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首写黄昏的诗词 ​​

 湖心书馆 2024-05-15 发布于湖北

黄昏像是我们生命的隐语
它引导着人们去领悟生活中那一份平静与淡泊
黄昏并不代表哀伤。

这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一屋两人,一日三餐,四季流转,平淡的日子里,因为有了“她”和“他”,便有了温暖与归属。黄昏下的相依,餐桌上的关切,都是爱情最美的样子。愿你也能找到那个与你共赏日落,共尝人间烟火的人,一起将琐碎的日子过成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惆怅孤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愁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悲切 ​。

10首写黄昏的绝美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的黄昏浪漫与感叹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一共只有五句短短二十八个字,虽无一“秋”字,但却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这首元曲,超越前人的唐诗宋词,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被誉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10首写黄昏的绝美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的黄昏浪漫与感叹

《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白居易,出生宦官之家,三岁识字五岁背诗,十几岁就写下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又吹生”,让当时文坛刮目相看。30岁考取进士,后出任杭州刺史,在路途江边写下诗篇《暮江吟》,短短28个字,流畅明丽,在水边营造出宁静意境,露珠闪烁景象。

10首写黄昏的绝美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的黄昏浪漫与感叹

《普天乐·秋江忆别》
【元代】赵善庆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
壁月词,朱唇唱。
犹记当年兰舟上,洒西风泪湿罗裳。
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

黄昏的天空宽广悠长,秋天的江水多么苍茫。山腰上夕阳落下,大雁的孤影映照着夕阳。

山腰之上,夕阳缓缓落下,它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这一刻,夕阳的光辉与山腰的轮廓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温暖而宁静的画面。大雁在这个时候飞过,它们的孤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天空中的一支支笔,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秋日图景。

10首写黄昏的绝美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的黄昏浪漫与感叹

《减字木兰花·政和癸丑》

【朝代】宋 王灼

飞霞半缕。收尽一天风和雨。可惜黄昏。残角疏钟要断魂。
双鱼传信。只道横塘消息近。心事悠悠。同向春风各自愁。

“飞霞半缕,收尽一天风和雨”是一句经典诗歌中的描述,它表达了暴风骤雨过后,天空逐渐平静安宁的景象。其中,“飞霞”指的是天边余晖中彩霞缭绕的美景,而“收尽一天风和雨”则暗示着风雨交加的日子已经过去,天空逐渐变得平静。整句话通过描绘天空的变化,传达出一种安宁、平静和美好的氛围。

10首写黄昏的绝美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的黄昏浪漫与感叹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描绘了一幅元宵佳节景象:明月与华灯依旧照耀人间,然而那个曾与自己共度良宵的人却已不在身边。主人公睹物思人,泪水悄然浸湿了春衫的衣袖,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深深悲凉。

此词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恋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营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尤其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也成为了千古佳句。

10首写黄昏的绝美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的黄昏浪漫与感叹

《正宫 · 白鹤子》

元 关汉卿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
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湖内画船交,湖上骅骝骤。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相牵,秋水双波溜。
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
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正宫·白鹤子》是元代曲作家关汉卿的一首曲。作品用鸟啼花影烘托出一种绰约的意境,“人立粉墙头”一句更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原来是两个相恋的人耐不住相思,偷偷传递思念之情。“秋水双波溜”,用一双眼睛把女子的思念之情直白地表达出来。在白天女子看着焚着香的金鸭鼎,闲适地依傍在小红楼上,等待着月亮的升起,因为早已经和心上人约定在黄昏后见面。这首曲色彩明丽,形象鲜明,自然生动,富于美感,通过描绘一对情侣彼此的思念,刻画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

10首写黄昏的绝美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的黄昏浪漫与感叹

《南吕.一枝花.辞官》

元 孛罗御史(节选) ​

旋栽陶令菊,学种邵平瓜。
春风桃李,夏月桑麻,秋天禾黎,冬月梅茶。
四时景物清佳,一门和气欢洽。
趁一溪流水浮鸥鸭,小桥掩映蒹葭。
芦花千顷雪,红树一川霞,长江落日牛羊下。
山中闲宰相,林外野人家。

10首写黄昏的绝美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的黄昏浪漫与感叹

《滕王阁序》

唐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当夕阳西下时,天空好像染上了一层金黄色,晚霞如同烈火般燃烧,绚烂夺目。在这片五彩斑斓的天幕下,一只孤独的野鸭振翅高飞,它的身姿在霞光中显得格外矫健,仿佛与晚霞相互辉映,一同在天际舞动。秋日的江面宛如一面明镜,随着天空颜色的渐变,江水也悄然换上了一层淡淡的秋色,与天空中的蓝渐渐融为一体,水天相接,难分彼此。这样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遥远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遐想联翩。

10首写黄昏的绝美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的黄昏浪漫与感叹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北朝]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在谢朓离世之后的250年后,李白游历金陵,在金陵城西写下了一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李白长忆的那位谢玄晖,就是谢朓。玄晖,是谢朓的字。“解道澄江净如练”,李白把谢朓的诗句“澄江静如练”,化用进自己的诗中,仅将“静”改为“净”。以此致敬偶像。
诗中,李白描摹的是在南京孙楚酒楼看到的美景,与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澄江静如练”的空灵意境遥相呼应,二位诗人穿越时光达成心灵共契。
李白走遍了金陵的山山水水,比如凤凰台,留下那首著名的《登金陵凤凰台》。而谢朓足迹停留过的地方,都有李白吟诗的身影。

在李白的诗歌中,一次次出现谢朓的名字。“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在谢朓的诗歌里,李白仿佛看到两百多年前的六朝风雨;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公亭》)——李白反复摩挲谢朓在和亲友别离时的心境;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李白还幻想着,假如能和谢朓一起去往长安城……
不止金陵,在谢朓曾担任太守的宣城,也有李白寻访的足迹。
在宣城谢朓楼上,李白酣畅淋漓赋就《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为他的豪兴逸志营造最贴切的意象。诗中,李白亲昵地称呼谢朓为“小谢”。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10首写黄昏的绝美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的黄昏浪漫与感叹

《雪梅香》

宋 柳永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
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无聊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柳永第四次落第后,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在游荆湘时,他思念家乡,想念情人,写下这首词。
秋天,景色萧索,柳永独自登楼,俯望四野,大地苍凉,触动了悲秋的情怀。柳永此时的心情应该和宋玉写《九辩》时差不多吧。
游子思乡之外,柳永想起远方的佳人。离别多日,她应该是满面愁容了吧.如今我们天各一方,相见无由。就让我把这份相思托给大雁,让它带去我的思念吧!

10首写黄昏的绝美诗词 ​​,感受古人笔下的黄昏浪漫与感叹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落日镕金》是李清照晚年之作,是她晚年时流落在江南,境况凄苦之下伤今追昔所写下的词。这首词的思想内容是,作者因怀恋故国而寂寞孤苦的情怀与外界“元宵佳节”“酒朋诗侣”的热闹气氛形成强烈反差,曲折委婉地表现出作者无以慰藉、不可化解的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怀恋之情及对旧日生活的无限惋惜之意。这首词的艺术特色是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由此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