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风并不淳朴的那些年

 半生不遂 2024-05-15 发布于北京

我妈老抱怨没有整块田地可供发挥,只能在泡沫盒子里将就,严重限制了她对菜园子的想象。

我劝她知足,院子里这一方天地虽然小了点,但好在种出来全是自己的,不用担心被人偷了,更不用大晌午还要睡在地头,看着那点收成。

早些年有片菜园,离家不算远,站在胡同口,黄瓜架都能隐隐约约看到。

那会儿网络还不存在,我爸专门在农业杂志上淘换各样新鲜品种,邮购来种子试种,往往才刚长成不到收获的时候,一个没留意就被人尝了鲜。

这种事,没在现场抓到就不好意思去找人理论,只能吃个哑巴亏,顶多站在嫌疑人家门口甩几句闲话骂几句街,不痛不痒的。

好巧不巧,一天我爸刚出胡同就看到有个孩子端筐从菜地里出来,紧赶慢赶没逮到,但是看清了是谁家的。

去找他家理论,还没进院就听见孩子的妈妈在教训孩子:“怎么才摘这么点儿,都不够一盘的!”

那一刻我爸倒像是做贼的那个,就怕跑慢了跟人家撞个满怀,影响了人家今天的菜篮子。

这样的家长一不能指望讲理,二不能指望教育好孩子,犯起浑来我爸肯定不是对手,只能认怂保平安。

这事给我们家留下一个经久不衰的梗,有什么东西不够了,谁都会抱怨一句“都不够一盘的”——怂人的精神胜利。

小偷小摸够一盘就收手已经算得上善良,大规模种植的西瓜、白菜、玉米,到了收获季都要在地里搭个棚子,24小时换人倒班看着,直到全部卖完一刻不能离人,稍一松懈就被人零元购,整片整片偷走卖掉,一家人一年的辛苦全部付之东流,哭都哭不出来。

我们家最惨痛的一次,是大秋刚收完的玉米晾在马路边,大人都太累了,晚上就没有全部装到袋子里拉回家,十几袋被人一夜装走,一粒没剩。

那时候我年纪还小,对于大人们的伤心难过没什么感知和记忆,但从我妈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咬牙切齿,也可以想象当年得气到什么地步。

村里谁是惯偷,大家心里是有公认名单的,也不乏有人被逮到过,无非跪地求饶说尽好话把东西还了,转眼跟没事人一样,涛声依旧,该偷还偷,只要没抓到就是赚的,没法指望这样的人有什么廉耻懂什么羞臊。

这么多年冷眼看着,这些人也没见遭什么报应,可能神鬼确实怕恶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