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止“内耗”的6个顶级思维,每个父母都该了解

 阳光灿烂u80b 2024-05-15 发布于广西
GIF

▲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父母是原稿,孩子就是影印件。

我们平和自洽,能量满满,孩子也会用最饱满的热情努力向上生长。

——鹿妈 

罗翔说: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有一个经常制造内耗的人,不停地制造矛盾和争吵。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每个人的神经都很紧绷,生怕犯点小错误,就会引发家庭战争。”

是啊!如今的许多家庭,时时刻刻处于紧绷的状态下。

父母不和睦、挑剔孩子、打压式教育,这些种种的一切行为,仿佛让一个家庭处于“精神刑场”之中。

最终,被“内耗”的家庭摧毁的孩子变得自卑、极度敏感。

要想培养健全的孩子,父母就要戒掉“内耗”,让家庭处于和谐、温暖的氛围中。

因此,让父母停止“内耗”的几个顶级思维,是父母的必修课。

接受不完美

知乎上,有一位妈妈是完美主义者,她对儿子的要求非常高。

字写歪了一点,就要重写;做错一道题,就被要求抄三遍;考试丢了一分都会骂孩子好半天。

在一次期末成绩中,儿子考了班里第三名,得到成绩后妈妈就开始对着儿子挑剔:

你的口算错了两题,上课又走神了吧!

你看看,这个字占格又错了,说了多少遍?

妈妈的挑剔霎时间让儿子的心跌落到谷底。

就这样,儿子越来越反感学习,成绩也越变越差了。

有很多的父母,每一眼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

成绩好,挑剔他贪玩;懂事的孩子,嫌他成绩差……

孩子做什么都不满意,最后孩子都变得了自卑、懦弱、逆反。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90%被大人教坏了。”

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孩子是差劲的,有的只是父母眼光中的偏差。

德国化学家奥托·瓦拉赫读书时成绩排名倒数第一,被父母送去学油画,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机缘巧合下,他接触到了化学,并让自己的大脑被点燃,最终在化学上创造了奇迹,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对一个生命最大的尊重,就是看见、接纳、尊重他的不完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找到最佳点,潜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教育做到“扬长避短”,你就会看见孩子的花期。

舍弃比较

有一个很窒息的故事。

小女孩考了100分,却被妈妈“泼冷水”:

“那是你运气好,你有本事和你同桌一样每次考第一?”

女孩想学跳舞,妈妈说:

“小雯跳舞就像一个仙女,你像什么?像一只笨拙的大肥鸭!”

女孩想看电视,又被打击:

“你同桌平时看电视吗?人家学习这么积极,你怎么光想玩?”

有一次因为考试同桌分数又比她高,被妈妈数落一顿,女孩生气地说:

“那你干脆认她当你女儿好了。”

妈妈的每一次比较,都给了孩子多一次的打击。

许多父母都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自己家的孩子,总觉得:

别人家孩子“成绩好、懂事、还体贴”,自己家孩子就是“成绩差、爱顶嘴、唱反调”。

就这样,经常被否定的孩子,最终只有两种结果:

自暴自弃:“反正我怎么做你都不满意,那我有什么好努力的”,最终叛逆。

胆怯自卑:“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遇到难度大点的事情就退缩逃避。

每一个努力变好的孩子,都希望被父母看到,我们要学会去肯定他的付出,让他拥有价值。

在杭州一名女孩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

放学回家后,父母拿出女儿爱吃的甜品安慰鼓励。女孩先是一脸惊讶,随后绷不住情绪红了眼眶。

妈妈说:

孩子平时熬夜早起学习,自己很是心疼,希望孩子能稳住心态,再接再厉,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是啊,每个孩子都应该做自己。

身为父母,我们要学会关注孩子本身,去看到孩子的进步,让他知道“我有价值”。

学会给自己“松绑”

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中有一对窒息的家庭。

女孩张沛从小就被妈妈管控着:

妈妈经常闯入她的房间,翻看她的日记和相册;

上厕所时也毫不避讳地闯入;

成绩下降一点就劈头盖脸地骂她;

高中时因为放弃了保送名额,被妈妈怀疑早恋。

长大以后,她依然无法脱离母亲过自由的生活。

父母不经允许拆她的快递,给她安排相亲,撮合她和不喜欢的男孩……

这些在她看来非常窒息的事情,妈妈却以为是亲密无间的爱。

心理学家李雪说:

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会到痛苦。

有些父母毫无分寸地去控制、约束孩子,其实就是在“虐待”他。         

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指出:

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是好奇;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

当孩子在没有自由的环境下成长,最终都会是以“逃离”父母为幸福。

有人说过:爱要张弛有度,才能生出温度。

许多时刻,父母的皮筋拉得越紧,孩子就越容易反弹。

对孩子来说,有时候不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孩子,最该做的一件事就是“静”,放松彼此,才能建造和谐的关系。

建议所有的父母,在付出之前,学会问孩子“想不想要”。

好的家庭,都要有一定的“松弛感”,让孩子自己去长大。

学会宽容

网上有这样一个新闻。

有位妈妈带女儿去买东西时,让女儿拿着手机去付款,结果,女儿将金额错付成了3万元。

当时女儿吓得大哭,一旁的妈妈也很着急,却没有对女儿发火。

而是冷静地安慰女儿: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别担心,每个人都有失误,但是我们要吸取教训,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好。”

事情解决了回到家,妈妈看到女儿还哭丧着脸,又安慰了好一阵,女儿才笑了起来。

事后,这位妈妈感慨道:

“还好,3万元给生活里增添的只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事故。”

其实,孩子犯错并不可怕,但是我们要学会给孩子机会去改正,去成长。

你要相信,孩子的每一次犯错也许都是“不小心”“无意识”地,不要因为一时的错误去否定孩子。

给孩子反省的空间,远比批评孩子更重要。

一位作家曾讲过一个小孩偷拿钱的故事。

在一间教室里,这位作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们谁偷拿了家里的钱?”

一个小男孩举了手。

后来作家对着男孩说:“你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子汉。”

因为这句话,那个小男孩一直记着。

后来小男孩领悟到:一个人是可以犯错的,但是要改正。

有时候,宽容孩子的错误,就是在教他“承担责任“。

教育,考验的是父母的耐心与脾气。

父母要多给孩子机会去“反省” ,胜过任何一次说教。

积极思维

山东聊城有一个男生,去年高考700分。

记者在采访他的父亲时,他的父亲说:“孩子平常比较贪玩,很多家长会当成缺点,我们从小把这当作优点。”

这句话,看似普通,却非常有智慧。

因为思维的不同,所以孩子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如果父母的心态总是负面的:作业不会就是“脑子笨”;不爱说话就是“闷葫芦”等这样的“评价”,其实就是在否定孩子,最终让他变得自卑、敏感、懦弱。

如果父母心态是积极的:

作业写错了“可能是方法不正确”;性格内向的孩子“做事稳重”。

这样积极地评价,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会越来越优秀。

有人说过:你眼里的孩子是什么样,他们就会长成什么样。

积极正面的评价,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在电影《告别昨日》中有一个男孩戴维。

在父亲眼中他很差劲,于是有一段时间他就是破罐破摔。但是,戴维的妈妈却觉得他能成为一个赛车手,还一直鼓励他“你能行”。

这份鼓励和支持,推动着戴维朝梦想一路进发,最终夺得了自行车比赛的冠军。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赞赏。”

生活中的烦恼和困苦无可避免,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心态。

因为,积极的父母,教育永远在考虑孩子。

我们要永远给孩子“正能量”,把“我相信你可以做好”刻在骨子里,从积极、乐观、正面地去教育孩子。

积极的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底色。

保持自我

最失败的教育就是,自己摆烂,拼命要求孩子。

是啊,很多父母都处于“不自省”的状态:

自己下班回家玩手机,孩子回来就必须看书学习;

妈妈可以去打麻将,孩子却不能玩游戏……

父母拼命摆烂,再努力也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一位高考699分男孩,火的却是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叫杨晨芬,只有初中文化。

结婚以后,被身为教师的丈夫影响,一家人的阅读氛围非常浓厚。

她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也开始寻找自我,不仅监督儿子学习,自己也开始奋发图强读书。

儿子读初中的时候,她就通过努力考取了大专文凭。

后来,儿子上高中以后,她又开始学习短视频创作。

这一路,她一直非常努力,没有因为孩子而放弃自我。

儿子也被她的行为深深影响,成为一个特别努力的人。

好的教育,父母都有“自省”的能力。

父母越努力上进,孩子越勤奋刻苦;父母自身越严格,能让孩子变得严谨、自律与坚韧。

有一位妈妈说:

这个社会可能有很多声音都说女性就应该在家里。

但是做了母亲以后,我就想成为孩子的榜样,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

是啊,作为父母的我们:

不要因为有了家庭而让自己变得卑微;

父母喜欢的事、爱好、理想都不要为了孩子而改变,而要学会“自我成长”。

父母好好活出自我,活得自信、坚定、从容,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

《海边的卡夫卡》中写着一段话: 

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

如果水质过差,树苗不仅不会成为参天大树,还会枯死。反之,如果收获了足够的营养,小树苗便会茁壮成长,结出硕果累累。

这句话也像在说:如果父母“质量”不好,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节奏。

因此,我们要做“高质量”的父母,不要时刻忧心忡忡,也不要时常抱怨连连。

父母就要学会“自我调节”,只要有足够大的勇气做到:

不评判、不说教、不指责,全然地理解、支持、欣赏。

点亮在看,我相信,每一个家庭都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