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美女3

 自在3333 2024-05-15 发布于四川

      继续画东方美女。

      半个小时的起稿,包括构图定位的时间。

      再来半小时,整幅画的构图基本确定了。

      笔直的伞柄是用了直尺的,徒手画不了这么直。

      开始修形了,要把神态感觉找到,借助这种感觉才能确定一些关键部位的平面形是基本上准确的。

      素材照片中的深色衣服颜色太深,看不见衣纹,但我不可能把衣服画成纯黑,所以试着看看能不能凭想象画出衣纹。

      衣纹的效果不太好,只能走着瞧了,到时候把衣纹表现得若有若无,看看能不能蒙混过关。

      一共用了三个小时,才算真正完成了起形。

      开始深入,把神态感觉慢慢表现出来再说。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么绘画的艺术和技术两方面,体现在热闹里还是门道里呢?我坚定的认为,热闹体现的才是艺术,门道体现的只是技术,艺术是给大家欣赏的,如果没有外行都能看明白的热闹,谈什么艺术呢?

      所以,我画画的时候,是重视热闹远胜于门道的,而人物画的热闹,我认为就在容貌和神态里,画美女嘛,就得美,容貌神态都要美。

      素材中的人物面部左下方有一个略微凸起的结构,就是所谓的'旮旯肉’,这是她的个人容貌特征,有独特的味道,是要表现出来才对的。

      但东方美女的美,应该表现得圆润柔和,也就是所谓的珠圆玉润,所以那个结构不能太鲜明,不然不好看,要若有若无。

      要看得出来,又要看不清楚,就是我对脸部左下那块结构的表现原则。

      嗯,这么去画,她的立体脸型就比较好看了,初步有点'热闹’了。

      怎么让那一处的体积结构看上去若有若无的,这就有门道了哈,所以,画的是热闹,用门道来体现热闹,没有门道热闹不起来,这就是我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吧。

      用14B铅笔把眼珠提黑,让她眼神中特有的风情表现出来,这幅画中的'热闹’就已经表现出六七分了。

      14B铅笔的墨粉非常黑,已经超出照片的表现力了,所以,从纸面上看到的眼神,要比照片中更鲜明哈。

      眼珠加深以后,五官和头发也都跟随加深了一下,相应的面部阴影也加深了一点,又需要做一些调整,才能保证在面部体积感上的珠圆玉润感了。

      素材照片中的头发是黑成了一片的,我试着画出一点变化,看起来效果还可以。

      衣服上大面积的深色涂起来太费时太痛苦了。

      画中人有一种江南美女的感觉,所以我加了一点江南水乡味道的背景。

      因为衣服上的深色涂起来太费事太枯燥,所以每一个时间段里都会画点别的才去涂衣服,这次我是细化了一下眼睛周边,然后把背景细化了一下。

      虽然面部已经大致定型了,但在每一个时间段里我都还会花点时间把照片中看到的不太满意之处修改一下,照片和实物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可以交替观察来进一步画好。

      衣服上的深色总算涂完了,然后试着表现一下衣纹,不敢表现得太明显,因为没有参考。

      到现在可以准备最后的润色了。

      最后的润色主要是让一些局部更经得起细看一些,对整体效果影响不大,而且局部的一些瑕疵在纸上比照片上明显,所以从照片上更看不出多少润色的作用。

      这幅画也是用了十五个小时,我自己觉得还是比较'热闹’的,那么'门道’上应该也不会太差了,对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