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好山好水好城池

 昵称45109175 2024-05-16 发布于浙江
4月12日,在历经10个小时的动车之旅(跨平原,过大江,越高架,钻隧道)后,我和爱人于晚上10点多到达心心念念的山城“雾都”——重庆。下榻距离重庆北站和江北机场都不远的四星级酒店。稍稍洗漱,便进入梦想,期待明天的美好相遇。

1山水相依——山是骨架和脊梁,水是血脉和气韵

长江雄阔,嘉陵秀美,两者交汇于此——重庆,充分诠释着何为“山水相依”。

坐拥大山、大水,空气非常湿润,加之四周有高山阻挡,地面风力较小,常年雾气朦胧,故有“雾都”之称。

重庆四面环山,城池依山而建,人们傍水而居,道路高低不平,建筑错落有致,自古就被誉为“山城”。文史专家彭伯通先生曾在《古城重庆》一书中讲述了山与城的关系,用一句“城在山上,城又本在众山中”进行了勾勒和总结。

不过,在重庆人眼里,重点不只在山,而是江山并存,山环水绕。山是骨架和脊梁,水是血脉和气韵,山与水的一曲和弦,弹奏了千万年。

作为一座平地稀少、河川纵横的山地之城,重庆的城市气质深受其影响,在这里山表现了一种秩序,而水则传达了一种精神,山水汇合成了重庆的灵魂。

2平行山岭——镶嵌在大地上的琴弦

一虎为巴,两江环抱,三都之地,四方要冲。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庆城。

我国现代山地建筑之父谢吾同先生说过:“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道出了重庆最根本的特点,山多、岭多、谷多,城里城外都是山,大城大山相生相融。

重庆坐落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是典型的褶皱地貌: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山谷相间,彼此平行,形成川东平行岭谷区。平行岭谷中生长的山城,堪称世界地理奇观,这种现象不仅在国内独一无二,在全球都极其罕见。因此,重庆又被称为世界级山地城市。重庆的总体地形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整体从南北两端逐渐向长江河谷降低的态势,北部横亘着大巴山,东部及东南部分布着巫山、七曜山和武陵山,南部斜贯有大娄山等山脉,西部分布有红色的方斗山丘陵,中部主要是以低山和丘陵相互间隔排列的平行山谷。

有统计资料显示,重庆境内的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而重庆市区位于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75%的面积是山地,16%的面积是丘陵,只有9%的面积为平原和台地。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0-400米之间。

如果你以地理的视角观察,会发现重庆的地表上数十条山岭从东北向西南近乎平行排布,纵贯大地,绵延千里,从空中俯瞰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琴弦。

长江、嘉陵江等河流将这些山岭切穿。可以说,重庆的自然美是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浩浩江水共同铸就出来的。

长江挟带着高原的力量自西南向东北横贯重庆,同其支流嘉陵江一起切割着一座座山脉,形成了峡、泉、岛、沱等壮美的景观。

在这里,江、山、城融为一体,山在城中,城在山在;城随水建,水绕城旁。

山重水复,地形复杂,给城市发展带来许多的挑战。然而,聪明的重庆人并没有因此束手无策,他们以其勇气和智慧,在这座山城中打造出了一幅幅灵动而富有活力的画卷。在山水之间建造出了如此庞大的“迷宫”,伟大的城市建设者们用一座座桥梁构筑城市脉络,串联起不同建筑,正因如此,重庆也被称为“桥隧之都”。

13日,一大早,我们便从下榻的酒店驱车前往武隆仙女山。一路上,大桥、高架、隧道、如森林般的高楼大厦络绎不绝地在车窗外出现,车子一会儿在桥上,一会儿又像在楼间,上坡下坎,左拐右弯,亲身体验了城里有山、山中有城的魔幻境况,境与景的无缝对接,时与空的巧妙切换,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3立体交通——与众不同的诗意栖居

江峡相拥的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更是连接中国西南与东部地区门户的交通要塞。

重庆的交通有着天然的立体,参差错落,舒展有序,让人赞叹不已。

有人这样总结:观山水,江面船行,岸边垂钓,双桥双飞;寻出口,条条大路,下行上走,通达四方;放眼看,绿草繁花,茶馆小面,品茗读书……

相较于别的城市,重庆的轻轨不仅窗外风光旖旎,而且更能彰显山城特色。轻轨在空中“飞”过,宛如过山车般上上下下。那种“超低空飞行”“半空观察”的感觉,给人带来些许浪漫的诗意。

在重庆,你不会感受到“千城一面”,只会惊叹于它的太多“不一样”。这里方向不分东西南北,只有“上下左右”,这里的交通上天入地、飞檐走壁。这里“停靠在8楼的2路汽车”成为现实,因为这里的街道可以出现在楼房的一层,也可以在八层。

在重庆,坐电梯下到负6楼,出来发现,竟是别人家阳光明媚的晾台!彼时——你发现负8楼是个楼顶,但到21楼就成地下室了……这不是笑话,却是真实的存在,站在高处俯瞰城市,只见楼房层层叠叠,仿佛一幅立体画卷,立体的重庆让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不信,你就去魁星楼看看,在那里,你定会怀疑时空。清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重庆城初建魁星楼——旧时儒士学子为了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魁星而建。建筑旧址位于夫子池附近的文庙旁,但因其破烂不堪,已于1953年被拆除。如今,新建成的仿古魁星楼,坐落于渝中区临江门,是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点”。两座“悬空”天桥将其与旁边的写字楼相接——距离地面65.8米的天桥竟连接着魁星楼广场的一楼与写字楼的22楼。当你站在一楼广场,向下俯看时,如同深渊般的地形落差,会让你惊叹重庆的神奇。

重庆是一座有着厚重历史、充满烟火气的城市。但这里的烟火气与中国所有的城市都不一样,因为山峦众多,重庆人的一切生活轨迹都与山紧密连接,这让重庆的烟火气又融入了粗犷与磅礴的元素在里面。这让重庆看起来是大气的,江湖的,冒险的,但走进看,则是精巧的,市井的。在重庆的街道,每一次不经意的转角处,可能都会发现全新的世界。

爬坡上坎,穿街走巷,累了,就吃顿火锅,翻滚的红汤,扑鼻的香气,辣、麻、咸、鲜、香、脆,在唇齿间舞动,只一口,便是人间至味。

4武隆仙女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仙女山,位于武隆区,是一处集山、水、洞、林、草、花、雪、云、雾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这里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被誉为“东方瑞士”。

与大自然来一番亲密接触,尽情欣赏奇峰异石、飞瀑流泉,切身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武隆,被誉为天然的画廊,拥抱着重庆的秘境之美。这里以壮观的喀斯特地貌闻名遐迩,如同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著名的仙女山、龙水峡地缝、天生三桥等景点构成了武隆独特的山水画卷。

仙女山翠峰环抱,氤氲云雾间仿佛仙灵所居;地缝中幽静的溪流和挺拔的石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地下峡谷图景;而天生三桥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壮丽中不失灵秀。踏入武隆,就是融入了一场绮丽多姿的自然盛宴,任由山水间的故事悄然绽放。


出武隆县城,沿乌江右岸的支流羊水河上行约30公里,可见一项世界级的喀斯特奇观——天生三桥,自上游往下游,依次为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

两个相邻的天坑(天龙坑、神鹰坑)侧面坍塌,就塑造了神奇的三座天生之桥,无论桥高、桥宽,还是桥拱高度、桥拱跨度,在世界上都是居于前列的,况且这么高峻雄伟的天生桥能够分布得如此集中,形成天生桥群,却在世界上是极其罕见的。难怪它无可争议地成功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了。

14日早晨7点半,大巴从仙女山民宿出发,沿途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再次体验陡峭险峻,一路云来雾往,仙气缥缈,半山腰人家时隐时现,扑朔迷离。9点半左右到达彭水蚩尤九黎城。

5蚩尤九黎城——零距离感受苗族民俗风情

蚩尤九黎城,是全球苗族最大的建筑群,也是中华三祖之一的苗祖蚩尤民间祭祀之地,40余个单体建筑各具特色。

一进入大门,便是“九黎秘境”长廊,两侧壁画讲述了蚩尤带领族人经历重重困难西迁南徙的故事。传说,远古时,苗族的祖先蚩尤九黎部落居住在黄河边上,先后与炎帝、黄帝发生战争,最后炎帝与黄帝联盟,蚩尤兵败涿鹿,部族南迁。

九黎宫是蚩尤九黎城最大的标志性建筑,整座建筑依山而建,高99米,11开间,象征九九归一之意。它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吊脚楼建筑体,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建筑体,最奇特的楼中楼阁与楼中殿堂建筑集群。


九黎宫内辟有中国苗族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图片、实物展示苗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中心广场上的九黎神柱,是苗族的象征之柱,用汉白玉精雕细刻而成,总高24米,象征24节气。石柱上雕刻的是苗族古歌里崇拜的108个堂鬼堂神像。石柱底部直径3米,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直径最大、雕刻鬼神像最多的苗族图腾柱。

蚩尤大殿是九黎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共九开间,进深12.99米,殿高15.9米,是目前武陵山区最大的木质结构大跨度殿堂建筑。大殿正中供奉一尊纯紫铜鎏金蚩尤大帝神像,像高5.99米,象征九五至尊,宽3.3米,厚1.9米,重达40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蚩尤坐像。大殿两侧展示了与蚩尤相关的兵器、器物、图片、图画等。

最有看点的是“苗家长桌宴”,十几张桌子一字排开,连接成一条巨型长桌,游客并排或相对而坐,品尝苗家菜肴,尽管与我们家乡菜味道差别较大,但热闹场面还是令人耳目一新。

6乌江画廊——一半青山一半绿水的迷人景致

中午在九黎街休息一段时间后,于2点多抵达乌江画廊景区。乌江发源于贵州威宁,自贵州沿河进入重庆酉阳、彭水、武隆至涪陵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乌江画廊位于乌江下游重庆彭水至贵州沿河,全长103公里,因而有“千里乌江,百里画廊”之美誉。

河流翠绿如丝带,山峦叠嶂似画框。乌江,一条古老的江河,穿行于群山之间。在这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岁月的沉淀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这就是彭水乌江画廊。

乌江画廊景观主要集中在下游,水流长期侵蚀形成的“U”形谷、“V”形谷组合成连续的乐章,沿途接纳的众多支流,比如猫跳河、清水江、芙蓉江、洪渡河等,为乌江峡谷增添了更丰富的节奏,构成了千里画廊的地质之美。

“船在画中行,人在画幅中”,不同的河段有不一样的精彩,让人在行云流水中呼吸山水绿意。


乌江画廊有山有水,山水相融,相得益彰。真是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身临其境,你才会体味什么是天人合一,什么是鬼斧神工。

乌江的水碧若琉璃,清澈荡漾。山间的崖壁上裸露的岩石如同老者的皱纹,见证了岁月的沧桑,而山脚下的河水中倒映着山的影子,大自然用画笔描绘了一幅绝美山水画,炫耀着它的无尽魅力。泛舟江面,但见浪花飞溅,青山缓移,呈现出一半青山一半绿水的迷人景致。

15日,早餐后,花两个多小时逛指定购物超市。中午在朝天门码头附近吃高档火锅,让人大快朵颐。下午参观千厮门大桥、洪崖洞、白公馆、李子坝轻轨穿楼观景台,后在明清古镇磁器口老街购物。

7洪崖洞——穿越时空的巴渝风情

朝天门位于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以前的17座古城门之规模最大的一座。南宋偏安临安后,时有钦差自长江经该城门传来圣旨,所以才有了朝天门这个名字。朝天门是两江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

洪崖洞,位于渝中区,是一座垂直高差达75米、重重叠叠的巴渝风格建筑。它位于崖壁之上,利用山体洞穴的自然条件,在洞内开凿出商铺和居住空间,形成了独特的垂直布局。

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为主体,依山就势,从最底到顶层共有11层。

洪崖洞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曾是巴渝文化的发源地。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座落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洪崖洞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明朝末年,重庆作为商业和交通中心,洪崖洞逐渐形成了一个繁忙的码头和商业街区。

洪崖洞与朝天门广场、解放碑商务区共同形成了重庆最具市民及游客追捧的游览胜地。

洪崖洞浓缩了重庆三千年的历史沉淀,融重庆独特的巴渝民俗文化、山地民居的建筑文化、码头文化于一体,成为备受世人瞩目靓丽的城市名片。

置身洪崖洞,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千百年前的巴渝古国。沿着蜿蜒的石板路漫步,欣赏两旁的古色古香的店铺和民居,感受那份悠远的历史韵味。

白天的重庆“燥”到炸裂,但一到晚上,便是流光溢彩。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光影交错,洪崖洞更是美轮美奂,仿佛天上的街市降落人间。

与洪崖洞相映成趣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是连接渝中区与江北区的过江通道,为跨江公路和轨道交通两用桥,主塔像一把织布的梭子,既有一剑指天的阳刚之气,又有线性流畅的和谐之美,白天车水马龙,夜晚流光溢彩,桥上看吊脚楼群的洪崖洞,洞中观时尚风貌的过江桥,实现了古今融合。

8磁器口古镇——品味老重庆的悠闲时光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后来据传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曾隐居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遂将宝轮寺改为龙隐寺,白岩场改为龙隐镇。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这些商人渐渐为龙隐镇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缘由是这样更贴切、顺口。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

磁器口古镇,位于沙坪坝区,是重庆保存最完好的古镇之一,拥有千年历史,有着“小重庆”的美誉,盛产瓷器、木雕、刺绣等。这里曾是重庆的水陆交通枢纽,繁华一时,算得上是老重庆的缩影和象征。如今,虽然时光流转,但古镇还是那么纯朴,商业气息也很浓厚,叫卖声不绝于耳,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那份热闹与人气。

重庆是著名的美食之都,拥有许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火锅,以其麻辣鲜香而闻名于世。除了火锅,重庆小面、串串香、烧烤也是不可错过的美味。行走在街巷的青石板路上,品味那些老重庆的风味小吃,如毛血旺、酸辣粉,如麻花、豆干,又麻又辣,又鲜又香,有滋有味,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是一次对重庆饮食文化的深度体验。还可以欣赏到古镇的传统手工艺品,领略那份匠人精神。

来磁器口古镇,踩踩青石板路,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找个茶馆坐下闲聊,感受老重庆的风土人情。

9独具魅力——别人眼中笔下的重庆

重庆是一座有着独特魅力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古代与现代的碰撞,人文与自然的交织。

在这里,触摸历史文脉,嘉陵江畔的千年古镇磁器口,历史上因码头而兴。如今是重庆旅游一张响亮的名片,积淀千年的历史融合现代元素,迸发出历久弥新的勃勃生机。

在这里,汲取红色力量,先辈们用热血铸就历史,孕育出伟大的红岩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篇章。如今,一批又一批年轻的身影,庄严伫立于此,铮铮誓言再度响起,红色基因时代传承。

在这里,体验商业活力,27米高的解放碑,曾经是市中心最高的建筑,几十年来,围绕着解放碑的楼房不断“长高”,如今繁华依旧,热闹不减,成为纷至沓来的外地人感受山城烟火气最佳打卡地之一。

在这里,感受经济脉搏,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新地标来福士广场,展示着“朝天扬帆”的气势,购物中心、城市花园、文化走廊,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让人摩肩接踵,目不暇接。

在这里,既看得见灯火辉煌的城市繁华,又触得到属于百姓的烟火生活。

行文至此,不妨一起聆听一首有关重庆的诗:

如果你要写重庆,就不能只写重庆
你要写山水之城,美食之都
写千年历史,洪流浩荡
写两江交汇,古渝雄关
写火锅儿女,小面鲜香
写洪崖洞旁,万紫流光
写巴渝文化,川江号角
写吊脚主楼,山茶烂漫
写一根木棒,肩挑生活与理想
写陪都抗战,万众一心
写直辖26周年庆,城市渐腾飞
写百年新征程,行千里,致广大!

(作者系科普作家,高级工程师)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