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师说药】回南天,家里的中药材也可能出现“湿热”症状

 百麦阁主 2024-05-15 发布于广东

回南天,整个世界仿佛被水汽包围,墙壁、地板、家具等都湿漉漉的,让人感觉湿答答的,干啥都觉得累。在这样的天气里,家里的中药材也可能出现“湿热”的症状,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

图片

图片
中药材的储存条件

中药材应保持通风、阴凉和干燥,避免日光的直射,室温应控制在30 °C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为宜。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由于截断面积增大,与外界空气接触面也随之扩大,易吸湿或被污染,要严格控制饮片水分在9%~13%之间,根据药材及所加辅料选用适当密封容器贮藏。中药材应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有效成分的破坏和药材的变色。

同时,中药材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容易吸引虫害和鼠害,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止虫蛀和鼠咬

图片

图片
如何正确储存中药材?
01
干燥法

图片

中药材所含水分及空气相对湿度是霉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控制药材水分使霉菌难以繁殖或生长受阻,从而达到防霉的目的。

回南天关闭门窗可以减少室内水汽的蒸发,保持室内干燥。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可以采用通风散潮、施用吸湿剂、吸湿机降湿等方法。若发现药材水分超高,应采用摊凉法(阴凉干燥处摊凉)、石灰干燥法 (药材置入石灰箱中)、密封干燥法对药材进行干燥。

02
密封法

图片

药材经严格密闭后,使其与外界的光线 、有害气体及害虫细菌等隔绝,少受或不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保持原有的品质,避免发生虫蛀、霉变等损失。

密封时,必须在气温较低,相对湿度不大时进行,一般以霉雨季节前为宜。密封的方式可根据药材的性质和数量,采用玻璃瓶、密封袋、密封罐等,有时可采用密封和吸湿相结合的方法。

03
冷藏法

图片

储藏于冷库 (2~10℃)中。低温贮存方法,可以有效防止不宜烘、晾中药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异现象发生。低温冷藏不仅可以防止中药材及饮片的有效成分变化或散失,还可以防止菌类孢子和虫卵的繁殖。

需要注意的是,冷柜中湿度较大,往往容易受潮,药材取出后要及时干燥。

04
抗法

图片

抗法是中药养护的一种传统做法,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它是利用某些物质的特殊成分或特殊气味所具有的驱避作用,达到防虫、防霉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量不多的药材养护。如泽泻与牡丹皮同贮,泽泻不生虫,牡丹皮不变色;土鳖虫内放大蒜头,蕲蛇、海马放入花椒或樟脑可防虫蛀;三七、瓜蒌、蜈蚣、哈蟆油喷酒可防虫、防霉;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贮于低温干燥的地方,可使冬虫夏草久贮不坏。

图片

图片
部分贵重药材的保存方法

名贵中药材大都以冷藏法(-5°C)保存效果最佳,既可杀灭蛀虫,防止霉菌生长繁殖,又可防止中药材色变。

图片

1. 燕窝

阴干或吹干后,放在通风、阴凉又干爽之处,也可装入双层塑料袋密封,放在冰箱冷冻保存。燕窝不宜阳光暴晒。

2. 人参

有红参与白参之分。红参一般不易被虫蛀,但必须保持干燥,晒时要盖上白纸,以免变色,可装在木盒或瓷瓶内密封贮存。白参(生晒参或糖参)既容易生虫,又容易发霉、变色。虫蛀常发生在主根上部及根茎(芦头)处。已受潮者,应及时晒干,收藏在瓷瓶内密封,方可保持原来的色泽。逢梅雨季节,最好放在冰箱中冷藏,也可贮放在生石灰缸中,但不得与生石灰直接接触,生石灰也不宜放得过多(约占容器的1/4即可)。因人参过分干燥,极易碎裂,造成损失。另外,西洋参干燥后,也应放在阴凉处密封保存。高丽参贮存方法与人参相同。

3.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遇热、遇潮都容易软化,而在干燥寒冷处又易碎裂。可用油纸包好,埋入谷糠中密闭贮存,使外界湿空气被谷糠吸收,从而起到保护药物的作用。也可装入双层塑料袋内封口,置阴凉干燥处保存。夏季最好贮放于密封的生石灰缸中。

4.冬虫夏草

将其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后,装入木盒,垫上防潮纸,置于干燥处或放入生石灰箱内,以免生霉、遭虫蛀;或者装入双层塑料袋密封,置于冰箱冷藏,也可用纸包好木炭,再放些丹皮,然后放上冬虫夏草并密封。此外,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贮于低温干燥的地方,可使虫夏草久贮不坏。

5.鹿茸

干燥后用细布包好,放入木盒内,在其周围放入花椒,封好盖存放,这样不仅可防止虫蛀、霉烂或过于风干破裂,而且还能保持鹿茸皮毛的光泽。如系鹿茸粉,则用瓷瓶盛装密即可。如果是锯茸,可将细辛碾粉调成糊状,涂在锯口或边缘处,烤干置于密闭的木箱内,在箱内撒些樟脑或细辛,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贮藏。

图片
图片
如何判断中药材是否变质?

中药储存时间过长或储存过程中保管不当,可能会发生虫蛀、生霉、变色、泛油等变质现象。

1. 虫蛀

虫蛀是指害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药材经虫蛀后有的形成孔洞,产生蛀粉,有的外形被完全蛀成粉状。

虫蛀可以通过观察药材是否有虫体、孔洞或细粉进行判断。

图片

图片

莲子

   莲子(虫蛀)

2.生霉

生霉是指霉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霉菌在适当的温度(25°C左右),湿度(湿度85%以上或药材水分超过15%),环境(不通风)的条件下,容易滋生促使腐败变质。

生霉可以通过观察霉斑或闻霉味进行判断。

图片

图片

当归

当归(生霉)

3.走油(泛油)

走油(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变化。走油与贮藏温度过高和贮藏期超时有关,常伴有虫蛀、生霉现象。

走油可以通过观察药材表面的油点或闻败油味进行判断。

图片

图片

桔梗

桔梗(走油)

4.变色

变色是指药材储存不当,使色泽改变的现象。药材有固定的色泽,变色可以通过观察和对比药材的色泽来判断。

图片

图片

百合

百合(变色)

参考文献

[1] 张贵君.中药鉴定学[M].科学出版社,2007.

[2]潘广洲,杨青军.介绍几种贵重中药材的贮藏方法的储存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10,8:164.

[3]魏莉.常见中药饮片的储存及养护方法[J].中国执业药师,2007,47(11):36.

审核:副主任中药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药剂科副主任 梁华伦

作者: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主管中药师 许伟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