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历史人物:晚清莱州官场上的“交河县苏氏父子”

 胶东故事会 2024-05-15 发布于山东

本文要介绍的内容与晚清时期两位官宦人物有关。这两位官宦人物是父子关系,他们的籍贯为“交河县”(旧县名,属直隶),与胶东半岛的主要交集为都曾在莱州地界为官。

“回避”是清代官场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具体包括地域回避、亲属回避等多条内容。由于这一制度的存在,互为父子关系者不能同时在同一衙门或同一府县任职。但错开时段在同一府县当官则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本文提到的交河县苏氏父子,就属于先后在莱州任职的情况。

其中的父亲叫作苏名显,字炳臣。他于咸丰三年(癸丑)考中进士,此后长期在山东地方为官,先后担任齐东县荣成县的知县。同治二年,他又调任掖县知县。当时的掖县,是莱州府驻地(附郭县),地位比普通县较为突出(清代有冲繁疲难制度)。因此,苏名显从荣成调任掖县,虽然并非“提拔”,但可以视为“重用”。

在掖县任上,苏名显也表现的可圈可点。《掖县志》称赞他说:“精明强干,狱讼立断。”然而官场水深,在任职过程中,苏名显与顶头上司莱州府知府陆成沅产生矛盾。后者挟私报复,竟歪曲事实向时任山东巡抚阎敬铭进谗。阎敬铭没有详查就遵循惯例(上下级之间产生矛盾,更上面一般会维护上级权威)给朝廷递交奏本参劾苏名显。苏名显因此被免去掖县知县职务。

再后来,清廷派人实地调查,发现事情真相,便将苏名显“开复原参”(撤销原处分,但没有重新回到掖县任上),陆成沅则反被革职。从史料记载的情况看,苏名显此后又出任峄县泰安等地的知县。

与父亲苏名显相比,儿子苏龙瑞(字毓坪)的功名等级偏低,只是贡生出身。但他在莱州担任的官职却要更高。光绪十二年,他被任命为莱州府同知。按照清代制度,乾隆朝之后,知府为从四品,相当于其副职的府同知为正五品,知县则为正七品。苏龙瑞为何能以贡生身份而有这番出息?限于资料,这一点暂时不得而知。

在莱州任上,苏龙瑞也做过一些实事。比如,当地的北海书院年久失修,他曾慷慨解囊,捐修了后正屋和西厢。《掖县志》虽未明确对苏龙瑞进行点评,但收录有其相应诗作,大体对他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