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御风:熟地使用指南

 gaogaoyishi 2024-05-15 发布于云南

 一 

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可为之佐;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可为之佐。

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

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

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无逾于此,诚有不可假借而更代者矣。
图片
 二 

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入所生之处;热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处。

生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思腻膈。

生地黄酒炒则不妨胃,熟地黄姜汁炒则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黄之精妙。

 三 
图片
夫痰有五脏之异,痰出脾肺,用熟地则助其湿,用之似乎不宜,倘痰出于心肝肾,舍熟地不能逐之。

故人有吐痰如清水者,用二陈消痰化痰之药,百无成功,乃服八味汤,而痰气之汹涌者,顷刻即定,此心肝肾之痰用熟地之明验。

更有一种朝夕之间,所吐即白沫,日轻夜重,甚至卧不能倒,用六味汤大加熟地、山茱萸,一连数服而痰即大减,再服数十剂,白沫尽消而卧亦安,此亦熟地消痰之明验。

又熟地为补肾之正药,凡肾虚之痰湿证,用熟地不但不生痰,实能消痰,且用量宜多不宜少;大剂量熟地不但不腻膈,反有消痰开胃之良效。

 四 

痰因火动,用熟地补其阴,则火降而痰自消;肾虚而水泛为痰者尤宜服。

 五 

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以阳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

 六 

张景岳用熟地配解表药同用,治虚人感冒兼血虚不能托邪外出者,如五柴胡饮用熟地配伍柴胡,大温中饮用熟地配伍柴胡、麻黄,都是培血气以逐寒邪之意,使邪从营解。

 七 

用生熟地,宜以砂仁、陈皮、枳壳等药佐之,使有补血之功,而无碍胃之弊。

 八 

有气证,当用熟地而不可无者,则用桂心少佐可也;痰证,当用熟地而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
图片
 九 

遇其人真阴大亏,不能支持外感之热者,于治寒温药中,放胆加熟地以滋阴,恒能挽回人命于顷刻。

 十 

眼久昏暗,熟地、当归为君,羌活、防风为臣,甘草、甘菊之类佐之。

一说熟地主坐而欲起,目(目巟)(目巟)无所见。

 十一 

熟地佐鹿角胶极能补血。

 十二 

熟地得乌梅,引入骨髓;得砂仁,纳气归阴;得炒干姜,治产后血块;得丹皮,滋阴凉血;使玄参,消阴火;合当归,治胎痛;加牛膝,治胫股腹痛;和牡蛎,消阴火之痰。一说同砂仁,治胎动下血腰痛。

 十三 

张景岳擅长用熟地补阴血,认为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熟地又有补阴制水邪泛滥、固真气散失、厚肠胃等功效。

所以张景岳在其新方补阵29方中,用熟地者有22方,占73.86%,未用熟地仅7方,而这7方中仍有3方在加减项中使用了熟地。

 十四 

治疗久喘急性发作,症见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常以熟地配麻黄,标本兼顾,宜通培补摄纳并行,随证加入辨证用药方中,有较好的宣肺补肾、止咳定喘功效。

 十五 

生地、熟地制炭后,既有补肾之功,又添涩肠、生血之效,且无滋腻滑肠之弊。

治慢性泄泻,可用生地炭、熟地炭各15克,与焦山楂合用,辨证加入方中,补而不腻,止而不滞;

治慢性失血,可用生地炭、熟地炭各20~30克,与炒当归并施,则共兼生血与止血之功。

 十六 

治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悸不安,熟地黄配酸枣仁、柏子仁、党参、当归,制丸或熬膏服均可。

失眠若因发热病,耗伤津液引起,用生地黄为佳,常配玄参、石斛、麦冬,以滋阴清热治本。

 十七 

妇人崩漏不止,用熟地4~5两,党参1两,浓煎予服,可以转危为安。

又好学深思之士,用脑过度,头眩欲扑者,用熟地2~3两煎服,亦效。

青年嗜色,老年常发哮喘,用普通定喘剂无效,必以熟地、肉桂同投,其势始杀,即所谓纳气归肾之法。

 十八 

麻黄合熟地,作为君药配对使用,能破寒凝痰滞,治骨质增生。

麻黄性主温动,熟地性主凝静,两药配伍,动静相兼,刚柔相济。

麻黄得熟地,其向外宣透皮毛腠理变为入内搜剔积痰凝血;熟地得麻黃,其凝静之性得以调拨,药力易于流散而增强滋养肝肾经脉之功。如此配对,既能搜风涤痰治其标,又可填涩肾精固其本。

 十九 

熟地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