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颖超的书法竟然这么好?随手写的手稿,用笔娴熟、是无意于佳乃佳的好书法

 二闲居 2024-05-15 发布于福建

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有的因为大师之手成了不朽佳作,有的因为背后的历史人物而价值倍增。
图片
说到邓颖超,她虽然不是专业书法家,但在新中国的大建设中,她可是立了大功,深得人心,人们亲切地叫她“邓妈妈”。她的字啊,不管咋样都值得珍藏,更何况写得还真不错。
在茅盾故居门口,有一块石头上刻着邓颖超写的“茅盾故居”几个字。字儿虽不大,但那笔触既有力量又透着文气,刚柔并济真给力。
图片

邓颖超题写的茅盾故居

可能是因为石头上的缘故,感觉少了点墨气。要想要真正领略她的书风,得看看她留下的手稿,比如那封写满四大页的深情长信。
图片
邓颖超致袁雪芬信
信里,她那一笔一划,婉转流畅,看着都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此信是写给越剧大腕袁雪芬的。原来是收到袁老师结婚喜讯后,邓颖超高兴地回赠了这封信。

图片邓颖超致袁雪芬信

信中她说:听说你的好消息我真的超级开心!作为曾经经历过这一切的人,我想说经营婚姻就像一门艺术,得用心去对待。咱俩这么好我跟你分享这些贴心话。
这封信里,她站在“过来人”的立场,向对方“传递”家庭和谐宝贵经验。
图片
邓颖超致袁雪芬信
这信就是她们友情的写照,聊的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所以读起来特别温馨。字迹很轻松,完全是随意流露,一点都没刻意摆弄。虽然随意,但这笔墨功夫还是透露出了几分老练。
图片
邓颖超致袁雪芬信
看看这封信上的字儿,看似随手一挥,其实呢,每个字的大小、每笔的长短、整个结构的松紧都恰到好处。这就是邓颖超把长久练书法的习惯,把笔法技巧融入了日常写字里。
这也给我们书法同好们一个提示:要想书法写得好,只有多写多练才是王道。得跟毛笔长期亲密接触,熟到不能再熟,才能心里想啥,手上就写出啥。
图片

邓颖超信件

这就是所谓的书无百日功——书法是要全靠平时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当然,别以为闭着眼睛瞎写就能出奇迹,如果审美基础差,写出来的可能就是些坏习惯。这也是为啥有人写一辈子字,一出手还是俗气得不行的原因。
说到邓颖超的书法,清新有文化气息,高雅意境深远。那是因为她小时候就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审美上很正统。
图片
比如这个“甫事”中堂楷书,是她十三四岁时写的,学的是颜真卿的楷书风格。字写得稳重端庄,笔触干净利落,把颜体楷书的那种正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一代的长辈,从小耳濡目染着书法文化长大的。那些她们小时候学的东西,现在想来也许显得有点古老和深奥了。
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化,力量是真强。对于打造一个人的品格,修养、灵魂,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图片

图片邓颖超(上)和周总理书法(下)对比

在那个大家都注重文化的年代,稍微读过点书的人,写的字都差不到哪去。更何况像邓颖超这样勤学苦练、心地坦荡、胸怀宽广的人呢?
发现一个有趣的事,那就是邓颖超和周总理的感情好得简直是全国人民的“模范夫妻”。
他们俩的书法也越来越相似。比如邓颖超的一个题字作品,你会发现跟周总理的许多字迹挺像的。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一起互相吸引,互相影响的缘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