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武夷山

 大地菲芳 2024-05-15 发布于河南

武夷山茶园 唐亮摄影

感悟武夷山

唐亮 ‖文

武夷山是一座耳熟能详的山,但在我心目中,它似乎很遥远,然而,这次随小荷团队出游,四个小时的高铁,就到达南平市,半个小时左右的大巴就到达了武夷山下,让我觉得武夷山似乎就在我眼前,无意中生出一种亲切感,

当然,武夷山的亲切,还在于它不算太高,但它那巨大山岩,又显得特别的有气势,而满山的郁郁葱葱让人的身心感到了清新和舒畅的感觉。据导游介绍,这里的负离子高达10000个/立方厘米,实在是天然的氧吧。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四处都是茶,对于爱茶的我,当然有种天然的亲切感。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东西,尽管现代的很多人,不喝茶,只喝饮料,岂知有很多饮料也都冠名茶,如冰红茶、冰绿茶之类。

到达武夷山后,我们立即入住一个度假村,融景度假村,七幢小楼,分建在小山岗上,背靠千亩茶园,面对清澈的崇阳溪,环境优美又优静,休息片刻后,我们就正式开启武夷山之旅了。



1/ 大红袍景区

对于福建,我也是第一次踏上这个区域,平时遇见过一些福建人,但大多是茶商居多,因此福建无形中与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大红袍景区就是以茶为主题的景点。
我们开始真正进入武夷山中了,首先走进深长的峡谷,而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令人惊叹。看到了石壁上的刻的“严韵”,以及朱熹等人的诗句摩崖石刻,令人遐想。当然这里最主要的是大红袍茶叶的诞生地,目前在山崖上还保留着三棵六株大红袍母树,至今已有350年的历史,当然这几棵古树列入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据说从母树上制作的大红袍茶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也是现代茶叶第一次被藏国博,今后也不再从母树上采茶制成茶叶了。
我们仰望着六棵树,就象望着什么圣物,它并不高大,也不显得古老,其实就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茶树差不多,但是它的特殊地位就是显得那样的神圣,这让我想起人类,很多伟人也是看似貌不惊人的,但一看他的历史作用,就显得高大伟岸起来了。
晚上,一台“印象大红袍”情景剧吊足了我们的胃口,因为这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组成的“印象铁三角”领衔导演的,是继《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后第五个印象作品。
这里最大的亮点是山水实景演出,剧场表演区域由环绕在旋转观众席周围的仿古民居表演区、高地表演区、沙州表演区与河道表演区共同组成,仿古民居表演区借鉴了武夷山下梅村的民居建筑元素,使得演出现场更象是有着近两千座位的巨型茶馆。
该剧突出了故事性与参与性,展现了茶史、各个制茶工艺、还有大王与玉女的爱情故事,诉说着大红袍的来历、现代人的烦恼,以及一杯茶所带来的幸福和感悟,最高潮是穿着民俗服装的侍女,递上一杯大红袍,走到观众席中,让观众一品芳茗,我也有幸尝到了一小杯大红袍。
七十分钟的演出,完全在开放的山水间进行,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座“山水环景剧场”。炫丽的灯光,映照在大王峰和玉女峰的山头,山下的水也被照亮,演员在这中间又是跳又是舞,给人以一种穿越时空,如梦如幻的效果。而近两千人的观众席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时进行旋转,仿佛身临其境。
印象大红袍,留给游人的是大红袍的历史印象、情感印象、艺术印象……



青壁小路 唐亮摄影

武夷山岩 唐亮摄影
2/ 天游峰

武夷山有很多山峰可供游览,但天游峰是必去的,尽管看起来并不高,只有408.8米,实际攀登的高度只有200多米,然后一旦真正开始爬的时候,也是非常费劲的,尤其是最后400多级台阶,是非常陡峭的,但是风景也是十分的美丽壮观,尤其当站在一览亭时,濒临悬崖,高居万仞之巅,凭栏四望,云海茫茫,心旷神怡。当年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此时也领略了之所以叫天游峰的意境,一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因此名为天游。当然,在攀登天游的路途中,也有不少景点,特别是看到武夷精舍,那是由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造的书院,有仁智堂、止宿寮、石门坞、寒栖馆、晚对亭等建筑,朱熹在这里著书立说,倡导讲学达十年之久,这里也是著名的“紫阳书院”的前身,无疑这里也成为了读书人的圣地。
我们匆匆进去瞻仰了一番,出来时买了把盖有书院印章的纸折扇,也算是带点朱熹的遗风回去。
其他景点也来不及细看,比如那个铁象岩、云窝、茶洞等等。
最后到达天游观,这是一座宫观式建筑,观后有红豆树,树旁胡麻洞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其中最大的一幅,写着“第一山”,当然这个第一山有何出处?有人说,因天游峰是武夷第一胜地,理应号称第一山;还有种说法,这里是道教名山,道教创始人老子,“老子天下第一”,道教所占据的名山,就应该是天下“第一山”。无论是人和物、山和泉,似乎有了“第一”的名份,就有统领天下的资本了。
在下山途中,还看到了中正公园的牌坊,以前看得最多的是中山公园,而这个中正公园还是第一次看到,据说在文革中被毁掉,后来才得以恢复,还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其实这个天游峰足够玩一天的,各种景点比比皆是,而且有着不同的故事和神话,即使蜻蜓点水一般,也点不全这些琳瑯满目的名胜古迹。



漂流中 唐亮摄影↑

漂流中 唐亮摄影

3/九龙溪漂流

有人说,到武夷山不去九曲溪漂流等于白来。因此这个漂流让人充满了期待。幸好天气很帮忙,据说,在我们来到之前的五天,因天气下雨,水位超过了警戒线,漂流项目停止运行了五天,而我们来到的这天,不热不冷,即没有雨,也没有大太阳,温度适宜,习习凉风,吹在身上感到特别的清新。

所谓九曲溪,是因为这条溪弯弯曲曲,折为九段,在武夷山的群峰之间流淌,因此坐在竹筏上观赏山景,实在是心旷神怡,而且这里的竹筏全是人工手撑竹篙,而不是象桂林漂流那样是用机动竹筏,更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情调。全程漂流需要一个半小时,全长约9.5公里,在这段时间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是终生难忘的。

我们坐在竹筏上,不时经过激流,剌激的碰撞,或者是水浪扑打,不时引来惊呼,随即,又是随波逐流,显得轻快、迅疾,不一会儿又遇到险滩,特别是竹筏在经过落差段时的颠波,让人感到有惊无险的惬意。

掌篙人不时给我们介绍沿途的山岩,每个山岩都有相应的传说,比如人面石,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象个和尚,后面一石象尼姑帽,于是就有了“和尚背尼姑”的传说。

当然,最多的是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因此被称为水上动物园,什么卧狮美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象鼻石、骆驼峰等等,维妙维肖,越看越象,越看越觉得有点意思。

有一个竹筏上,小荷人也不闲着,面对山水,有人诗兴大发,吟诗唱词;也有人亮起歌喉,男女对起了情歌,那声音在山涧回响,不知是否能穿越几百年,惊动同样在这里吟词作赋的朱熹,他听到后会作何感想?

而我坐在竹筏上,想体验一下撑篙的感觉,当我手握竹篙往水中撑时,感到力不从心,无法撑到底,竹篙仿佛浮在水面上一样,没法找到支撑点,如果竹筏由我撑行的话,肯定会漂得不知所措。

九曲溪中的每一曲,就象是一个篇章,每一章有着不同的风韵、不同的旋律、不同的画面,每一章都有优美动人之处,都有诗情画意的境界,而人在自然的作品面前,往往显得格外渺小,显得贫乏,甚至缺乏创造力,由此可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是真正伟大的杰作。


一线天中 唐亮摄影

穿越山洞 唐亮摄

4/一线天及其它

对于一线天,我们并不陌生,特别是我们苏州人,从小就知道天平山有个一线天,西山石公山也有个一线天。在武夷山知道也有一个一线天时,似乎迷住了我,非想去看一看。我们游团的第三天是自由活动,大多数人去了古镇古村的,只有我们八个人,再次来到了武夷山,直接去了一线天。

这个一线天,分左右两条,大部分人选择右边一条,确实右边一条是最奇葩的一线天,越往上爬越窄,长长的台阶,往上看,真是石逢中的一条,可谓天光一线,而且还不时地滴着水。

队伍缓慢地往上走,不时地听到前面的人说过不去了,因为这一线天最窄处只有30公分,一般胖点的人想过去确实是有困难的。我的同伴不算太胖,但也觉得有点硬撑过去的感觉。如果身上还背的行李,那真是会进退两难的。这个一线天可真是名符其实的。据神话传说,是桃花仙女用绣针划开的,也有说是伏羲大神用斧所劈形成的,用地质学来解释就不是用一二句话就能说得清的。

当我们走出一线天,不由得舒了一口气,走出来,似乎全身心地得到了解放,真是一个很剌激很过瘾的景点。

走出一线天,沿着山道去寻找虎啸岩,一路上走在翠林深处,大口呼吸,这难得的氧吧是否能把我们的五脏六肺清洗一番。

终于看到虎啸岩的石碑了,往上走,看到了天成禅寺,当然寺院并没看见,看到的是古壁上雕着的巨大观音像,烧香的人很多,我也拿上三柱香,虔诚地朝拜一下。

虎啸岩就在天成禅寺边上一侧,沿着小路走过去没几步就到了。据说山风掠过巨洞时会发出近似虎啸之声,当然我们没有听到,但这个虎啸岩很威严,有说,一岩兼有群峰之胜。站在山岩上,还算胆大的我,也会觉得心颤。

从虎啸岩往前走,路过好汉坡,在九曲溪漂流时曾看见在一个巨岩上,环绕着一条路,觉得很惊险,而现在我们就在这坡上,看着“之”字型的台阶,倾斜度在六七十度之间,阶梯狭窄,迂回曲折,犹如天梯一般,此刻天也下起了雨,时间也不允许我们往上攀登,于是就在坡上留了个影,我们只能喟叹一声,此刻,我们做不了“好汉”了。

雨是越下越大了,我们也领略到了山雨的气势,不过我们还有一个目标:水帘洞。虽然有三个伙伴中途离开回去了,剩下我们五个人继续走向下一站。转换了三次景区公交,终于到达了水帘洞站,这里似乎是一个比较偏僻的景点,也许是天下雨的缘故,来到这里的人并不多。从站台走到景点,还需要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不过路还比较好走。在雨中一路行走,一路观看山景,看到了据称是“坦泰尼克号”的岩石,确实,巨岩斜插着,象极了倾覆的船体,而且下着雨,更有种在波涛中的感觉。

一路上,不时看到小瀑布的景象,于是我们想象着水帘洞的气势。终于到达水帘洞的登山口了,我们开始拾阶而上,雨雾中,看到了水帘洞的石碑,一阵欢喜,因为看到希望了,然而眼前展现的是一片草坪,草坪上有两只白鹅在叫唤着,怎么水帘洞还没有出现?也没有听到水帘的哗哗声。

循着小路,转了个弯,眼前展现巨大的黄色山岩,山岩中间有一排古建筑,而通向建筑的是一条横贯半山腰的阶梯,在山岩项端有一条水柱往下直泻于下面的池中,气势很大,但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水帘”,而且这个洞也不想象中的洞穴,而是一个敞开式的,没有进深感的“洞”,其实我们开始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洞口,只是感觉到,突然不下雨了,其实我们已经站在洞中了。因为它的上下左右都有百米长的高度和宽度。据说是有个洞穴的,只是深藏于收敛的岩腰之间,但是我们没有看到。靠近水柱,能感觉到水珠飞溅,似乎能产生“明珠万颗画垂帘”的意境。值得一提的是黄色岩石上的石刻,最著名的是“活源”两字,边上则有很多其它摩崖石刻。供奉宋朝大儒刘子翬、朱熹、刘珙三位大贤的寺院,就是那个半山腰的古建筑。整个黄色的洞口,给人的感觉就象来到西北高原,在下山的路上,看到黄色的建筑残垣,就象窑洞一般,这个武夷山,我感觉到它的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的面貌。

三天的武夷山之旅,只是感觉还远远不够,后来看到一张武夷山旅游图,发现有一大半的景点都没去,因此在这里那怕玩上一周也不玩过来。

总之,武夷山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中国的山水给历代文人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和灵感,那么我能从山水中获得什么呢?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从山水中获得了身心的体验,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又多了一个窗口,山水之间、人生之间、人情之间等都有着某种的联系,解开“联系”之谜,也就能解开生命之谜,这个生命不仅仅是动物,包括山水和植物,它们是相互作用的。






唐亮  苏州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苏州市小荷作文教育培训中心。著有随笔集《六月九重天》(两集),发表于各报刊散文、影评、书评类文章,上千篇,并在多次征文中获奖

请点击标题阅读
唐亮老师的作品

1、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述

2、茅奖改编的影视剧综述

3、2019年的阅读

4、小说 ‖ 手机响了

5、宅家纪实 ‖我的阅读生活

6、小说 ‖ 老屋

7、实力派小说 ‖ 口 罩

8、朋友圈 ‖ 从笔友到微友

9、小说 ‖ 老了

10、随笔精品‖ 高邮之情


11、跟着电影去旅游

12、小说 ‖ 梦想

13、心灵中的黄土高原

14、那年那月 ‖ 夏天的电影

15、小说 ‖  无声叹息

16、我与一个村 ‖ 鸿雁不忍离去的地方

17、创意·雅趣 ‖ 创造美的书

18、狗的眼泪

19、行走 ‖ 廿八都,心中的梦都

20、在无锡 ‖ 名人故居前的思绪


21、岁月流年 ‖ 黑 白 电 影

22、唐亮 ‖ 普陀山,心中的山……

23、山河走笔 ‖  文学甪直

24、新体验 ‖ 另一个世界

25、读书时间‖ 2020年的阅读

26、读书时间  ‖ 生活在“文学”中

27、美文 ‖ 心中的珍珠

28、情调苏州

29、北京名人故居之行

30、感怀海盐


31、古镇的滋味

32、风月 ‖ 不仅留在光影中

33、随感录 ‖ 过客

34、随笔 ‖ 看 雨

35、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36、读书时间 ‖马尔克斯的“爱情”影像

37、人文 ‖ 城市名称的美感

38、读书时间 ‖ 石黑一雄的电影世界

39、甫里八景新题

40、小鸡


41、山水中国 ‖  太湖的角度

42、山水中国 ‖ 藏在心中的阳澄湖

43、人文地理随笔 ‖ 读城读人

44、沈周是一个梦

45、走进翁相府第

46、2021年的阅读

47、乞乞科夫在中国

48、小地方
49、小说 ‖ 流浪狗白雪 【荐读】
50、情丝梦牵的“后花园”



51、作家随笔 ‖ 莎乐美的人生碎片
52、摄影散文 ‖ 云南纪行
53、我的私人文学史
54、美食与苏州人的生活
55、山河走笔 ‖ 疫情下的西双版纳之行
56、2022年的阅读
57、行走 ‖ 桂林散记
58、唐亮 ‖ “山·花”之旅
59、一个癌症陪护者的自述:在医院的18天
60、唐亮 ‖ 写给姑苏的一封情书



61、唐亮 ‖我心中的江南
62、唐亮 ‖ 我读纳博科夫
63、一首歌、一个剧;一个地方、一个民族
64、跨进丛维熙的文学之河
65、唐亮 ‖2023年的阅读
66、唐亮 ‖ 我的梦世界
67、唐亮 ‖ 恩施纪行



从一览亭看九曲溪  唐亮摄

大地菲芳文学微刊
总第814期
2024年05月1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