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公影廊(14)】生活至爱||周思民 撰文/王松春 摄影

 一犁_书馆 2024-05-16 发布于江苏


王松春,1934年6月出生于清江浦,现年已90岁了,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迎面走来,笑语不绝问其健康秘诀,十分自傲地答道:摄影使我健康,并能长寿是的,王老从事摄影已70年, 摄影成为他生活中的至爱,他用镜头深情凝望沸腾的生活,在生活中摄影,在摄影中生活,成为他人生的真实写照王松春的摄影作品无论何种题材,都取材于他生活的地域--淮安,源于他生活中的故土上的风光风情物候气象市俗人态精彩美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用艺术的眼光看生活,生活就充满了艺术,这就是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的生活。

王松春个照

月移星转
王松春1951年考上淮阴专署税务训练班,参加工作后,有一台照相机,做一些宣传工作,开始摄影1970年调市文化馆(群艺馆)从事专职摄影工作。系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淮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改革开放以后,王松春不仅继续宣传新闻报道类的拍摄,更注重摄影艺术的探索.同时利用市文化馆的平台,开展摄影知识的普及工作, 对全市摄影骨干培育颇有贡献1985年被中国摄影函授学院聘为辅导员,培养了300余名函授学员,为全市文化馆、站文化干部举办过20多期摄影培训班,达600多人次,壮大了淮安(淮阴)摄影队伍.对淮安摄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老一点的淮安摄影人大多都出于函授和培训班,1989年荣获市“有重大贡献的文化工作者”称号。

荷塘小趣  
王松春从艺67年,立足本土,融入社会,贴近生活是他的摄影风格,记录、创作了上万幅作品。摄影作品《童年》、《他考上了》、《忘返》、《夜深人静时》、《小精灵》、《洪泽湖夕照》,《金色宫殿》等200余幅作品,分别在全国、省市影赛上获奖、入选。同时注重技艺和摄影理论的探索和研究,曾在《大众摄影》、《光与影》等摄影刊物上发表文章近10

婀娜多姿
2017年9月30日上午,《生活至爱——王松春从艺60年摄影展》在淮安市文化馆成功展出,王松春极为认真地精选了84幅作品,极其质朴地分为风光、创意、人像三部分展出,以总结自己摄影的历程,也为我们实实在在地展示了一个老艺术家,孜孜不倦,踽踽而行,躬耕不辍,矢志不移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精神展览开幕后,王松春还为大家讲了一堂题为《快乐玩摄影》的摄影课,深入浅出,解秘授技,妙语连珠,趣味横生,获得一片赞扬声

橘子意象
摄影是王松春生活的至爱,这种爱,早已融入他的生命,嵌入他的灵魂之中,是他对生命历程和人生之旅中生活的淳朴的爱,这种爱源自对人类和万物的尊崇摄影不是生活之外的艺术,而是生活本身,是摄影人与生活沟通的影像语言的表达,是对生命历程中沸腾生活里的某些时刻所见、所闻、所想的深情凝望或回眸,并以此付诸于影像的表现

绿缭爱巢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把深沉的目光投向生活,投向自然,投向社会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到无处不在的美,感悟到生命的灵动和天籁的和谐。王松春在生活中孜孜以求地去发现、捕捉、探索艺术的美,在光与影、明与暗、虚与实、形与趣、意与境之间徜徉践行,思考探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构图严谨,影调沉稳,色彩清逸画面简洁,技法精当,趣味浓郁.诠释了“摄影是表达生活的艺术”的真谛!

梦幻夜色
王松春在摄影艺术的人生追求中,尤为令人感佩的是他的一种不懈创新的精神,从艺60年,创新的劲头一丝不减,一刻不退.当摄影从胶片走向数码,暗房变成后期,王松春则不让年轻人,认真钻研并熟练掌握了ps知识和操作。他的风光作品运用了不同的手法呈现,人像作品熟练地把握瞬间的表达和虚实的表现,创意作品更是他不断尝试各种新的技巧、技法、技艺的结果,充满了新意和活力.他是艺术的长青树,人老艺新,寿艺俱臻。

我爱摄影
王松春摄影中有一定数量的花卉题材的作品,是他深入观察,细致识别,认真取舍,擢发灵感的结晶。如《妙曼梨花》,黝黑的树干似舞女的剪影,姿态婀娜多娇。《花之趣味》组照,或翩翩起舞,或引吭高歌,或相拥接吻,或避蜂拒蝶,情趣盎然。还有《残荷意象》中,窥视者有,美臀者有,梳妆者有,洗浴者有,形象生动,线条抽象,栩栩如生,这些均在于艺术家超凡的想象力、发现力和创造力。所以,好的艺术作品不是简单的技术的附庸,而是生活和思想的创造者。

修长岁月
王松春尤其擅于去摸索创造各种摄影的技法和技巧,重视于光与影的摄影本质和辨证关系,如他的“烟绘”系列作品,在极暗的空间里,燃起一支烟,在特殊光的作用下,袅袅飘逸的烟雾呈现出奇幻曼妙的造型,令人浮想联翩,捕捉定格了许多艺术的瞬间,也创造了许多品味极佳的具有奇特艺术效果的摄影作品。他经常运用一支手电筒,为微型伞、羽毛球、毽子、萝卜等等不同的素材打光,营造特别而迷幻的光影环境,来进行摄影创作,拍摄了一批静物小品,意味深长,艺趣十足。他还经常运用慢门、抖动、拉长、叠加、集锦等技法,拍摄出朦胧空灵,虚实相间,飘渺梦幻具有东方审美情趣的作品。

祖孙情
王松春摄影创作中最具功力的是他的人像摄影。80年代初期,他的女儿开了一爿照相馆,也成为他的实践和实验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修炼出了扎实的功力,数十年拍摄了大量独具风格的人像艺术作品。人像摄影关键的是要精心刻画被摄者的外貌和神态,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百态,缘于每一个人的相貌、阅历、学养、气质、习性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形状神态是千变万化的,而人的许多神情又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的瞬间表现,往往稍踪即逝,因此,即要熟悉被摄者的外在特征,又要了解被摄者的内在个性特征,更要抓拍好被摄者精气神闪现的那一瞬间。王松春此类创作特别表现在他对《夕阳情绪》系列作品的孜孜以求,可谓是他最具价值的摄影佳作。他成年累月浸润于老年人的生活中,观察、分析、研究,在角度的选择,光线的运用,神态的把握,质感的表现等方面执意经营,充分运用大光圈、长焦距、虚化柔焦、明暗对比、黑白影调等摄影技法,抓取了形式各异、精神各异、神情各异的老人形象,在虚实低调的光影中营造出深沉、沧桑、厚重而情趣由然而生的艺术效果和个人摄影风格。

拥抱太阳
当我们凝望和欣赏王松春的一幅幅摄影艺术作品,思考他的摄影人生和他的摄影艺术成就,定会给我们带来生活和艺术的启迪,带来人生和生命的感悟,带来摄影艺术的精神盛宴的享受。 耄耋之年,已进入人类的高寿之年,真心地祝愿王松春艺寿同臻,创意不竭,让生命释放出异彩的光芒。(陈军编辑)


作者简介 

周思民,网名木公,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公务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