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海龙 | 妈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鲁梅鲁冰花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妈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李海龙

2023年5月27日下午4时30分,我们最敬爱妈妈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0岁。

在妈妈病重的半年多的时间里,妈妈在床上能够简单活动,意识非常清醒,2022年10月,在我63岁的生日那天还和妈妈合影。

今年,5月26日妈妈还能认识子女,27日妈妈就平静、安详地驾鹤西去。妈妈病重期间和走的时候没有疼痛,也没有痛苦,给我们悲痛悲伤的心情带来一些宽慰。悼念怀念妈妈不由地让我回忆追忆妈妈那些难忘的过去。

我的妈妈朴妡坤,1934年3月出生,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抗美援朝,中国共产党党员,吉林省图们海关退休干部。

(一)学生时代

妈妈的祖籍是朝鲜的咸境北道,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家移居中国吉林省怀德县。妈妈的家庭出身是贫农,是家里的独女。老爷、姥姥十分重视教育,坚持送妈妈上学。在旧社会困难时期女孩子上学非常不易,加之学校离家有十几里路远,十分不便。为了上学妈妈不怕吃苦,每天往返学校。上学不能迟到,妈妈常常赶时间跑步去学校,虽然比较累,但也让妈妈养成了跑步上学的习惯。

妈妈小学毕业照(前排右5),照片中很多孩子没有穿鞋。

妈妈说:那时候生活困难,孩子们都没有鞋,姥姥听说要照相,特意给妈妈找了袜子和鞋。

由于常年坚持跑步上学,妈妈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加强。在学校运动会上,妈妈几乎囊括了女子中短跑项目的个人第一名,还到吉林省参加过比赛。

怀德县体育代表团(前排左2是妈妈)。
1951年1月,妈妈在吉林怀德初中毕业。初中毕业年级照(第三排右3是妈妈)。
初中毕业班级照(前排左3是妈妈)。
(二)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我的舅舅随部队进入了朝鲜。舅妈带着孩子在沈阳的部队留守处。妈妈初中毕业后也来到沈阳的舅舅家,一边陪舅妈,一边参加会计培训班,准备在沈阳找工作。

1951年初,抗美援朝战争已全面展开,国内特别是东北各地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支援抗美援朝运动。此时,志愿军急需懂得朝鲜语和汉语有文化的进步青年,部队留守处的工作人员知道了妈妈的情况,征求妈妈的意见是否愿意参加志愿军进入朝鲜。妈妈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地穿上志愿军军服,跨过鸭绿江。

就这样, 未满17岁的妈妈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部队得知妈妈在沈阳参加过会计培训班,便分配妈妈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战俘训练管理处担任会计工作。战俘训练管理处在朝鲜战场的后方的平安道碧潼郡,比起前线要相对安全,但是也要经常防美军飞机的空袭和敌特。

  妈妈和战友在朝鲜的防空洞前合影。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训练管理处有5个俘管团、1个俘管大队、2个俘管收容所。俘管处总部、俘管5团、军官俘管大队在朝鲜平安道碧潼郡,其他各俘管团都在碧潼的周边地区。

志愿军俘管处工作人员给战俘上课。
  联合国军战俘

 朝鲜,碧潼志愿军俘虏管理处战友合影。妈妈(左)。

朝鲜,碧潼志愿军俘虏管理处战友合影。妈妈(右1)。

妈妈参军以后,朝鲜语、汉语两种语言文字都很好,比较适合战俘训练管理处的工作和环境,因为曾在沈阳参加过会计培训,做起财务工作也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加之工作认真、团结战友,受到战俘训练管理处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两年后,妈妈就提干,任正排级会计。

朝鲜,碧潼志愿军俘虏管理处战友合影。妈妈(前排右1)。

小时候妈妈就对我讲,志愿军优待俘虏,好东西都给外国俘虏吃,比我们志愿军伙食好,那时我特别不能理解。


朝鲜,碧潼志愿军俘虏管理处战友合影。爸爸(后排左2,父亲开始在志愿军第20兵团后勤部当联络员,后分配到俘管处后勤处、司令部工作)、妈妈(女兵右1)。爸爸妈妈相识、相知、相爱在抗美援朝中...

妈妈说,上面的照片是新华社记者到朝鲜给拍的。妈妈看电视时,回忆抗美援朝中有这张照片,妈妈特别珍惜。

抗美援朝中的爸爸和妈妈。妈妈(后排左1)、爸爸(后排左3)。
爸爸(后排左1)、妈妈(前排右1)。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后,志愿军俘虏训练管理处撤回国内,改称志愿军归国人员管理处,在辽宁省昌图地区担负对志愿军被俘人员的教育、管理等职能。

由于妈妈身体素质好,被管理处选为篮球队员。当时参加辽宁省昌图县的比赛还获得冠军。

志愿军俘管处女子篮球队合影(妈妈后排右3)。
(三)阜新时光

1954年,志愿军归国人员管理处完成历史使命,单位撤销。妈妈从部队转业,到辽宁省阜新市委宣传部工作。爸爸分配到38军114师342团(1营、2营)工作。

阜新市女子篮球队合影(妈妈后排右1)。

在阜新市委宣传部工作期间,妈妈被选为阜新市篮球队队员,多次比赛获得冠军。

阜新市女子篮球队获得冠军合影(妈妈前排右2)。
阜新市蓝球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东北体育宫合影。阜新队曾获辽宁省第二名。妈妈(第二排右2)。
妈妈在天津(最高者)
1956年,妈妈在北京北海公园

妈妈长期参加篮球比赛耽误工作,同时感到对党委宣传工作也不熟悉,个人希望还是继续做财务工作。

阜新煤矿学院财务科合影

1957年,煤炭工业部阜新煤矿学院(当时的全国重点大学)组建女子篮球队,选中妈妈。妈妈提出可以调到学院参加篮球队,但是要继续做财务工作。这样妈妈就从市委宣传部调到了煤矿学院财务科任会计,同时也是学院篮球队员。

阜新煤矿学院篮球队合影(妈妈后排右3)。
1958年与锦州队比赛,妈妈在投蓝。
和妈妈的照片

我出生以后,爸爸在吉林的部队(342团政治处、司令部),妈妈和姥姥我们仍然在阜新。当时阜新煤矿学院的条件不错。我们住在楼房,两家共用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卧室还有木地板。

阜新住过的楼房(2016年拍摄),现在成了保护建筑。
爸爸、妈妈、姥姥、表哥和我

我懂事以后,记得妈妈在财务科带着我坐吉普车到银行取款,回来后给教职员工和学生发钱。妈妈还经常带着我去电影院看电影。

妈妈仍然是学院的篮球队员,有时参加比赛还带着我,我在一旁看到对方球员阻挡妈妈投蓝还表示不满。呵呵...

1963年,妈妈带我和弟弟在吉林海龙县(342团)合影。

1965年妈妈(后排左2)在阜新
(四)定县岁月
  1967年,38军移防华北,114师驻防河北省定县,爸爸在师政治部工作。1968年,考虑辽宁阜新与河北定县距离太远了,妈妈便随军安排在定县银行工作。

当时定县还没有柏油路,大街上尘土飞扬,各方面的条件不如阜新。我们小孩子心里不满也没有办法,因为爸爸的部队在定县。

在定县时正是文革时期,妈妈单位晚上都要组织学习,两派群众还要组织辩论,相互写大字报,宣传单。妈妈就用锁把我们反锁在屋里,等妈妈回来时,我们都已睡着。

妈妈和妹妹在定县
  初中时,我是学校蓝球队的,有一次我们院里的几个学生打蓝球,妈妈正好路过,顺便投了几个球。只见妈妈气定神闲,双手用力向上压腕投蓝,都进了,最后,妈妈还来了一个三步上蓝,姿势优美,院里的几个孩子都高兴的鼓掌喝彩。
  1970年4月,爸爸由114师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到师后勤部任副政委。1971年7月,北京军区副政委王猛(原38军政委)任国家体委主任,爸爸被借调到国家体委帮助工作。这样家里就靠妈妈一个人支撑了,我和弟弟上学,妹妹上幼儿园。

国家体委主任王猛陪同阿尔巴尼亚体育代表团到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父亲(后排中)随行。

  1973年爸爸肝硬化严重(爸爸年轻时身体很好,曾参加沈阳军区运动会,但是,在1965年得了肝炎) 在301医院做脾切除手术,妈妈又专程去北京护理,家里剩下我和弟弟妹妹凑合度日。
  1974年,“四人帮”授意庄则栋向国家体育主任王猛发难。不久,王猛到武汉军区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父亲回到114师后勤部工作。我们全家又可以团聚了。

  114师部分领导和后勤部领导合影。(父亲后排左1)

1975年8月1日,我入伍后第一次回家,在定县全家合影。
  1976年,爸爸负责38军转业在吉林省的干部协调与安排。工作完成后,回到部队爸爸突然提出自己也要转业回老家吉林。因为父亲做过脾切除手术,属于残废军人是可以病休的。但是,父亲执意转业,经过向军、军区请示,协调要了一个指标,就这样转业了。

定县支行欢送妈妈合影留念
1976年4月,在北京十三陵
(五)回到延边
  爸爸当时对吉林省安排军队转业干部的部门和人员比较熟悉。根据爸爸在部队的职务和经历,转业可安排在吉林省委省直机关,进长春市。但是,爸爸坚持回老家延边,这样就安排到吉林图们海关任副关长。妈妈随爸爸安排在图们进出口商品检验处任会计。


  图们进出口商品检验处合影(妈妈前排左1)。


  我们家的分工是这样的,父亲在家管大事,对于家务,属于“甩手掌柜”。妈妈又要上班,又要做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我兄妹3人,这在当时还不算子女多的家庭,即使这样,也够累的。

  1980年,在吉林图们市图们江畔。

  1980年父亲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1982年,妈妈又陪爸爸到广州看病。

  1983年11月,父亲因病早逝,全家无比悲痛。最难过的是妈妈,我们都替妈妈担心。但是,妈妈面对家庭的巨大变故和困难,无比坚强,努力撑起了一片天。

1983年底,在吉林省图们市

  1984年,妈妈在保定满城县于家庄营房。

1990年在北京

1992年,在图们和妈妈合影
  1994年妈妈退休了。我们兄妹3人成家后,为了让妈妈休息好,主动约定不让妈妈帮我们带下一代,我们自己带或顾保姆。既使这样,妈妈常来看我们,一会要给保姆费,一会要给孩子钱,总是想办法帮助儿女,而自己却很节俭。

妈妈和女儿在保定竞秀公园
1995年在北京世界公园
妈妈制订的生活计划表
  退休后,妈妈的生活更加规律,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年的风雨磨砺,心理调试得更加积极健康,是我们子女学习的榜样。


1996年在保定市
2002年在图们市
2005年在图们市
2010年,妈妈在北京
2012年春节在延吉
2012年春节在延吉
2012年夏天在河北白洋淀
2013年在延吉
2013年在延吉
2016年在延吉
2016年在延吉
2016年,回延吉依兰镇(老家)
2017年在延吉
2018年在延吉
2019年在延吉
2019年在延吉
2020年在延吉
2021年在延吉
2022年在延吉
  妈妈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妈妈我们爱您!妈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