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辩护十三式:58天54讲,更新完毕。

 邹玉杰律师 2024-05-15 发布于安徽

想多了,全是问题;

做多了,必有答案!……  
《技术辩护十三式》,终于更新完毕。

〇1

3月17日,开始写出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如何接待当事人》,至今即将整整两个月。
在此期间,共计整理出了五十四篇文章,内容大概包括:
1.接待客户
2.会见嫌疑人
3.如何沟通
4.如何写作
5.如何阅卷
6.如何调查
7.如何检索
8.如何发问
9.如何质证
10.如何辩论
11.如何合作
12.如何讲故事
13.如何规避风险
……
为什么要写这些?
主要是因为,这些内容基本上是一个刑辩律师最基本的能力,一旦掌握的这些,办理刑事案件时,即便不见得次次“马到成功”,至少结果不至于太差。
假以时日,即便不能登峰造极,至少有可能“炉火纯青”,时不时搞出一两个精彩案件,还是有可能的。

当然,还有一个私心,就是今后带新人时,相对比较省事些,让他们把这五十多篇文章好好看看,用不了几天,肯定要比之前一遍遍的说,效率要高很多。
而且,对于其他年轻律师来讲,这些内容也是跟有用处的。

〇2

输出,倒逼输入

人,掌握的东西都是有限的。
我掌握的刑事辩护技巧,同样是有限的。
为了写出这几万字内容,同样也会耗到江郎才尽,“才尽”了咋办?
找书研究呗。
如今的世界,几乎没有新鲜事,大多问题都有答案,答案就是网上,或者书里。
为了写出这些文字,我整整看了六本书,尽管没有一字一句的看,而是有所选择的看,也是收获良多。
开卷有益嘛。
而且,是带着问题去看的,是为了解决心中疑惑去看的。
更何况,最终不仅解决了困惑,还总结出了经验,甚至还得到了升华。

〇3

输入,为了输出

貔貅,只进不出。
人,不是貔貅,必须有进有出,方能保持平衡,毕竟这个世界能量是守恒的。
作为刑辩律师,看书学习的目的必须要有,而且要比较功利才更好,如此,效率过于才会更高。
比如,带着问题去学习去研究,或者带着外出讲课或者写篇文章的目的去读书查资料,往往效率特别高,而且记得也特别持久。
目的明确了,人不容易焦虑。
有了目的,一门心思去干活,去解决问题就好了,不用再想其他乱七八糟的事,这样能量消耗的反而更少。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面对选择,不知如何选择,左思右想犹豫不决,此时耗费精力是不是最厉害?
一旦要走的路确定下来,反而就没有那么累了。
所以,我们读书学习时,最好要定下目标和方向,比如为了写点东西。

〇4

输出,带来案源

坚持写点东西,好处还是蛮多的。

比如:
1.记下了奇思妙想,防止一闪而过,了无痕迹。
2.总结了成功经验,继续发扬光大。
3.复盘了失败教训,避免下次再犯。
4.记录了良辰美景,留下美好回忆。
5.……
对于刑辩律师来讲,实际上的好处不仅只有这些,最重要的是最关键的,还有一个好处——真的,可以带来案源。
比如,我们把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了出来,发布了出去,吸引了潜在客户,随着客户认识的深入,可能还会影响到他们,最终打动他们。
或许,客户就选择了我们。
是因为我们更专业吗?
还是因为我们颜值更高?
又或者我们的平台更好?
貌似都不是。
原因特别简单——因为他们看到了我们的专业和能力。
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媒介,就是我们发布在互联网上的一篇又一篇文章。
输出的文字,成了我们与客户之间的牵线人!……


作者:邹玉杰律师

九章刑辩创始人;
安徽律师门户网创始人;

亳州律协·刑委会主任金亚太(亳州)律师事务所主任,亳州市法律援助优秀律师,谯城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