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纯子】旗袍之恋

 新用户8249cTO6 2024-05-16 发布于陕西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576




旗袍是女人最美丽的相遇,是流年渡口深情的叮咛;是烟雨红尘中的万种风情。
旗袍作为中国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它可以将女子的贤淑、典雅、温柔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件实用的旗袍,不需要绣凤描龙,也不需要镶金滚银,只要选料适当,剪裁得体,就可以衬出出水芙蓉的秀美了。
现代所流行的旗袍源于十六世纪中期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清朝政府为了稳固其政权,开始用服饰来同化汉人。清后期,满汉妇女服饰风格差别日益减小,最终旗袍占领时尚前沿,流行全国。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高速发展,旗袍设计裁剪渐渐趋向合身适体,采用黄金比定位,在强调与女性身体曲线吻合的同时,去繁就简,从而充分衬托出女性窈窕的身姿,最大限度将人体曲线勾描出来,让女性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每一个女子都有一种旗袍情结,我也不例外,我的第一件旗袍是在西宁市水井巷的一个老裁缝那里订做的,黑底蓝色碎花的金丝绒旗袍,中规中矩的传统样式,穿在身上,立领含蓄,收腰如蜂,移莲婀娜。一步一韵,婷婷袅袅,令人难禁喜爱之情。唯一的瑕疵便是稍长一点,几次想要修改,又怕改得不伦不类,后来索性顺其自然,遇到重要的交际场合,总爱穿着它,那种风摆杨柳的妙曼之美常常令人侧目,赞美颇多。
我的第二件旗袍是2017年在西安的一个沿街小店买的,绿色的桑蚕丝旗袍。这件旗袍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旗袍,低领,下摆低开,右衽,背后装有拉链。挂在衣架上,这件旗袍俨然是一副江南水墨画;穿在身上,则变成一件超级塑形的纤纤美服。这款旗袍的设计者添加了现代的人文元素,使其更加简洁明快,飘逸唯美,且不失柔和内敛之风。尽管这件旗袍是我的最爱,一年后却因为体重增加而忍痛放弃。
退休后移居江南小城昆山,江南的烟雨朦胧滋养了水乡女子的娇俏之美,浓郁的吴越情调离不开丸扇与旗袍的参与,于是旗袍便成了小桥流水的一道背景,香肩柔,腰姿慵,惹得蜂绕蝶舞。那古街旧巷,也因为有了旗袍女子的频频出镜,而变得更加喧嚣,更加迷人。
爱上一座城,只是因为对旗袍的痴爱。满街都是穿旗袍的女子,我便入乡随俗,每个季节都会去挑选一两件漂亮的旗袍,或传统版,或改良版;或棉麻质,或丝质;或低开叉,或高开叉;或素雅色,或清新色……总之,旗袍在不知不觉中闯进我的世界,溶入我的生命。因为旗袍,我改变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变得健康自信;因为旗袍,我结识了很多的新朋友,同时也变得更加优秀!
漫步在阳澄湖畔,碧波万顷,渔舟唱晚,软风摇秋。身着一袭浅紫旗袍,任鬓丝飞扬,只想享受远处的朦胧之韵与身上的旗袍之美!我承认,自恋早已成为我的生活常态。我常常去参加旗袍走秀,将更多的美好展示给台下的观众!为了更好地宣传旗袍文化,我不再只注重一些华丽的表象,而是静下心来,听旗袍协会的一些专题讲座,深入了解旗袍的相关知识,并阅读一些与旗袍有关的书籍,学习旗袍文化,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余生将以旗袍为事业,专注不懈!
我在江南等你!假如你看见一个在青石板上踩着碎步、穿一件窄腰紧袖的水墨画旗袍的背影,那一定是我!

文/纯子
图/李跃峰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纯子】回到家乡
【大荔文学·散文·纯子】种牙记
【大荔文学·诗歌·纯子】窗外(外一章)

作者简介

纯子,原名罗春红,退休教师。青海省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副主任,大荔县诗词曲学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协会员。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