道正是他们的“放生”行为,才滋养了这些以贩卖“放生道具”为营生的人吗?

到底应该是哪些人下地狱?

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